一,工具理性(科學主義)

我們知道,其實這兩個概念最早是由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提出,它來源於「合理性」這一概念,所謂工具理性就是指基於目的的合理性,也就是通過精確計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達到目的的理性,因此,也就是以工具崇拜和技術主義至上的一種價值觀。可以說,法蘭克福學派的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伽達默爾的方法理性都和工具理性差不多,本質上,工具理性是隻關心利益目標能否最大化、物質能否全部佔有的,一言以蔽之,工具理性就是關乎利益和目標的實現。

簡單來說,工具理性就是功利思維、控制性、獨斷性思維。

把人類的工具(包括科學、技術)當做是理性的表徵,直接運用到物質生產實踐領域中,反映了人類迫切改造客觀世界的願望。

然而工具理性的濫用,也給人類造成了災難,德國瘋狂屠殺猶太人,就是一個例子,

過分地依賴和使用工具理性,逐漸使人類異化,成為工具的奴隸,按照荀子的說法就是:「物役」。當人面對自然世界,工具理性這一思維方式,直接導致把自然世界看作是人類的「敵人」,從而不斷征服自然,也就破壞了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造成了極大的惡果。

這種相信科學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根本不可能。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早就一語道破了科學的侷限性:「科學沒有宗教是瞎子,宗教沒有科學跛子」。

工具理性進入社會,毫無疑問,如果拚命追求物質利益,不顧人類生存的意義,很顯然,會釀成悲劇,人與人的關係將會變得異常緊張,充滿了金錢、利害關係,

一切只為滿足利益的追求,將會直接把人逼得像鬼一樣,靈魂在戶外淋雨,商品拜物教大肆其行,

為了買所謂的iPhoneX,竟然割腎!

為了買所謂的化妝品,竟然不惜代價,拚命加班!

為了買物品,於是貸款,最後利息越滾越大,付不起貸款,被迫自殺!一個生命就這樣赤裸裸地被生吞活剝!天啊!你們醒醒吧!

精神頹廢,價值觀被扭曲,文化的邏輯從屬於商業的邏輯,藝術、文化事業的創造性被扼殺。

劉若英的《後天的我們》三觀嚴重誤導青少年......

我們確實面臨消費主義的時代,不斷刺激人的購買慾望,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無意義的消費。

這樣,人類消耗資源的速度,越來越大。生命也處於焦慮、抑鬱、不安中。

今天擔心這個,明天擔心那個,何談有幸福可言。

在快手中,抖音中,嘩眾取樂,低俗不斷,未成年人直播未婚先孕亂象不斷....

當然,我們仍要肯定工具理性,沒有工具理性,我們的社會就不會發展,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二,價值理性(人文主義)

比起工具理性,價值理性更多在乎是否符合價值觀,比如真、善、美、倫理、情感等價值觀。

這更多出現在人文學科中--美學、文學、藝術學等。價值理性是工具非理性的。簡單來說,價值理性就是人類在實踐活動自覺所遵循的一種精神力量,

比如我買衣服,如果不好看,我可能就不會買,因為我買衣服不單單是為了保暖。

我們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價值--幸福、公正、自由、和諧正是反映了價值理性的一面,是我們行為類型的一種。人文價值體現著「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對於我們人類的發展起著導向和規範的作用。

三,結語:

然而,我們需要辯證看待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價值理性的實現需要工具理性,價值理性為工具理性提供精神動力和價值判斷。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

必須正確認識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一方面,要肯定工具理性,一方面要對此反思。

對此,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是不能分割的。只有合理使用工具理性,才能為人類造福。

參考書籍:

【1】馬克思·韋伯,《經濟與社會》{M}閻克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盧梭,《論科學和藝術》{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