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首席營銷官(ID:cmo1967);作者:李東陽

深度

案例

人物

觀點

Costco是什麼?可以喫嗎?

如果你是小米的發燒友,就不會對其感到陌生。因為在小米CEO雷軍的演講中,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提及它,也正是它讓小米誕生了「發燒」的概念,是讓小米走上「飢餓營銷」不歸路的「罪魁禍首」。

當然,不只是雷軍,其他著名的商界大佬,例如巴菲特、查理·芒格、傅盛等等,甚至布拉德·皮特都是它的忠實粉絲!

作為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以及美國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好市多(Costco)在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家賣場,年銷售額超過970億美元。此外,Costco 還進入了《財富》雜誌全球最受讚賞50家全明星公司名單,排名第16位,目前還在專業零售商門類中居於榜首位置。

超越沃爾瑪,好多市:我是這樣上位的!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成軍二十年的沃爾瑪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零售企業,但好市多的第一家門店才剛剛開業。

但之後的20年,已經成長起來的好市多的單店業績遠超沃爾瑪,成為其強勁的對手之一!他引領了零售業界內的新業態,創立了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membership warehouse club)模式創始人辛尼格的運營策略很簡單,就是以最低的價格提供最好的商品。為此,他們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東西以降低成本,比如豪華的裝修、大量的銷售人員,甚至運輸和倉庫儲備。

為何只用了20年就能夠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績?

1)隨時隨地,無理由退貨!

在我國大多銷售的產品都是無條件、七日內退換貨,即使這樣還在顧客退貨時百般刁難,各種糾纏,但是,在好多市裡退貨不問原因、不限時間,關鍵是隻要顧客不滿意,隨時可以退換。

全世界的好市多都可以無條件退換,甚至連喫一半的餅乾,用過的電器,好市多這樣全球罕見的退換貨讓消費者放開手腳消費,與此同時,退換貨對於產品和供應商是一個很好地檢驗方式,被退貨太多的供應商自然壓力很大,在以後會更加註重品質。

2)飢餓營銷是關鍵!

據說,在好多市看到自己喜歡而且便宜的商品一定要馬上拿下,因為下次來可能就沒了。另外,許多暢銷產品、季節商品只進一次。

好市多常常把熱賣商品擺在不起眼的角落,比如自有品牌KS堅果,銷量異常火爆,但是好市多卻把它放在非食品區的角落,會員需要轉一圈才能找到。

其實進去只想買一包手紙,但是每次都會買一大車回家,商品每次擺放的位置都不一樣,推著購物車轉一圈下來,這招也是好市多獨特的尋寶妙招。比如一款熱銷商品上架,開店前2小時人們就會排起長隊,一般不到5分鐘商品就被秒殺一空。

3)員工待遇超過矽谷!

在2014年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前25家公司,只有好市多一家屬於零售企業。員工待遇甚至超過矽谷一些頂級的科技公司。

平均而言,好市多一個收銀員時薪是20.89美元,相比而言,沃爾瑪為12.67美元每小時,在塔吉特百貨8.18美元,而且88%的僱員享受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險。

而對員工有如此之好的福利也為好市多帶來了多方面的利益。

好的福利意味著員工的跳槽率低,讓員工有更高的熱情和更高的積極性對待顧客,這樣不僅在減少人員流失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公眾形象,這種形象是花錢做廣告都買不來的。

總體來說,好市多能在短短20年的時間內崛起,同時又在零售業所向披靡這麼久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抓住了零售的本質:

將商品做到了極好,將價格降到了極低,同時又將服務做到了超人預期,很好地詮釋了零售的本質規律。

僅僅憑藉「會員費」盈利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既然好市多將價格壓的這麼低,那麼他們是通過什麼渠道盈利呢?

很簡單,其實就是——會員費!

一直以來,好市多都不貪大,明確自己的服務人羣——3億美國人中的5000萬中產階級。而最後的效果也十分好,會員費的增長直接影響了Costco 的凈利潤增長:近五年來,凈利潤同比增長幾乎都維持在10%以上。

對比沃爾瑪,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沃爾瑪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為3%,Costco 則是達到9%。而且 Costco 的會員費以每年2億的增長水平在增長,據 Costco 2015年的財報顯示,商品銷售虧損了1.6億美元,會員費收入25億。

在商界,這樣的盈利方式別形容為「羊毛出在豬的身上」,用互聯網的解釋,就是「粉絲經濟」。

好市多會員卡

好市多在中國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的聲音都是說好市多已經錯過了在中國發展的黃金年代;如果好市多想進入中國,最好的方法其實是併購線下零售企業。

兩年前,百安居倒閉,有業內人猜測好市多會不會接手。因為地理位置、貨架高低和租金對好市多來說都很合適。但可惜的是,好市多並沒有接盤。

如今,在我國臺灣等地也有好市多,但是具體效果並不樂觀,這也許與我國的消費市場以及國人的消費習慣有關吧!

任何一個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都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全球視野,本地操作,零售企業中以家樂福為代表;另一種典型如好市多的思路:在好市多管理層那裡,只有兩種辦法做生意,要麼是好市多的方法,要麼就是錯誤的方法。

拋開市場環境不論,這種思路可能也是好市多至今徘徊在中國市場門外的核心因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