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非,你會想到什麼?曼德拉、好望角、鑽石?

  實際上,這裏可能比你想象中要美、要酷得多!

  2018年寒假,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教授、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餘韻寒的帶領下,來自蘇世民書院、新雅書院、建築學院、公管學院、新聞學院、美術學院、環境學院、水利系與物理系等10個院系的12名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南非共同開展了“絲路新探”海外社會實踐,研修了一場精彩的“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

  讓我們跟隨鏡頭,還原全過程,一起走進彩虹之國~

  ,理解彩虹之國

  走出中國觀世界,鑑他國發展經驗

  壹

  全球勝任力的第一課,是對異文化的共情、理解與尊重

  早在出發前兩個月,支隊就舉辦了多次培訓學習活動來了解南非,如共讀兩本與南非有關的書籍,拜訪南非駐中國大使館,與曾駐南非的中方人員共享從業經歷,以及每日在微信裏開展線上學習等。

  支隊受南非駐華大使多拉娜·姆西曼會見

  然而這些,都是存活於書本上、新聞裏和想象中的南非。從踏上南非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無時無刻不在校正個人認知、打破刻板印象的過程中重塑對這片土地的理解。如大家一下飛機、登上大巴車時就立刻相互提醒關好車窗、拉好窗簾。一旁的嚮導只得無奈地笑笑,提醒我們道“真的不必那麼緊張”。

  的確,身在異國他鄉的每一天,我們都理解着何以謂之“入鄉隨俗”。過去,我們將學習目光投向歐美發達國家,而與我們有着相似歷史遭遇與發展願景的亞非拉國家,卻被埋沒於聚光燈之下。課程中的每一天都潛移默化地教會我,僅對弱者俯視、對強者仰視的選擇性搖擺不是真正的跨文化尊重。這片氤氳於歷史迷霧之下的土地,也有着獨屬自己的喜怒哀樂與美好願景。

  在歷史場景中重新思考歷史

  隨着課程的深入,南非的歷史與文化對我們來說不再是遙遠國度傳來的異聞,而是躍然於眼前的故事

  在好望角,我們彷彿還能隔空聽到迪亞士船隊發現新大陸的興奮與震撼聲,但回望南非自此後的500年發展史,也思索着破除殖民者們的高傲與偏執,重揚美美與共的多元大旗,方能共話人類未來;在羅本島,我們彷彿還能觸摸到曼德拉18載羈押歲月中的磨難與歷練,但也明白了黑白之間、亦或是其他有區別的事物間絕不是二元對立的簡單邏輯,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在人類起源考古遺址,我們彷彿還能遙望到共同始祖從非洲走向全球的跋涉足跡,但也懂得了葆有這種歷史自豪感的非洲人在當今國際舞臺上重塑自身形象的努力與挑戰。

  走進南非國會,瞭解當代南非發展

  彩虹之國終是美麗的,穿插於其間的殖民過往、種族鬥爭都在選擇寬恕的領導智慧後逐漸消散。作爲一名旁觀者、或是說未來有志於成爲中非合作事業發展的推動者,以南非爲鏡思考矛盾複雜與問題艱難,確實是大浪淘沙後、埋藏於此行之下最有價值的收穫。

  走出中國看中國,思本國發展道路

  貳

  全球勝任力的第二課,是對本國道路的自覺、自信與自強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在山中,視野能及的草木鳥獸是我們賴以認知何爲此山的全部。但是,這些底層的細節並不能建構起“山“的完整景象。而身在山外,山的高低起伏,顏色變化便映入眼簾,或雄奇挺拔,或綺麗秀美,纔是”山“這個字傳達的要義。

  相似地,當我們離開了朝夕生活的祖國,對於她的認識愈發清晰,對她的理解愈發深刻,對她的熱愛愈發深沉。身處異地中,認知中國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在國內,我們用自己的眼睛感知這裏的一人一景、一事一物,拼湊出自己心中的中國印象;在國外,無論是當地人,還是華僑華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國印象。12天的行程裏,我們收集到了許多風格各異、豐富具體的中國印象,共同組成了一個更加生動豐滿的祖國圖景。

  與約翰內斯堡大學孔子學院交流

  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讓海外華僑華人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尊重,“中國人”這一身份愈發受到認同,談及此不乏有人熱淚盈眶。曾經靠雙手打拼賺取尊重,而如今也能靠文化承認樹立形象。但南非民衆對於中國瞭解的有限也令我們感到仍任重道遠。比如在開普敦大學的交流中,當地學生就驚訝於中國學生英語竟能如此流利,這與他們腦海中的中國青年印象相差甚遠。在“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克服民心相通的屏障不再是論文裏的觀點,而是我們真切面臨的問題。

  與開普敦大學學生合影

  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出生在、成長於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的中國,往往會將得到的一切視爲理所當然。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貧窮年代的我們天真地以爲生活本應就像現在這般。來到非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南非,首先迎接我們的就是停電。由於電力供應能力缺乏和政治問題,南非的全國性停電現象幾乎每天都會出現,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造成普通生活的諸多不便。而常見於報端的社會治安問題也是南非在國際社會上的最大“黑點”,就算在街道上自由行走,我們也再三被告知不允許。這些都讓我們思索中國的種種“理所當然”,是否真正理所當然。

  跳離熟悉環境,藉助第三方視角,讓我們更加理性地審視自我發展道路,這就是課程倡導的“走出中國看中國”理念。

  把世界當作家園,提升全球勝任力

  叄

  全球勝任力的第三課,是對自我發展的思考、選擇與堅持

  立足當下,南非不僅在非洲地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也在國際舞臺上展現着獨有活力。2018年是中國與南非建交20週年,也是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啓動10週年。長期以來,中南兩國在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進程中始終相互支持、相互借鑑,實現了由夥伴關係、到戰略伙伴關係、再到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重大突破。

  支隊受南非駐華大使林松添會見

  站在新的歷史關頭思考中南關係、思考中國青年和中國的國際化道路,未免更多了幾份特殊色彩。南非一行,不論是政府部門參訪、企業座談、智庫訪談、還是與當地大學生交流,他們都無不流露出進一步瞭解中國、走近中國的願望。

  隨着雙邊關係的不斷深化,如何在快速發展、高度變動的世界中把握住機遇,以金磚南非爲切入點和突破口,在不同文化的碰撞過程中求同存異、樹立中國形象,正逐步引起中國青年的關注與重視。未來,不僅是中國資金的大幅度進入,還要有中國青年的大範圍參與,有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大規模貢獻,中非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快、越走越順。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南非紮根發展

  這一行的同輩交流遠超想象。不論是顛簸的大巴車上、匆忙的午飯晚飯間、還是隨地而坐的每日例會上,討論聲都沒有停止。我們當中,有深諳非洲藝術特色的未來建築師,有去過埃及、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烏干達等其他非洲國家的遠行者,有從事全球環境治理與談判的專業者,有正從事跨文化交流的傳播者,也有立志於投身中國外交事業的踐行者。車裏車外,國內國外,行程因每個人而愈發深刻。

  師生互學、同輩交流是課程的最大財富

  世界不再是單色的。那些疾病、災難、貧窮的第三世界代名詞,正被轉型、改革、進取的新興發展中國家代名詞取代。不只是南非,課程曾經到往的東非、伊朗、阿聯酋、巴西和尼泊爾,也都是如此。當中國的命運與世界在更大範圍內聯繫起來,作爲率先走出去的清華學子來說,也理應當肩負起身上的重擔,在這片熱土上追求純粹的事業

  文 | 高靖涵 吳蔚捷 謝宗旭

  圖 | 陳凱寧

  視頻 | 陳凱寧

  編輯 | 景嘉伊 張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