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鏈接

  近日,“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火了,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不少家長紛紛花高價爲孩子做這種檢測,家長稱基因檢測可以用來挖掘孩子的天賦,檢測價格也高到離譜。據瞭解,某網店四種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套餐,標價從4600元至33600元不等。

  天賦基因檢測產品在一些母嬰店、保險公司、早教機構、健康醫療機構都有銷售。但業內人士表示,大部分公司本身並不具備檢測能力,他們只是負責拉人頭,讓消費者寄送樣品到能做檢測的機構,賺取高額市場推廣費用。

  “芯片技術成本很低,只有幾百元,測序略高一些,也很便宜。如果找第三方公司代測樣本,樣本多的話,成本更低。”另外,受訪的多位專業人士表示,天賦基因檢測並無充分、嚴謹的科學依據,只是高價商業項目披上的“科學外衣”。

  光明觀點:

  唾液測出天賦基因,科學還是“算命”?

  作者:張田勘

  名爲“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項目,近來在各地悄然流行。雖然有的收費高達數萬元,但還是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然而,基因檢測測出兒童天賦的項目並非只是唾液一種,還有之前在國內外流行的滴血檢測基因,是類似的操作。

  號稱花費幾萬甚至10多萬元抽一滴孩子的血就能查出孩子具有哪方面的天賦,能爲家長和學校提供培養孩子的線索、方向和路徑,如孩子是否有體育、文藝,甚至邏輯推理、數字天賦、人際關係/交際能力、責任感、早熟、親和力、音樂天賦等。

  無論是唾液還是血液提取測試,都是測定人的基因組,以查明和篩選與人的某些特定生理機能相關的基因,可以說,這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各種基因研究表明,很多基因與人體、生物的各種功能、疾病和健康等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單基因遺傳病,與某一致病基因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如常見的紅綠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如果能修補、替換或敲除這些致病基因,就有可能治癒這些疾病。這也是基因療法的理論和物質基礎。

  不過,無論從疾病還是人的生理功能來看,並非一種基因決定一種疾病、生理特徵或行爲模式,尤其是涉及人的生理功能、性狀、特徵和技能時,大部分是多基因決定的。而且,一個人未來的種種技能和成就,也並非具有某些特定的基因就能搞定,而是需要後天的艱苦努力和反覆練習,並且要經歷“實戰”。

  運動員要經歷成千上百次的臨場比賽、醫生需經歷無數病人的臨牀治療、士兵要參加無數次戰鬥、戰爭,飛行員也要飛行幾千和上萬小時等,纔有可能在各自的領域成長爲一名真正有成就的專業人才。

  但是,基因測序可以測出一個人的天賦這一提法有些傾向於基因決定論,即天才論。這種情況最初萌芽於運動員的選拔,在今天已經有些走火入魔,脫離了科學的本義。

  早在2003年,有研究發現,一種稱爲ACTN3的基因,即爲α-輔肌動蛋白3編碼的基因,可以讓運動員在徑賽(包括短跑和長跑)中獲得好成績,因而稱此基因爲金牌基因。

  世界著名田徑短跑運動員博爾特的橫空出世似乎進一步證明瞭基因與運動天賦的關係,他就擁有金牌基因ACTN3。不僅如此,博爾特還擁有其他運動天賦基因,如EPO(促紅細胞生長素)基因和CKMM(肌型肌酸激酶)基因,這兩種基因也都能讓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和更有力量。也因此,博爾特好像中了大彩。

  博爾特成爲了傑出的田徑運動員,但並不意味着他可以成爲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或乒乓球運動員,足球運動除了需要體能、速度外,還需要配合,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意識,也要有搶位意識和提前傳球意識,這些都需要在兒童和少年時期就進行訓練,才能在大腦神經中形成意識與行爲的鞏固聯繫。具有多種運動天賦基因的博爾特,一旦轉型爲需要其他才能和文化的運動項目,同樣不行。這說明後天因素更爲重要。

  僅靠一滴唾液就能測出一名孩子有無運動天賦或其他天賦,實在太爲樂觀,也很盲信。而且,很多檢測機構並沒有檢測基因的能力和設備,他們所做的不過是“忽悠”父母的錢財,做完了這樣的檢測並得出所謂的天賦結論既沒有科學效力,更不具備法律保證。之後,這樣的檢測機構會有萬般理由來推脫,就像算命先生一樣。

  所以,從其他需要更多基因控制和更艱苦複雜的後天訓練的才能和技能來看,基因檢測更不能決定一個人就會成爲某一方面的天才和成功者。誰都知道,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成才和成爲大師。

  1萬小時定律稱,要成爲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萬小時,如果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週工作5天,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

  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後天更大比例的訓練和堅持,即便擁有某種天賦基因,也無法讓孩子在某一方面成才。與其讓孩子測基因,不如試探孩子的興趣,並鼓勵孩子在感興趣的許多方面嘗試嘗試,也許有可能最終確定孩子在某一領域的發展。

  內容來源:全媒體總編室綜合新華網

  圖片來源:網絡

  策劃:常瑩

  責任編輯:王子墨

  本期編輯:孫岱 邢妍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