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董竹君大家可能都會有點陌生,但是提到她所創辦的錦江飯店卻是赫赫有名,錦江飯店是中國第一座國賓館,見證了眾多歷史事件的發生,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在這裡發表,意味著中美關係的破冰;解放前,錦江飯店是中共的地下聯繫站,毛主席最愛錦江的紅燒肉;張愛玲曾經在這裡構思過不少的文學作品;上海灘的頭麪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都曾經在錦江享受了最後的輝煌;1994年作為中國最大的餐飲、酒店集團,錦江在A股上市,名為錦江股份,從1935的一個四川飯館到2017年的上市公司,這背後幾十年間的歲月沉浮離不開這個叫董竹君的傳奇女性。

董竹君,原名毛媛,是一個洋車夫的女兒,13歲時被賣到妓院,面容清秀美麗,彼時結識了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時,夏之時愛慕其可愛,想要為其贖身,但董竹君卻不同意,「我不要這樣,我又不是一件東西,以後做了夫妻,哪天你不高興就說,你是我花錢買來的,那我可受不了。你一個銅板都不能花,你要是花錢買,我就不答應跟你結婚,只要你答應我三件事,我會想辦法出去,跟你結婚。」

董竹君提出了三個要求:不做小老婆;婚後夏需要帶她去日本讀書;將來夏從事革命,她料理家務。夏之時一一答應。成為都督夫人後的1915年,15歲的董竹君便赴日本留學,入讀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秋,董竹君從東京女子高師畢業後,原想前往巴黎留學深造,但因為局勢混亂,不得不回到了夫家老家四川。由於丈夫事業不順,賦閑在家,夫妻倆共同創辦了一個名為「錦江公學」的學堂,此刻,董竹君作為企業家的特質便有所顯露,但兵荒馬亂,學堂終究關門。

在大後方成都,董竹君生兒育女,作為母親養育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同時她的志氣一點也沒被戰亂和生活磨滅,她常常到祠堂街一個新開的書店訂購新書和報刊,接受到新的思想和教育。她想開辦一個女子織襪廠,招收女工,幫助女人走向社會。於是,她計劃並實施將後院的馬廄、豬圈全部拆除,在院子裏修了幾間廠房,買了幾臺織襪機,辦起了「富祥女子織襪廠」,廠門設在東勝街。附近住的女子都紛紛報名,一時生產火紅。1926年,董竹君在隔街的桂花巷租房創辦「飛鷹黃包車公司」,從上海接來父母幫助經營。當時,董竹君這家公司的管理學習了國外的一些經驗,公司車租低,車子的修理費、車夫的制服費都由公司出錢,車夫得病、受傷,也由公司負擔醫藥費,有時車夫付不計程車費,還可以減免或分期付清。因此,車夫都願意拉「飛鷹」的車子,公司的生意很是興隆。

可惜大勢混亂,戰火也蔓延到了四川,董竹君不得已關閉了兩家公司,回到上海,當時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夏之時好妒的一面開始顯露,並打罵董竹君,董竹君忍無可忍提出離婚。分道揚鑣後,董竹君不僅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精彩的人生才剛剛開始,1935年她創辦了錦江飯店,轟動一時,生意紅火,傳奇的序幕正式拉開。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董竹君毅然將十六年含辛茹苦經營,時價15萬美元的「錦江」兩店恭奉給黨和國家,並將錦江川菜 館、錦江茶室合併為「錦江飯店」,成為上海解放後接待中央領導和外賓的重要接待賓館。董竹君連任了7屆全國政協委員,於1997年安然去世,享年98歲。

當人們談到董竹君,最感慨的可能不是其成就,反而是其出身,從妓女到企業家,這跨度才足夠值得後人玩味兒。但實際上,卻常常忽略了她好學努力的一面,結婚的條件是能夠出國念書,即使時局混亂也不放棄去巴黎的可能,那樣的年代能擁有如此高的覺悟和境界,已然不是一般人可比。董竹君身為女性,也深知舊社會女性的疾苦,沒有平等的工作機會,就為女性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還與《大公報》女記者蔣逸霄和許廣平等人創辦《上海婦女》雜誌,力使婦女解放,使得女性能夠享有一些權益。她失敗過,卻不氣餒,她羸弱於亂世,卻支持革命,這樣的企業家,成功絕非偶然。

在進行投資股票時,除了理性的數字分析,偶爾也需要一些感性的判斷。企業家精神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什麼樣的企業家就會引領出怎樣的企業,說大話的公司,肯實幹的公司,愛創新的公司,注重用戶體驗的公司,在創始人或管理層的言行舉止中你對企業風格便能探究一二,如果有一位不怕喫苦、努力肯學的董小姐經營企業,你是否也會對企業另眼相看,讚許有加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