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雪,洱海月。來到 雲南 遊了蒼山,又怎能不去見一見洱海的風情呢?

洱海是 大理 “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爲“洱海”。雖然稱之爲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說是因爲 雲南 深居內陸,白族人民爲表示對海的嚮往,所以稱之爲洱海。當然,其真假現在已經不可考,姑且聽之,姑且信之吧。

對於洱海,很多人有着很複雜的觀感,衝着其鼎鼎 大名 而去,可很多時候,卻帶着失望而歸。不是因爲洱海不夠美,而是包圍在洱海周邊的濃重商業氣息,那數不勝數的各種餐廳、商店,確實影響着遊客對洱海的觀感。不過好在有關單位開始整頓洱海,將周邊的餐廳之類的全部清理掉,還遊客一個乾淨明朗的洱海。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來到了洱海,這樣的洱海,會不會給我們一些驚喜呢?

在 雲南 洱 海東 部海中的一個小島上,相傳觀音開闢 大理 壩子時,在這裏的海面上丟下一顆鎮海大印,即爲小島,以鎮風浪,保護漁民,因此,漁民們在小島上建觀音閣,紀念觀音,並把小島東部的一個漁村取名海印村,將小島叫做小 普陀山 ,將觀音閣改爲爲小浦脫,意爲觀音修行之處

這便是小普陀的由來,也是我們環洱海所達的第一個地方。

天氣尚算明朗,湖邊的遊人不多,湖中的一條擺渡船卻非常的有趣,這條擺渡船是連接洱海 邊和 中間小普陀的交通工具。晃晃悠悠之間,不過幾分鐘到時間,便能夠將你擺渡到這小島之上。

其實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這裏叫什麼名字,車行途中剛好路過這裏,發現旁邊有蠻多人駐足拍照,便下了車想要湊湊熱鬧。

在道路旁邊的洱海邊上,搭建有一些白色的木長椅和一些憑空懸掛的透明椅子,供遊人拍照而用,旁邊的桌上還擺放着一些顏色好看的瓶子,上面寫着“我在 大理 等你”。這樣的場景和擺設,是不是小清新十足,讓人看到就很想上去拍照呢?

也確實有人過去拍照,不過確實收費的,價格還好,10元一個場景。其實無可厚非的事情,搭建這樣場景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靠着這個賺錢也挺合理的。就像在 西藏 的很多地方,當地人修建廁所,然後收取費用一樣,真的完全能夠理解。

不過我也有些理解那些來了洱海之後失望的人了。

當你看到這樣的美景卻被告知要收費的時候,你心裏對於這裏驚喜 和美 好,是不是會有所下降呢?你的憧憬,是不是就此打了折扣?之前看到有人說,心心念唸的去了 婺源 ,結果失望而歸,哪裏的人太多,油菜花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看,最主要還是跟心中所想有很大的差別,這樣的情況,與你看到這樣的洱海,是不是差不多呢?過度的商業開發,確實影響了很多人對於 雲南 的觀感。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如今的洱海,商業氣息真的少了很多很多,環洱海的整個行程下來,也沒有看到以前那樣隨處可見的商業行爲。

雖然沒有花錢去拍照,但是這裏旁邊的風景,一點都不比搭建出的場景差呢,下到洱海邊上,坐在邊上的石塊上,吹吹風,感受一下洱海水的清涼,這樣的悠閒,也是非常的愜意的。

雙廊 的 玉幾島 也是去洱海不可錯過的一個地方, 玉幾島 是洱海 三島 之一,還有“蒼洱第一村”的美譽,它是《五朵金花的兒女們》、《洱海月》等電影的拍攝地,集蒼洱風景之精華。

當然,很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到島上去,而是在道路上面的觀景臺上,俯瞰了一番 玉幾島 的風采,簇擁着的房屋將岸邊佔滿,從上面望去,都是充滿特色的建築。據說 玉幾島 上面的少數民族很多,民宿之類的很有特色,也不知道如今的狀況是怎樣的。

玉幾島 的名頭挺大,匯聚着燦爛輝煌的南詔文化和豐富神祕的民俗風情,可縱覽壯麗雄奇的蒼洱風光;這裏有唐代 大理 開國皇帝段思平之妻楊桂仙的修行故居;民族英雄杜文秀水軍炮臺基地和明星名人別墅等,是目前 大理 最富感動的旅遊勝地。

在無幾島沒有做太長時間的停留,我們便來老了 喜洲 。對這裏我一路上已經聽了太多次它的名字,因爲同行裏的喫貨一直給我說 喜洲 粑粑如何如何的好喫,到了那裏之後一定要嘗試一下之類的,讓我對喜洲 這個名字,都快產生生理反應了。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 大理 的 喜洲 鎮真的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小鎮,它在 大理 的北部,離蒼山和洱海都不遠,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有着獨特的風情,所以如果你去 大理 遊玩的話,個人建議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地方哦。

這裏有很多少數民族,根據統計,大概是15個,但數量最多的是白族,大約佔了9成的樣子,所以在這裏能夠見到最多的,還是白族的風情, 比如 他們的服飾,飾品之類的東西,很有民族特色。

小鎮的建築風格非常的有特色,雖然街上都是一些店鋪,但不會讓人覺得反感,賣的東西也不像很多的所謂古鎮古街,說是特色的商品,其實都是來自 義烏 。

比如 這很有特色的木雕,相比起很多流水線產出的木雕,親眼看到一個形象生動的木雕件在師傅的手下產生,還是蠻佩服這樣的手藝人的,畢竟像他們這樣的願意靜下心來學習這樣的傳統手工的人,在如今這樣的快節奏生活中,已經很少了。

除了這樣的特色手工木雕,在這裏還能夠看到很多售賣白族特色服飾店店鋪,個人覺得真的挺好看,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爲尊貴。白族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白族女子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繫繡花短圍腰,下着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百節鞋”。

街上的人不算特別特別多,大概是因爲這裏比起 大理 古城, 麗江 的 束河 古鎮等地來說,名氣沒有這兩個地方大的緣故吧,不過這樣也很好,沒有那麼大吵鬧。

但相比起那兩個古鎮來說,我卻更喜歡這個更充滿生活氣息的小鎮,不太大,整個下來也就那麼一兩條街道,甚至繁華的街道逛下來其實也就兩條,其他的都人跡寥寥,但在明媚的春光下,這樣的小鎮,讓我覺得更加的有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們相愛吧》這個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曾經的一對“熒幕情侶”林心如和任重,他們在熒幕前的時候表現的...好了,不說啦,畢竟人生如戲,女方現在也是孩子他媽的人物啦。不過他們曾經約會的一家小客棧的美食,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而這家客棧,便在 喜洲 ,我們的午飯,便是在這裏解決的。

客棧不算大,裝飾得很有民族氣息,有些清新,進入院子之後,裏面已經滿是客人。好啦,別的不多說,看看這裏的一些特色美味吧,首先的便是這個在 大理 非常有熱色的乳扇,是鮮牛奶煮沸混合三比一的食用酸煉製凝結,製爲薄片,纏繞於細竿上晾乾而成,營養價值很高,涼拌、油煎、燒烤即可,但很多人喫不慣這個味道。

上面這道使用豬肝和精肉剁碎之後,混合在一起做成的一道菜餚,具體的名字我忘記啦,喫起來麼,基本上沒有了豬肝的味道,有一點點脆脆的,味道很不錯哦。

這道酸辣魚,真的是每次喫飯都能看到,是當地的一道特色菜,特色的地方在於,它的酸是用一種在當地被稱作“木瓜”的果子產生的酸做成的,真的非常酸。

而這個五朵金花,真的蠻好喫, 喜洲 是“五朵金花”的故鄉,而這道五朵金花,也是這裏的特色,這些菜便是由五種花爲材料做成的,分別是:石榴花、棠梨花、芭蕉花、茉莉花。當然,其實並不只有這五種搭配哦,還有很多種的組合搭配呢,五花八門的。

而這道蒸臘肉也是非常的棒哦,雲貴川地帶的臘肉一直非常的有名且好喫,那些優質的臘肉,切開之後都是呈透明的金黃色,喫起來更是有嚼勁而不膩,嘴裏滿口肉香,味道回味悠長。

最後這個叫做過橋排骨,別的不多說了,作爲一個食肉動物,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嫩嫩的排骨肉配上美味的醬汁,點贊!

這裏的春天真的是一個明媚的季節,能夠感受到空氣中洋溢的青春和浪漫氣息,所以有很多的新人們選擇在這裏拍攝自己的婚紗照,將自己最美好的瞬間之一印刻在這裏,在今後充滿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裏,回憶起這一小段美好的時光,對這裏也會充滿着別樣的情感吧。

感情的厚度從來就不是用時間的長短來判斷的,或許只是這短短的一兩天,但其所能達到的重量,會勝過很多個無聊日子裏的光陰疊加。所帶來的回味無窮,也是哪些無聊歲月所不能夠達到的。

如花如畫的春季,怎麼能夠少得了油菜花呢?

提起國內的油菜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 婺源 ,畢竟 婺源 最開始的走紅,跟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在 婺源 的油菜花崛起後,國內相繼出現了很多很多的油菜花田,但作爲第一個,總是能夠讓人記憶尤深的。

雖然 喜洲 這裏的這片油菜花田跟 婺源 那裏的如山海般的規模比起來,差了蠻多,但是在乍然之下見到一片這樣的小清新,還是忍不住的開心。

每次看到油菜花,便會讓我想起大學的時候,我們校園裏面的兩大校花,她們可以說是寄託了很多我這樣的青蔥少年的青春時光,這兩大校花便是春天的油菜花,和秋天的向日葵。

學校的圖書館旁邊,有很大一片的草地,校領導或許也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文藝青年,常年的辦公室生涯沒有磨滅他的文藝氣息,便別出心裁的在這一大片草地上開拓出了一大片的花田,春天中上油菜花,秋天換成向日葵。

暖黃的顏色不僅讓每天路過此地的莘莘學子感到心情舒緩,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的外來客蜂擁而至,春天他們在草地上搭帳篷,放風箏,拍照,享受春遊的閒暇;秋天他們在草地上打牌,聊天,任時光匆忙。

很熱鬧,也很懷念。

花田旁邊的建築也特別的有特色。

牆壁的顏色非常的讓我喜歡,這種淺淺的橙色,應該是橙色吧,特別像以前看到的一些宮牆的顏色,所以當我第一眼看到他們的時候,我都產生了穿越的恍惚感,在加上它卻是是圍牆的樣式,就更加讓我覺得,裏面圍起來的,大概是一座宮殿吧。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牆壁早就名聲在外,成爲了網紅牆,很多來到這裏遊玩的朋友,都會在這裏拍攝一些打卡照。不過也確實,在這樣的地方拍照,怎樣拍都是好看的。

這裏也非常感謝友情出鏡的Yumi,讓明媚的春光顯得更加有顏色。

來到 喜洲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下這裏的馬車,感受一下乘坐着裝扮清新的馬車在 喜洲 的石板路上奔馳的感覺,順便看看沿途的風景,享受下拂面的春風,體會時間在這一刻變得緩慢的感覺。

很不想說那些雞湯類的話,但是有的時候真的會有這樣的感受,在某一刻某一秒,纔會覺得自己是在真正的生活着,而不是被生活驅使着蹣跚向前。

都說人的一生其實是來經受苦難的,等什麼時候困難完了,便告別這個世界,生而爲人,有時候真的很慚愧。

環洱海的最後一站,本不在計劃中,卻因緣際會的乘坐着馬車到達,這裏便是海舌公園。

海舌公園的名頭比起 雙廊 來說,真的不算大,一些盲目的遊客在匆匆走完“洱海一日遊”日程,或一頭扎進所謂 雙廊 “古村”,看到的只是 大理 美景的一點皮毛而已。

海舌在洱 海西 岸的 喜洲 鎮金河村旁邊,蒼山萬 花溪 在這裏入海。形成三面臨水的長形沙洲,地方史籍記稱爲“青莎洲”,我想, 喜洲 恐怕就是因洲而喜,以洲得名吧。洲長3裏,從南到北,由寬漸窄深人洱海形如舌,故名。海舌沿岸柳樹成蔭, 白沙 柔軟,海水、藍天、白雲、水鳥、在這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我來這之前也不知道海舌公園,但到這裏之後,我就馬上喜歡上了這個小清新的地方。初春給岸上的這一小片樹林染上了新綠,皸裂交錯的樹幹上,也抽出一支支的嫩芽,這不僅讓我想起朱熹的那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此情此景,想想也是蠻恰當。

當然啦,這樣的地方,拍照也是非常的好看的,主要是這淡綠色十分的討喜,讓人一看就忍不住生出喜歡的感覺。

今天環洱海的行程,是 雲南 的這幾天行程中,移步換景最多的一天,雖然整體是圍繞着洱海,但去的周邊地方實在是不少,而且,還有很多洱海周邊的地方沒有去,從中也可看出洱海以及周邊景色確實是相當的美,纔會有這麼多的地方可玩可去。

雖然曾經的洱海被商業氣息所包圍,但整頓之後的洱海,卻是 海晏 河清了不少,煙火氣息也少了蠻多,雖然遊客仍然是不少,但是此前的烏煙瘴氣確實少了很多很多,我也相信並且希望,今後的洱海,能夠越來越美麗,越來越讓人着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