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6430.JPG

◎景點地址:臺中市石岡區豐勢路1238號

◎聯絡電話:04-25722830

◎門票收費:無

◎開放時間:9:00~19:00

◎官方網站:http://www.wracb.gov.tw/mp.asp?mp=1


根據聯合國2005年的統計報告顯示,臺灣雖然是全世界年降雨量數一數二多的國家,卻也是名列前茅的缺水國,不管是自然或人為方面都是臺灣主要缺水因素,其中在地形氣候方面,境內河川普遍陡急,加上降雨期和枯雨期區分明顯,故無法有效蓄水,因此保水防洪便成為臺灣用水的重要課題。

日治時期開始便有相關保水規劃,至中關鍵就在水庫與水壩的大量建設,只是期間歷經諸多戰爭,許多相關工程直至一九五零年代才開始實行興建,石岡水壩(石岡壩)便是其一。

DSC06422.JPG

石岡水壩位於大甲溪下游,於民國六十六年竣工,和同樣以大甲溪為本的德基水庫皆為大臺中重要的民生及工業用水主要供應來源。

 

DSC06426.JPG

DSC06430.JPG

石岡水壩的壩體。

小時候來參觀石岡水壩的時候覺得排洪的水壩是何等壯觀,可能是因為長大了見識也多了,睽違多年的重逢心情其實也沒太多波瀾。

 

DSC06432.JPG

沒有集水區的壩體即為水壩。

從水壩下游的停車場逗留會兒後往上登階,準備前往壩體上方。

 

DSC06434.JPG

石碑旁邊有一塊空拍導覽圖,明顯可以看出水壩兩端的豐枯差異。

 

DSC06435.JPG

從高處眺望水壩。

依稀記得以前和朋友騎車經過南投,在某一段橋樑道路旁邊就是水壩,從汩汩奔洩的洪水旁穿過感受其氣勢頗為驚人。

 

DSC06438.JPG

拍攝於踏上壩體道路前。

 

DSC06440.JPG

水壩上方的道路,雖說是道路,基本上卻禁止交通工具通行(包含腳踏車也是),並且有負重上的限制,此乃因為九二一造成壩頂橋面略有歪斜,考量到安全因素而不得不採取非緊急禁止車輛機具進入的措施。

熊熊想起今年上映的《加州大地震》,其中一個場景也是在水壩上方拍攝來著,結果水壩被震垮,還死了一名東方人配角...

 

DSC06442.JPG

往西邊下游方向拍,河面上一抹粼粼波光。

 

DSC06443.JPG

另一邊上游方向則是水量充沛,一景好山好水。

 

DSC06445.JPG

沒有出水的水道。

登壩前大略算過,石岡壩好像有十八門口道,回家查了一下,這一道一道的壩口有其專業名詞--「溢洪道」。

 

DSC06450.JPG

潮到出水的水道。

溢洪道主要用來排除水庫安全蓄容量的多餘洪水,是確保水壩、水庫安全不可或缺的功能設施。

 

DSC06461.JPG

水聲渠渠。

時常看到攝影師分享其拍攝瀑布流水的相片,靈機一動也想來依樣畫葫蘆來嘗試看看。

 

DSC06466.JPG

...有種難以言喻的違合感,這方面的技術還有待磨練。

 

DSC06472.JPG

側寫。

 

DSC06476.JPG

路過水壩的途中很難不注意到另一側的凸起物,原來是一條名為「魚道」的設施。

根據現場解說牌介紹,石岡壩早年設計並無考慮洄游魚類的立場,導致這些魚兒穿過水壩後回不了家,後來拜九二一地震造成水壩損壞之「賜」,纔在受損的右岸增設魚道讓這些洄游魚羣得以上溯返家。

 

DSC06474.JPG

九二一地震帶給中臺灣極度嚴重的災害,中部許多鄉鎮地區都設有紀念公園,期望達到教育、警惕之意義,水壩右岸下方的廣場即是石岡水壩的九二一紀念公園。

 

DSC06479.JPG

DSC06480.JPG

自上游端往下游壩體拍攝。

在水壩上方俯瞰可能感覺不出來為什麼水會滾滾湧下,但從廣場角度望去會明顯發現水壩分隔兩處的高低落差。

 

DSC06481.JPG

水壩遭九二一地震損壞的諸多物件之一。

 

DSC06487.JPG

DSC06484.JPG

DSC06485.JPG

兩塊大石分別記錄地震發生的時間和經緯度、規模等資訊。

 

DSC06487.JPG

如果想更深入瞭解九二一帶給石岡水壩的震撼,可透過中水局的主題網查看相片記錄:

http://www.wracb.gov.tw/ct.asp?xItem=3789&CtNode=1181&mp=1

 

石岡水壩一旁就是適合闔家大小一同郊遊運動的東豐綠色走廊,可以看到很多大朋友帶著小朋友踩著腳踏車踏板前來水壩休憩,不失為一個假日休閒旅遊兼健身運動的理想規劃。

 

石岡水壩的位置在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