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兒子丁丁的老師打電話說,丁丁在學校老是喜歡給同學們送各種小禮物,有時候是橡皮,有時候是鉛筆,雖然不值什麼錢,但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兒子的行爲讓我有些擔憂,孩子長大了會不會不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和勞動,或者變成一個“敗家的孩子”呢。

前幾天朋友相聚時,正好碰到閨蜜阿華,阿華也是小學老師,我隨口給她說起兒子丁丁最近在學校辦的“傻事”。

阿華笑着說:“這樣的孩子懂得分享,不怕自己喫虧,不是壞事,只要正確引導,孩子只會越來越好的。”阿華還給我分享了幾個她班裏的幾個“聰明”孩子,看起來在生活中非常討巧,也從不喫虧,家長還覺得孩子這樣的做法和性格正好符合社會的需求,長大了也會順風順水。可惜很多家長並不知道,真正喫虧的就是這幾種孩子。

第一種:從不喫虧的孩子

7歲的鶴鶴已經上二年級了,小時候擔心孩子在外受欺負,鶴鶴媽媽天天給孩子“做思想工作”,遇事一定不要讓自己喫虧,比如別的孩子打他一下,鶴鶴媽媽就得讓鶴鶴還回來,帶着好喫的出門,每次鶴鶴媽媽都會叮囑,這些東西好貴的,不要給小朋友分哦。但遇到別的孩子給鶴鶴東西喫,鶴鶴媽媽總是笑着讓鶴鶴接過來,還私下給鶴鶴說,這個東西很好喫,下次還可以給人家要。

在鶴鶴媽媽這樣的教育下,鶴鶴果然變得非常精明,無論什麼事上都不會讓自己“虧着”。但鶴鶴卻沒有朋友,沒有孩子願意和鶴鶴交朋友,因爲鶴鶴總想着自己不喫虧,時間久了,孩子都遠離了鶴鶴,現在鶴鶴每天都不願意去上學,原因是沒人願意和自己玩,鶴鶴媽媽這才明白,是自己的“不喫虧”理念害了孩子。

老師評語:暫時的“不虧”只會換來以後喫大虧,周圍人的疏離、親朋的嫌棄,在孩子長大後或許會因爲自己這種思想而讓自己陷入這種不被接受的“苦惱”中。

第二種:愛耍“小聰明”的孩子

犇犇是個非常會“討巧”的孩子,平時有什麼節日都會給老師送花、送禮物,因爲犇犇表現出來的“貼心”讓大家都很喜歡他。可一次犇犇不小心摔壞了老師上課用的教具,害怕老師責怪,就偷偷的把東西放回原處,課間時犇犇鼓動其他同學去拿教具玩,結果教具壞了,所有人都覺得是別人弄壞的,同學因此還被老師罰站。

犇犇回家跟媽媽說起這件事,犇犇媽媽直誇犇犇做得好,這樣的事情多了,老師也看出了犇犇的“小伎倆”,遇到事情還喜歡撒謊。

爲此老師找了幾次犇犇媽媽,可犇犇媽媽總是替兒子說好話,比如“孩子太小了,等孩子懂道理時我再給他說說”,“孩子可能沒撒謊”……總之在爲犇犇不停地開脫,這樣的媽媽讓老師也很無奈。

老師評語:靠着小聰明確實能獲得暫時的“好處”,如果家長不能正確引導孩子,長大後孩子不僅會養成愛撒謊的毛病,還會精於算計,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被自己的性格所累。

其實對於父母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娃在外學習、與人相處時不受欺負、不被人誆騙,因此給孩子過多的植入成人的所謂的“處世哲學”,讓孩子過早的精於世故、過於算計,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過分的宣傳類似的“聰明的”理念,只會讓孩子長大後陷入更多“困境”,畢竟接觸久了,大家總有看到彼此真實面目的那一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