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節(Bonfire Night)的由來(蓋伊·福克斯日/Guy Fawkes Night)

每年115日晚,英國都會舉行煙火之夜或是營火(篝火)晚會?或是正式名稱的蓋伊·福克斯之夜呢?

每一年的115日,是英國的煙火之夜,又稱蓋伊·福克斯夜。盛放的煙火據說是為了紀念一場未遂的政治陰謀。

1605年,一位名叫蓋伊·福克斯的英格蘭天主教極端分子因不滿國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的新教徒政策,試圖用自製的炸藥炸毀英國國會,以此除掉國王。然後就在蓋伊·福克斯計劃炸藥爆炸的前幾個小時,也就是在114日晚上,他被叛徒出賣,後來蓋伊·福克斯被逮捕,火藥也被及時清除掉,英格蘭避免了一場巨大的災難。

事實上,策劃此次炸毀國會的計劃並非只有蓋伊·福克斯一個人。蓋伊·福克斯還有其他的同夥。後來他被當成天主教極端分子的代表被當眾處死。也因此,詹姆士一世的「殺雞給猴看」的政治策略讓天主教被打壓下去。此後的英格蘭都被新教徒所統治著。要等到200年後,天主教纔有機會翻身。

從此以後的115日這一天,就被定為蓋伊·福克斯日。

詩是這麼寫的

  English Folk Verse (c.1870)

  The Fifth of November

 

    Remember, remember!

    The fifth of November,

    The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

    I know of no reason

    Why the Gunpowder treason

    Should ever be forgot!

    Guy Fawkes and his companions

    Did the scheme contrive,

    To blow the King and Parliament

    All up alive.

    Threescore barrels, laid below,

    To prove old England's overthrow.

    But, by God's providence, him they catch,

    With a dark lantern, lighting a match!

    A stick and a stake

    For King James's sake!

    If you won't give me one,

    I'll take two,

    The better for me,

    And the worse for you.

    A rope, a rope, to hang the Pope,

    A penn'orth of cheese to choke him,

    A pint of beer to wash it down,

    And a jolly good fire to burn him.

    Holloa, boys! holloa, boys! make the bells ring!

    Holloa, boys! holloa boys! God save the King!

    Hip, hip, hooor-r-r-ray!

 

 

此後大紅被人們所熟知的就是V怪客(V for Vendetta,2006),傳說中那位戴著面具的神祕男子是一位試圖改變社會不公的神祕恐怖份子(或正義之士)。他的面具畫像就正是蓋伊·福克斯的臉部肖像。

 

甚至BBC新世紀福爾摩斯也採用爆炸國會大廈的題材,在第三季的第一集約翰被丟進篝火堆燒毀的驚險營救場景,跟後來消失的列車在國會大廈即將引爆的驚險。可見得這個節日是多麼深植在不列顛人們的心中。雖然後來都是有那麼點變成趁亂燒毀的營火晚會跟煙火節。

在格拉斯哥綠園照慣例會舉辦煙火節,搭配大型的夜市活動,會有些燈光炫麗的小型遊樂設施,小酒吧跟餐車賣食物,以及一些賣雜七雜八的攤販。這大概是一年裡聚集最多人潮的時刻,感覺像是整個格拉斯哥的居民都聚集到現場,散場甚至得花上一兩個小時。錯過了這大型夜市園遊會也別緊張,很快這些場景就會繼續出現在某些地方的聖誕樂園(Winter Wonderland),比如說倫敦的海德公園或愛丁堡的聖誕市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