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國第一本關於心理健康的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北京發佈。這本書對中國國民的心理健康狀況、素養進行了調查研究。對公務員、銀行業職工、IT業職工和科技工作者,以及農村留守和流動兒童的心理狀況都進行了調查關注。

2007—2008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小組對我國10—100歲城鎮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全面測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鎮人口中大多數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到中度心理問題。有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問題。2011—2012年,國民重要心理特徵調查項目調查發現,農業戶口的國民中心理健康狀況“差”的約爲2.6%,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約爲18.3%,非農業戶口中的這兩項分別爲2%和13.8%。這四年間國民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相對變化不大,農村戶口或農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比城市或非農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差一些。

傅小蘭表示,當前我國的心理健康工作正在從快速增長走向日益規範的新階段,並逐漸從依賴西方的研究工具發展爲結合自主研發的測量工具對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評估測量。她說:“對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的基本瞭解是指導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基礎。希望讀者通過這本藍皮書,能夠更好地掌握國民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趨勢、不同人羣的心理健康特徵、羣體層面與個體層面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影響等情況,也希望這本藍皮書對於國家和政府的相關工作能提供有重要意義的參考。”

女性心理健康得分總體高於男性

《報告》稱,在心理健康領域性別差異是一個常見且穩定的現象,總體而言,女性在抑鬱、焦慮這些情緒障礙上的發生率要高於男性。然而,針對我國國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整體上我國成年女性心理健康指數顯著低於男性,不過女性在情緒體驗和人際交往維度上的心理健康得分高於男性。報告稱,對於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可能既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社會環境的原因。

研究顯示,在科技工作者羣體中,女性擁有較多積極、健康的情緒,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較高,並且比較適應當前生活狀況。同時,她們的人際交往水平也顯著高於男性科技工作者,說明女性科技工作者對他人的情緒比較敏感,能夠給人以情感支持,輕鬆地展現自己,應對多種社交情景。

另有一項研究發現,2002—2011年,中國的年平均自殺率下降到了每10萬人98例,降幅達58%。對於這一降幅貢獻最大的是35歲以下的農村女性自殺率的大幅度降低,減少了約90%。

本次發佈的《報告》中,還對不同羣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了分析。

銀行業職工總體壓力水平較高

《報告》顯示,銀行業職工在身心健康方面呈現總體壓力水平較高。銀行業職工經常加班、熬夜,飲食不規律,運動少,亞健康軀體症狀明顯,心理問題存在隱患。其中,31—35歲年齡段的員工、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員工、櫃檯崗的員工、高層管理者以及離異員工的壓力水平、抑鬱傾向、焦慮程度、工作倦怠水平最爲嚴重。

研究發現,銀行業職工情緒低落、壓抑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量大,經常加班;業績考覈壓力大,業績排名與收入掛鉤;人際關係緊張,同事之間惡性競爭。面對壓力時,銀行業職工會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排名第一的策略是運動健身,排名第二、三位的策略是向家人傾訴、與同學朋友聊天聚會。

研究還測評了銀行職工包括實際工作時間等在內的整體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發現48%的職工每週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其中有4.8%的員工每週工作超過70小時。另外,超過三成的職工幾乎每天23:00之後才上牀休息。

大學生、幼教、農民工狀況改善

《報告》稱,近幾十年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呈相對平穩的狀態,有略微上升的跡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逐年改善與城鎮化、國民收入、大學生比例、消費水平、招生數、財政支出等社會因素有關。在研究生羣體中,總體上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整體逐漸提升。重點大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比普通大學更爲全方位,且改善的幅度也更大。

針對幼兒園教師的分析發現,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現緩慢上升趨勢。其中,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於私立幼兒園教師,城市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於農村幼兒園教師。

2012年針對14項農民工心理健康的研究分析發現,農民工羣體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從年代變化來看,農民工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在上升。針對1995—2011年的研究發現,在這17年間農民工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是逐步上升的,其中東部地區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最爲明顯,製造業的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提升,而建築業的農民工並沒有提高。有研究發現,農民工的流動時間越長、流動範圍越大(跨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流入新一線城市的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好於傳統一線城市和非一線城市的農民工。

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仍然巨大

在“現在社會上人們的心理問題嚴重與否”的問題上,有40%的受訪者選擇了“說不清”,表現出國民對於當前的心理問題狀況缺乏瞭解。這不僅提示對國民心理健康現狀進行科學調查非常必要,也提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尚需加強。

然而,心理健康服務的現狀又如何呢?對“你覺得獲得心理諮詢服務是否便利”這一問題,有74%的受訪者選擇了“不便利”,只有26%的受訪者選擇了“便利”。這提示民衆的心理健康需求與目前能夠提供給民衆的心理健康服務之間的差距很大。

《報告》列出了六項常見的心理健康需求,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調節”知識,有53.0%的受訪者表示需要,以下依次是“教育孩子”、“人際交往”、“心理疾病防治”、“職業指導”和“婚姻”。但即使是需求率最低的“婚姻”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識,也有28.9%的受訪者選擇,其需求仍然是巨大的。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衆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