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淘妹英語啟蒙到今日,已經足足滿6個月呢,現在5Y10M!看到現在的她,對於英語信心十足,有別以往。昨天一坐上車,就拿起「how do dinosaurs get well soon」開始唸,我矚咐她不要在車上看書,她馬上說我不用看書,已經都背起來了。而她現在也主動開始安排每天要念哪一本英文讀物,如此巨大的轉變,讓我十分欣慰,背後經歷的酸甜苦辣,也逐漸轉化成我們母女間的美好回憶。

 

我的英文程度就是很普通(聽說特別不好),距離大學畢業也將近20年,許久年沒有接觸英文了。家長們似乎不自覺地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轉移到下一代身上,然後等到當上祖父母,兒女不能完成的夢想,又盼在孫子孫女身上實現,實際人生就是如此。

 

強勢中文成英語啟蒙阻礙

 

淘淘妹從2Y8M進入「快樂頌讀經班」就讀,課程以大學、論語、詩經及古文選等(60%)為主,到了四歲之後就開始識字(國字對小孩來說就是一幅圖),五歲堪稱「語言學習爆炸期」,基本上一般書籍的國字,不需要仰賴拚音都可以認得,也能自主閱讀中文書籍。

 

其實,淘淘妹進入幼兒園到五歲前,我根本算不上合格的媽媽,沒什麼幫她念過牀邊故事,頂多就是幫她放放中、英文故事CD。淘妹妹四歲半時,就可以自己開始念小紅帽、睡美人、灰姑娘、鄉下老鼠與城市老鼠的童話故事書。而我就是負責買書、訂雜誌,也訂閱了親子天下「小行星」及未來兒童,她特別喜歡小行星,幾乎每天都要念一次。我觀察到,她識字的程度比一般同學快速的主因,是她十分喜愛閱讀,並且把識字當作一個好玩遊戲,從閱讀中逐漸得到樂趣與成就感。

 

她的中文正如日中天發展,識字程度基本上已經到了小學六年級,不過許多詞彙,只是停留在能讀,但還不能明白字義。但強勢中文,反倒令她對於英文感到畏懼。老師跟我反應,她對「英文一千句」讀經跟中文讀經的態度相差甚遠。我也私底下跟淘妹妹聊,她反應英文實在太難了,實際上「英文一千句」讀本,對於幼兒來說實在太難,但我當初認為在學齡前階段,練習正確的英文發音就好,並不苛求其他的識字、口說等等能力,本來打算等到小學二、三年級之後,再讓淘妹妹開始接受系統性的英文教學。

 

語言學習本質上是共通的,中、英文不應該差異那麼大。為了重拾她對英語的信心,我上網爬了好多文章,從中得到一個啟示,只有透過營造「英文浸泡式學習環境」,把英文學習變成日常生活,小孩纔可能學會真正地道的英文。很多人認為「英文浸泡式學習環境」,認為除了把小孩送出國,否則就是花大把的錢,把小孩送到英文學習機構浸泡式上課,但真的有用嗎?我也去看了很多知名英語機構的教材,即使能達到口語溝通流利,卻也難深入暸解英美文化,多數學的就是一些閒聊的家常話題,得到的成效,實在與鉅額的學費難以匹配。

 

真正的「英文浸泡式學習環境」到底是什麼?在親歷了約莫半年的英語親子共讀,我深刻體驗,過去專家不斷提到,語言學習不單是語言本身的學習,更重要的文化陶冶,也惟有透過不斷接觸原汁原味的英文、美語文化,如原版英文繪本、故事書及小說,甚至動畫片、影集、電影等,才能補足中國人欠缺接觸外國文化的這塊拚圖。而文化層次的建立與培養,絕對不是花錢,送到外面任何語言機構就可以得到的。因而,我決定踏上英文共讀這條路。

 

善用兒童繪本 聽出英文耳朵

 

    一開始,先是看了廖彩杏老師「輕鬆聽出英文耳朵」,也把一部分書買回來準備開始啟蒙。第一本是GO AWAY , MR. WOLF,恰好是小孩第一次上英文繪本課的內容(任何小孩似乎都無法抵抗WOLF的魅力),我反覆播放很多次音頻給他們聽,很快地就能朗朗上口。

 

由於我從小的英文學習環境,沒有接觸過任何英文繪本,當然更不可能懂得帶讀繪本的正確方法。於是我先買了米粒媽的「廖彩杏老師100繪本」課程,老師授課內容不錯,但只是拿著一本書一直講,講解的第一遍幾乎全英文,第二遍就是加入適當的中文翻譯,但這對於初學的小孩,一口氣要聽十幾分,有時甚至到二十幾分鐘,實在太過於困難。

 

之後,我只能自己先看米粒媽的視頻,她不是單單講解文字內容,也會留意到繪本裡每個畫面的小細節,在帶讀過程中,也會試著讓小朋友去猜測接下來故事的發展。然後自己先學完後,再學著米粒媽的方式回去複述給小孩聽,但常常不自覺地只念英文給小孩聽,忘了引導,有次淘妹妹忍不住糾正我滿「媽媽妳不要只會拿著書,一直念一直念,要先讓我看看圖」。

 

對於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繪本是完全陌生的讀物,很多時候讀給孩子聽,孩子聽沒一會兒就馬上跑掉,想要學米粒媽提問,得到的卻是「媽媽,妳可以不要一直問問題嗎?」的無奈回應;利用車上時間放音頻,小孩還加上一句「媽媽,真的很吵」種種情形,不斷地打擊著我,還好我的心臟夠強,也硬撐地住,才能走到今天的階段,同時也開始積極尋求外界專家幫忙。

 

後來,逐漸體會廖彩杏老師選材所下的苦心,繪本幾乎都是有押韻跟重複性質,更具吸引力的是,大部分的繪本都有JY音頻(之後有機會再介紹),可以讓小孩唱誦,廖老師特別有提到聽音頻的重要性,必須讓小孩不斷地重複聽,才能逐漸漸立語感。

 

多樣拓展活動 引發學習興趣

我自己會針對繪本做一些拓展活動,例如把書內具有代表性圖掃描,再用PPT處理過後,將顏色變淡讓小孩著色。小孩邊著色時,我就邊放音頻,「Ten Fat Sausages」就是這樣做的,等圖畫完後,至少聽了五、六遍。重複且押韻的句子,加上輕快的旋律,小孩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然後,隔天再拿著繪本跟小孩講解,一下子就把「Sausages」這個單詞給記住了。

 

在正式閱讀繪本前,我裁切與便利貼大小的白紙(或者直接用便利貼),把繪本內的重要單詞寫在上面,可以將有押韻的單詞排列成一組,例如寫上單詞等,然後準備了一隻可愛的小拍子,當我口中念出哪個單詞,就請她就拍打哪個?透過這樣的遊戲,小孩會把「發音」與「文字」做一些結合,更重要的是小孩會樂此不疲地要求玩更多。如果這個遊戲,可以結合自然拚讀,就可以起到了更大的效果。最值得注意的是,英文啟蒙主要目的是要啟發小孩的興趣,切忌一開始要求小孩跟讀與複誦,容易打壞了他們的胃口,排斥學習。

   

         上面看似簡單的啟蒙方式,也是聽了許多專家的共讀經驗後,如著名的有安妮鮮花的演講、常青藤爸爸的英語啟蒙課程、喜馬拉雅頻道的「讓孩子輕鬆說出地道英語」,還有學樂出版社的HOLLY老師(孩寶小鎮APP)等課程,甚至一些知名公眾號的英文啟蒙文章,我也一一拜讀,不斷溫習,總算得出一些成效不錯的方法,還有更多好方式,待我有空一一再作整理。

 

踏上啟蒙路 堅持不放棄

 

每個小孩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啟蒙的方法絕對無法從一而論。不過,最熟悉小孩的人肯定是家長,只有家長才能為自己的小孩量製出適合的啟蒙方式。我把專家說過的各種方式,一點一滴地去試驗,小孩接受度低,就再換其他的方法不斷地去嘗試,唯有自己持續堅持,小孩纔有機會跟著一起堅持。

 

對我來說,每天幾乎都是英語大作戰,一當小孩有了較好的反應,我就瘋狂地找尋同類教材,現在我家裡還擺著一些自然拚音的讀寫本、教材(從未使用)、一大疊英文字卡、甚至連英文單字的棋盤桌遊也都有,半年的現在書單累積至少超過五、六百本以上的英文繪本與分級讀物,甚至連橋樑書、漫畫書、章節書也已經開始陸續收集了呢。

 

    由於採取英文自學,「英文自然拚讀」算是兒童要進入自主閱讀,必學的重要項目,但也千萬別走火入魔,很多家人為了快速看到成效,就一直用刷題方式密集訓練小孩,但這樣也容易讓小孩失去樂趣。

 

我過去也未曾接觸過自然拚讀,只能買一個一個的課程,先從自己開始學習,如「輕鬆玩轉小學英語單詞」、「米粒媽自然拚讀」、「尼爾森自然拼讀」、「櫻桃老師自然拚讀」、「英語就像喫漢堡璐瑤媽媽」、「學而思學習自然拚讀」、「尼爾森自然拼讀」等課程,過程中,我也開始建立起一套莎拉公主的自然拚讀學習模式,也適時地引導小孩更輕鬆學習拚音,日後也會把相關方法彙整後,跟大家分享。

 

實際上,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正式開始教導淘妹妹自然拚讀,許多的單詞,在她念過許多遍後自然就會記得。相同或相似的發音,小孩是有能力去找到規律的,為了怕破壞她的學習樂趣,只是在幫她複習單詞時,會再強調一下自然發音的規律,聽久了,自然就記得了。專家認為「自然拚讀」屬於專業課程了,一般家長執行上是具有難度的,也可以考慮讓小孩到外面語言機構學習,父母也省心省力。

    以上,還有許多過程無法一一訴說,且待我陸續整理更完整的啟蒙方法,與家長們共享。

備註:在經濟狀況允許的狀況下,本人不反對送外教機構學習哦~一般父母時常覺得小孩已經在外教機構唸了很多的英文,反倒忽略了在家中還是要幫小孩營造一個英文環境,讓英文進入日常生活中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