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8_165922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的香港译名是《霍金:爱的方程式》(下称《爱》)。野孩子挺喜欢这个中译,自问也是冲著这名字入场。现代人最喜欢把一切公式化,并希望可以综合所有变数,排除全部error,然后拼砌出一条universal的恒等式,去解答世上的疑难,把天下之事也轻易地导向成功。事实上,无可否认,人类十分成功:理数化加上生物,基本上涵括了天地万物的根本。他们用铺天盖地的theory & law,去衡量天地造化,万物枯荣,定下一套不容改变的法则。然而,人不满足于客观事实上的formalization,更开始染指主观价值的领域(心理学把人心也公式化)。当中最大的一道难题就是--爱情(特别是男女之情),所以野孩子一见「爱的方程式」,不由得就衍生出无限的幻想。究竟,一位划时代的宇宙学家如何把奠定"no-boundary proposal"的算式运用在爱情身上呢?如果真的有爱的方程式,或许又真的可以找出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爱》上映后,一如所料的引起了巨大回响,而影评也是一如所料的好坏参半。好评一方来去也是那两道板斧,不外乎Eddie Redmayne演技入木三分,或Hawking和Jane爱情赚人热泪之类。先不论野孩子根本不觉Hawking和Jane爱情很感人,反而只认为是一段普通的爱情,乃至对Eddie Redmayne演技也没有甚么惊讶。要知道《爱》有两大卖点:一卖Hawking的名声,二卖Eddie Redmayne的传神。如果连基本卖点都做不好,应该可以贴上烂蕃茄的rotten了吧!至于差评倒有一个挺有见地:「恐怕霍金除了在电影的宣传面前勉强一笑外。剩下的,或只有(对)自己黑暗面有无尽的愧疚。」(取自独媒)其指出电影内容不合Hawking的真实经历,是过度童话式的创作,反而揭起了Hawking自己心底的黑历史。首先,野孩子不认为童话式电影有问题,我们不就是一直梦想著童话吗?再者,《爱》不是一出童话,而是真实的真实。不单是Hawking的真实,更是一个universal的真实。正因为这是一个超出了Hawking的故事,所以才没有copy & paste他的经历。反之,如果是copy & paste,看Hawking的自传不就好了吗?不过,「霍金在电影的宣传面前勉强一笑」却颇为尖锐,或许真的没有男人会愿意公开自己的婚姻失败吧?纵使强如Hawking,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男人罢了。在野孩子自己看来,《爱》也算是差强人意:差在不是童话;强也在不是童话。

评论以前先让大家指教一下野孩子对《爱》的剧情分析(循例一句:以下剧透,不喜勿进)。《爱》大致上可分成四部份,野孩子依次称之为:相恋期、蜜月期、考验期、崩溃期。一开始的相恋期没有甚么特别,偶然的一见钟情,然后互相倾慕彼此的才华/外貌,正负相吸底下Hawking和与Jane很快相知相爱,最终在剑桥舞会上一吻定情。郎才女貌,羡煞旁人。两人关系随之而稳定发展,Hawking在Jane的影响下开始对时间产生兴趣,促使其以宇宙起源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当然主要的启发点是Penrose的奇点理论),而Jane也以文学博士为目标。双方各自开始奋斗,然后结婚生子,何其美好的家庭--原本!就在幸福喜悦包围两人时,Hawking摔倒了,狠狠的摔了一跤,摔破了一切美好的幻想 (认真Eddie Redmayne的确摔得好逼真,完全表现到神经断掉的感觉)。Hawking证实弭患ALS后,野孩子好记得Hawking问医生"How about the brain",接著医生答他"your thought wouldn't be affected, but eventally you just can't express them"时,他脸上那种绝望与不知所措,让人有一种抽心的感觉。或许对他而言,思想与表达就是生命,缺一不可。崩溃后的Hawking开始逃避Jane,或许是由于对未来的绝望,也或许只是不想面对任何人,总之他就用决绝的"go"赶走了所有关心他的人。熟悉爱情片的朋友一定会知道之后的剧情:Jane从朋友的口中得知了Hawking身患绝症,只有两年命,找到他后,爱情冲薰头脑下,支持他,承诺与他共走剩下的人生。不过,此前有一段挺有趣:Jane找到Hawking后要与他比槌球,用的说词是"if you play with me, I will never come to see you. never!"。奇怪吧,这一段奇怪的地方有二处:一是Jane为甚么要Hawking与她比槌球?她又不是不清楚以当时Hawking的情况而言,根本不适合运动。难道是想用槌球让Hawking打起精神?野孩子不排除这可能,但认为更有可能的是Jane希望Hawking拒绝她,然后亲口告托她自己患了ALS,而不是让她从别人口中得知,而是最后一个知道。由此可见,Jane心中对独特性的追求,或许她之所以喜欢上Hawking也是因为这种冲动作祟。但无论如何,他们此终作出了爱的承诺,并渡过了一段美好的婚姻蜜月期,而Hawking更在Jane的无微不致的照顾下完成了PHD。到此为止也是一出美丽的童话。如果是童话,一定会就此谢幕,把一切终结在最美好的时候。

当童话一直延续,就会抵达现实的一端,而承接的将会是永无止尽的考验,所以才说是一部真实的真实。可能Jane没有想到要照顾Hawking超过两年,也可能只是她没有想到照顾Hawking又兼要顾家庭会这么辛苦(当时她已为Hawking生下一仔一女)。总之在Jane几近崩溃下,她在教堂邂逅了Jonathan,一个比Hawking更体贴,更温柔,更正常的男人。Jane与他有共同的信仰,有共同的爱好,有谈不尽的话题。也许在看到他手握指挥捧的一刻,Jane就找回恋爱的感觉。也许是Jane已经厌倦了Hawking的风趣,再也不想成为这位伟大宇宙学家的夫人。也有可能Jane被现实的压力打败,已经不想再为Hawking牺牲。但无论如何,Jonathan绝对是一条药引,把Jane一直以来的委屈引爆。没错是委屈!一段恋情是需要两个人付出同等的牺牲作经营,这时牺牲就成为了爱的表征。当其中一方的牺牲大于另一方,而另一方没有或无法作出回应时,牺牲就会累积成委屈,慢慢的蚕食著其中一方的爱意,最终一切也将消弭殆尽。Hawking和Jane之正正就体现了这个定理:Jane放弃了攻读PHD,承担家庭中的大小责任,Hawking却没有半句的关心,反而强调"we are a normal family",一直拒绝聘请帮佣。这些维护自尊的行为,在劳累的Jane眼中却是难以理解的幼稚。不过,当看到Jane如何帮Hawking拍痰,完全想像不到当年的文静小女孩会作出如此不合风格之事时,自然会明白Jane累了的原因。回过头来,Jane已经请了Jonathan为儿子Robert的钢琴教师。记得Hawking一见到Jonathan,马上立起红色警戒,歪著头询问Jane他的来历。然而,当得知Jonathan的过去后,或许感受到Jonathan对他去世妻子的爱,也许是从Jonathan的态度中醒悟自己的小器,Hawking奇迹地答应了Jonathan成为他的看护。Jonathan很快就融入了Hawking的家庭,甚至在Jonathan牵著Hawking子女的手,漫步海滩的场景中,他比他更像是孩子的父亲。终于,Jonathan与Jane之间的薄纸在Hawking母亲的误会下被划破。虽然双方竭力遏止情感的爆发,但这一切都让Hawking看眼内。不知是不是源自心底对Jane的内咎,Hawking藉一次去波尔多听演奏的机会,串合了Jane和Janothan二人。可惜,二人的关系因Hawking在波尔多入院而告终:Jane基于对Hawking的责任,违心地强行中断了与Jonathan的恋情。之后,Jane聘请了Elaine作为Hawking的私人全职看护,做就Elaine与Hawking。最终,由Hawking提出离婚结束了这场折磨。

现实的爱情总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误会而相恋,因了解而分开」是现代爱情的格言,而《爱》正正是切切底底的写照。Jane了解到Hawking的幼稚和残疾,慢慢超越她的忍受范围。Jane与Hawking婚姻的后期,一直只剩下责任作为支撑。若问之间有没有半分的情爱,那一定是有,不过没可能比得上责任的沉重。当时对Jane,甚至Hawking而言,责任责任责任爱意是只是这段婚姻的遮羞布。或许在Jane带Jonathan回家时,甚至早在Hawking取得PHD,Jane明知他要爬上房却没有上前帮忙之际,感情早已变质。若不然Jane为甚么会爱上Jonathan?Hawking又为甚么要成全两人?就连Jane「迷途知返」不也因为责任吗?你可能会反驳:他是爱Jane才这样,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才是伟大的爱情。野孩子只可以问:你没有爱过吧?男女的爱不是母子的爱,不可能伟大。女/男朋友有外遇不但没有力挽狂澜,而是甘心舍割,连一声可惜也没有。这叫不爱了。再者,亲情之所以伟大,只因其源自责任。若男女之情也当如此,岂不呜呼哀哉?而现实的爱多如此。当大家也认为自己可以肩负忍受彼此的责任时就结婚;忍不了,对方又不改就分。然而,这一刻可以忍,下一刻又忍不了之况时常发生,因为人心不停在改变,就像Hawking在剧中指出宇宙有起始也有终结,而之间则蕴含无限变化。每一刻也有变数加入或退出,数值上又有大小的变动,试问爱又怎会有恒等式呢!爱无定数,何来公式?

不过,电影最尾为甚么Hawking找Jane(前妻)一起见英女王,是因为仍未忘记吗?为甚么要在演讲中幻想捡笔,是因为要说明自己仍惦记年轻的时光吗?为甚最后要倒带,纯綷是效果吗?想不通,或许野孩子只是野孩子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