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誤作咽喉炎 險錯過有效手術期 【典型病例】周先生今年60歲,3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咽癢、咳嗽、咳痰,痰中偶爾帶有血絲,曾多次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均診斷為「慢性咽炎」,給予消炎、抗病毒、鎮咳、止血等治療後,癥狀有所緩解。 半個月前,周先生上述癥狀再次發作,且較前加重,還出現了發熱、咽痛、聲音嘶啞等癥狀,故由家人送到某上級醫院就診,門診醫生以「支氣管擴張並咯血」收住院進一步治療。 入院後,周先生除扁桃體Ⅱ°腫大外,醫生並未見其他明顯陽性體徵,經消炎、鎮咳、止血等治療1個月後,周先生上述癥狀非但不見好轉,反而有加重趨勢,咳血量明顯增多。主管醫生懷疑有周先生可能是咽喉部出血,立即請來五官科醫生會診,五官科醫生檢查後發現周先生「左側杓會厭皺襞處有一約0.2釐米×0.4釐米大小的糜爛面,其上面有新鮮滲血」,醫生在其糜爛面上取了一小塊組織送活檢,活檢結果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原來,周先生3個月來反覆咳嗽、咳血的原因並非是「慢性咽炎」,也不是「支氣管擴張」,而是喉癌(聲門上癌)。第二天,周先生被轉外科及時手術治療。 【為什麼會誤診】本例誤診誤治的原因有二。 一為客觀原因。由於該病(聲門上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只有當腫瘤向下發展,侵及聲門區或腫瘤長大造成壓迫時,才會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癥狀;而早期大多數表現為咽部不適、異物感、咳嗽、咳血或痰中帶血,故較易誤診為慢性咽炎、支氣管擴張、喉結核、喉梅毒和乳頭狀瘤等疾病。 二為主觀原因。初診時,醫生根據患者咽癢、咳嗽、咳痰等臨牀表現,只考慮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而沒有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如支氣管擴張者大多有麻疹病史)、體格檢查不仔細(如患者無明顯營養不良、僅咳少量鮮血),以及過分依賴輔助檢查結果(檢查未見明顯陽性結果)等,均直接或間接導致誤診誤治的發生。本例誤診誤治達3個月之久,差點錯過有效手術期,令人心有餘悸。 【確診依據】喉癌為咽喉部的癌症,病因與長期煙酒刺激、粘膜慢性炎症、病毒感染以及遺傳因素等有關,臨牀癥狀可因部位不同(聲門癌、聲門上癌、聲門下癌)而有所不同。① 聲門上癌:早期可無任何癥狀,後期可出現咽癢、異物感、吞嚥不適等癥狀;② 聲門癌:由於原發部位為聲帶,早期癥狀主要為聲音的改變,如發音無力,聲音嘶啞,甚至失聲,易被認為是「咽喉炎」;③ 聲門下癌:該型較少見,早期癥狀也不明顯,到中晚期可出現刺激性咳嗽、咳血等,聲門下區堵塞可出現呼吸困難。 對於懷疑喉癌者,應立即行喉鏡檢查,喉鏡是檢查喉癌最簡便易行的方法,在門診即可完成。對可疑者,可直接在喉鏡下取組織送病檢,病檢結果是確診該病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主要依據。 另外,通過X光片、CT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能夠確定喉癌侵犯周圍組織器官的情況及轉移情況,以及是否有淋巴結轉移,是判斷病情和預後的方法之一。 副主任醫師 陳金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