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國內地街舞文化的發展歷程,是一群青年的奮鬥史,在信息閉塞的90年代,買下一張街舞VCD,彷彿拿到絕世武功秘籍,可以整天不出舞房閉關修鍊;乘坐10幾個小時綠皮火車,不遠千里只為拿下「冠軍」獎牌;啃一個月面包吃一個月泡麵,只為省錢能上一堂難能可貴的大師課...彷彿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世界,「東西南北中」幾乎同時期湧現出不同「幫派」舞團,曾經的快意恩仇,如今少了年輕時的盛氣,過往也成為了街舞圈裡茶餘飯後的傳奇佳話。

如今,中國內地街舞近20年堅持至今的團體都有哪些,現在都怎麼樣了? 還有哪些推動文化發展的圈內隱藏故事?

全文7,931字,閱讀時長30-45分鐘。


作為100進49就關鍵一集,《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第4期的信息量真的太大了。所幸那場世紀之戰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主持人廖搏的這段話,相信舞齡超過10年以上的街舞舞者們都深有感觸:

「舞佳舞」毫無疑問是中國街舞史上濃墨重筆的一頁,而廖搏說的「不超過三個」,大概率是指堅持到現在且繼續向前發展的團隊,在街舞圈經歷過風起雲湧之後,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掀起「街舞狂潮」,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處在熱潮下的我們:

該如何看待如今的「盛世」?

如何更好地不錯過這場「十年一遇」的百花齊放?

如何跟上社會發展的進程,把文化與中國特色發展相結合、更積極向上地「出圈」?

觀未來,必先看歷史。

本文將圍繞兩個問題展開:

1、近20年具有代表性的街舞團體都有哪些?

2、信息爆發時代下的街舞記錄時間線是怎樣的?


背景交代:信息匱乏下的追夢者們

筆者曾在文章《這就是街舞2》年代秀解讀之「這就是80s,無問西東」中提到過,中國內地街舞的發展具有特殊性:經歷過80年代霹靂舞時期的斷層,90年代初日韓流行音樂潮流的引進。而在街舞開源的90年代,新浪門戶興起,悔創阿里的電商之神馬雲也才創立公司不久,網路遊戲還是《石器時代》和《傳奇》的天下,小馬哥也在為拉用戶、「男扮女裝」充當客服...互聯網還不成熟的當下,街舞資源的匱乏也讓舞者間的交流變得彌足珍貴。

幾乎同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鄭州、南寧等地已經有一批熱血青年,他們有著不同的面孔,但對街舞都有同樣的執著:

買下一張街舞VCD,彷彿拿到絕世武功秘籍,可以整天不出舞房閉關修鍊;

乘坐10幾個小時綠皮火車,不遠千里只為拿下「冠軍」證明自己;啃一個月面包吃一個月泡麵,只因想省錢上一堂大師課...他們為街舞文化的傳播埋下了燎原星火,就像金庸先生武俠小說里的那樣,「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各個地區幾乎同時期湧現出不同「幫派」舞團,也曾有過針鋒相對、下戰書、約Battle,過往曾經也成為了街舞圈裡茶餘飯後的傳奇佳話。

縱觀中國內地街舞發展史,是一代又一代人上演不同版本「中國合伙人」的辛酸奮鬥故事。

特別申明:圖中人物是可以追溯到的舞團代表和故事線所提及到的,歷史浪潮是無數人揮灑汗水留下來的,還有更多OG們的傳說有待發掘和整理,歡迎各位指正&補充


初代目晚期的街舞江湖

在NeedAYeah的文章高博和馮正,一場看不懂的Battle有必要被捧成這樣?里,講到了老北京里的OG們:

20年前,1999年。中國內地街舞在經歷了霹靂舞時代後,出現了一個斷層。那年韓國唱片公司第一次來中國進行選人,還正經組過團體,可能算是中國第一批「出口轉內銷」的練習生。經過了一系列拉拉扯扯的鬧劇後,有個經紀人看到了機會。那些亂七八糟的過往裡,左上角的高博。

那個經紀人拉了當時北京一群跳舞的孩子,組了一個團,名字叫【北舞堂】。北舞堂當時第一批人的名字現在還能聽到的已經不多了,有李琦、豆豆(NeedAYeah常說的舞佳舞掃地僧)、白睿、穆林、石育博、郭磊、紅岩、范振,還有剛剛18歲的馮正。北舞堂畢竟不是一個舞者牽頭的組織,對一幫20不到的人來說,對那些商業運作有太多不滿。

很快,2004年北舞堂解散。馮正和高博不想就這麼歇菜了,於是他們拉著一些北舞堂的老人,自己出來搞了個舞團,名字叫【舞佳舞】。舞佳舞成立後,大毛、黃景行、楊文昊、王子奇、郭子婧開始陸續加入。初代舞佳舞成員就算是形成了。

- 以上內容來自公眾號NeedAYeah

同時間,在南方,一群熱愛街舞的孩子也踏上了他們的信仰之路。

在廣州,鄭峰從廣州師範學院(廣州大學前身)畢業期間,和另外四位小夥伴(夏英毅,黃振興,劉詩宇)在高校大三時成立了Speed Crew,當時的街舞就真的是在街頭跳舞,把跳舞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沒有專業的概念,就在市一宮、海珠廣場這種場地的聚集起來...直到一場比賽上,與阿牙相遇(SPEED 第二代),一位是帶著小夥伴四處征戰、拿獎拿到手軟,另一位則把舞團發展安排得井井有條,參加比賽、演出、籌備活動...廣州Speed迅速在全國打響知名度。

「當年沒有街舞的概念,都是為了堅持跳舞。在我們這輩看來,孫紅雷呀之類的那真的是OG,不過他們都是對舞蹈熱愛更多一些,到我們則開始有想沉下來把街舞當事業來做多一些。」峰爺說道。

於此同時,另一支舞隊也拉著一幫兄弟,在街頭磨鍊舞技,相互交流,同樣的,面臨著」成長「、「工作」、和「離開」,當第三代接力棒落到一位叫李國榮的小夥子身上,他們勵志要把文化堅持到底,根據前成員大濱(現「街舞醬」聯合創始人)介紹,當年的他們幾乎吸納了廣東各地區最強的Bboy,從此在中國Breaking比賽場上無往不勝,並多次出征海外,那個舞團叫做STO

圖來自「STO的那些事兒」

STO的第二代里,這位Bboy必須要有名字——Bboy阿星。他不僅經常操心團隊里的形象和管理上的一些事,也積極地為團隊發展提供意見和經驗,當年以一招反手腕倒立Freeze聞名天下,如今經商並退居幕後默默為文化貢獻一份力。

同樣是南方,阿星和另一位深圳地區OG Bboy的對決堪稱"中國第一場Call Out",而阿星的對手,可能是影像記載里最早喊出「KEEP ON DANCING」的人,1998-2002年間留學加拿大多倫多,接觸到正統的Toronto Style,回國後開始了Bboy生涯,所帶領的舞團叫做Tirpline

圖:2003年,TripLine和北舞堂在鄭州(有沒你眼熟的?)

帶領TripLine征戰多年,經歷過人員變動讓這位創始人感觸到舞者的不易,他決定舉辦更純粹的舞者交流活動,2004年萌生了開創賽事品牌的想法,並創辦了演舞會(天下布舞前身),希望能促進更多舞團之間的交流。

圖:天下布舞比賽現場

而這個活動一辦就是十幾年,由於無暇顧及更多舞種,堅持Breaking文化的他創造了中國乃至國際最有影響力的Bboy賽事——《天下布舞》 ,這是國內為數不多仍然以Bboy團戰為核心的頂級賽事之一。

「我想嘗試把Hiphop文化和中國本土武俠文化相結合,因此也創立了"最後舞士"和"少年舞士"等個人單項名號,如今的舞道館(舞蹈工作室)和培養新一代TripLine Crew也是我著力去做的事情。」

TripLine舞團和天下布舞的締造者,就是這位渾身散發出江湖俠義氣概的Bboy——格雷希歐(Glacial)。

兩廣發源之中,不得不提到廣西的南國舞團,雖然同時期建隊和成名相對較晚,但也是至今為止依然強勢的老牌團隊,2004年,當年決戰中國戰爭」從來沒輸過「的王者戰隊STO,南國舞團一戰成名,Breaking也成為了廣西一張名片。(大家熟知的全能唱跳歌手知名舞者公孫無名,那已經是2007年以後的事情,也是南國舞團新一代的代表性舞者)

林志坤/林華斌/孫勇/張海波/賈慧/楊彬仁/農愷/ 周維冬/包仔/阿爆/趙蔚斌

當時的Breaking是街舞中的「一哥」,高難度的技巧和絢麗的舞步彷彿讓花季少年找到了展現自己的一片天地,哪怕是在中原武林的發源地也不例外,沒錯,筆者想說的是——河南鄭州。

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四位街頭少年創隊之初會給團隊起個這麼萌的名字——功夫寶寶藍圖呂龍劉丹以及後來加入的豐羽,他們可能不會知道,從此即展開了一段曲折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

圖:呂龍 中國內地街舞文化發源地之河南先驅

在公司企業的發展中,2-3年是一個「魔鬼式」的門檻,幾乎90%的團隊」死「於這個魔咒中,初創舞團的功夫寶寶也沒能倖免,2000年,豐羽帶著一波人成立了新舞道

呂龍則帶著功夫寶寶的其他學員包括李陽鍾帥張岩姚偉豆豆等當年的資深舞者,組建了新的舞團」舞星「,後來的老弟劉超石頭等成為團隊中堅力量。

當時的河南,開啟了新的篇章——」幫派之爭「。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們,無論是在團隊招募還是比賽交流,都得一爭高下才肯罷休,在頻繁的交流下,當年的隊友成為彼此的羈絆,兩個爭執多年的團隊做出了歷史性的決定——重新合併,而重新合併的名字也成為了江湖上響噹噹的名片」舞王回一「。

時間到了2005年,BBS時代下,戰場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51555.net(現嘻哈之城)承載了那代人信息交流的集中地。

舞王回一」是河南街舞走向中國的一段光輝時刻,創造了許多榮譽和契機,也孕育了一批五湖四海的「兄弟」,陝西、四川、安徽、山東甚至西藏都陸續受其影響,一批地方OG從河南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啟了新的墾荒之路。

如果說河南的分分合合是一本恩怨情仇江湖小說,湖北的武漢班子們則是一部兄弟奮鬥史。

圖:喻斌曾經的網名「霧隱龍皇」

有演出一起走、有比賽一起干,武漢特別團體的靈魂人物——OldFish喻斌 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與此同時,Hiphop、House等舞種一個不落下,主持了數不清多少場街舞活動。

喻斌老師爆料,NeedAYeah里提到的(高博側顏賊帥)這個偶像組合名字叫【Forever】,差點他和高博就組了組合...並且早在1995年就認識汪瀚(下文講到上海灘故事的時候會講到,當時舞者間的交流沒有網路,靠寫信交流hhhh)。

喻斌老師說道:「如果要正兒八經算,中國街舞發展不止20年,提到初代目的話,還有許多我的前輩要算了,我們算是OG里的第二批往後了...像林東、周詠楓、王軍都是OG,都陸續走到幕後在做一些事,並且許多團隊等大家知道的時候,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隊長的時候了。」

圖:武漢「吳彥祖」、蔡亮「大表哥」——Old Fish喻斌

當年的亮亮臟辮帥得一批,李玉龍POPPING比DJ更剛,《這街》御用主持人廖搏POP比誰都大...特別團體真的就團如其名,比賽出征、寸草不生,成為當時湖北湖南等地區一大霸主,也對周邊地區的街舞文化影響至深。

在湖北,特別團體已經開了數家分店,可能一不小心教你上課的就是某某街舞大賽冠軍、老大哥喻斌和DJ李玉龍在舞房過道與你擦肩而過...追偶像明星可能只能遠遠看著,追街舞老師不但會教你跳舞,一不小心教嗨了還可能來段免費的榨汁秀(Judge Show),簡直划算爆了。

在互聯網熱潮下,北京有百度,杭州有阿里巴巴,深圳有騰訊。唯獨上海這個國際金融大都市,少了同時代比肩的大公司。

但在文化多元化和前瞻性方面,上海可謂是海納百川,從不缺席。改革開放後,1988年中國內地第一個霹靂舞大賽就在上海舉辦(初代舞王孫琪),後來的90年代,街邊Boy主成員林東&周詠楓(Lazzi)影響了一個痴迷舞蹈的小夥子,他就是汪瀚。

汪瀚(左)、林東(中)、lazzi(右)

汪瀚老師舞蹈功底有多深?從霹靂舞到New Jack Swing,從Funk到Hiphop,Lazzi老師和汪瀚可謂玩到骨子裡,1998年參加JVC流行舞大賽拿下冠軍,而那支舞也影響了一代人,隨後,在大上海最早期的街舞藝人學校——【新偶像藝校】成為第一批老師。

1998年JVC流行舞大賽嘉賓隊伍,汪瀚(右2)

如果說【北舞堂】是北京商業化運作的舞團鼻祖,那【新偶像藝校】則是上海街舞的」黃埔軍校「,如王軍、Evo、Danny等依舊活躍在街舞圈前線的OG們,以及後來X Crew的小奇等在這裡待過,在這裡,孕育了全國無數流行舞蹈人才。

新偶像藝校歷經炫吾堂後的DanceSpace

汪瀚從1999年開始,從藝人培養轉型到街頭文化,並和小夥伴創立了龍舞蹈,這才到近代街舞文化的開始,在VICE出品的《只有街舞》里,主持人以力講到新疆街舞文化拓荒者普開,以及普開提到的恩師就是來自上海的汪瀚老師。

2002-2003 汪瀚(左)與普開(右)

如今的龍舞蹈已經不在,汪瀚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街舞賽事和文化活動中。

在國內最大的賽事HHI、OldSchool權威齊舞大賽ChinaDanceDelight、甚至Underground氛圍爆表的The Circle等賽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圖:活躍在各大賽事幕後的汪瀚老師

眼尖的朋友也許注意到了,《這就是街舞》里的舞蹈指導就是這兩位具有傳奇色彩的OG。

而另一邊,則是由Evo(胡宏俊)Danny(汪珅炅)大石頭(劉磊)為代表,深耕滬上地區街舞文化圈,斬獲無數冠軍榮耀的潮流廠牌CASTER。

CASTER三位「頑皮」老大哥

Danny致力於Breaking文化的推廣,Evo抗下Funk文化的多面大旗,大石頭負責團隊後勤和管理,吸納更多人才、為團隊的生計和發展退居幕後。

圖:大石頭、EVO、Danny

曾經的人員變動、門店搬遷、血虧賠本辦比賽等近乎所有工作室團隊遇過的「劫難」他們都走過,但唯一不同的是,這個穩定的「鐵三角」配合讓CASTER成功擺脫了公司發展的魔咒,而且是一路走下來最穩最持久的舞團。

CASTER有多穩?

· 每個帶團老師,都有穩定的團隊,拿過多次國際賽事冠軍、數百次國內大賽冠軍,中堅力量和儲備力量超過百人,是國內中&新生代舞者儲備力量最足的舞團(缺老師嗎?找Caster!);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里的全國百強,CASTER佔了11席,Jazz/Breaking/Hiphop等全面開花, 小博(陳博文)帶的Locking團隊里,更有黃廷緯、劉晨、陳錦、G·Dee等多名新生代Locker入選百強名單。

Danny創辦的BIS,堪稱中國三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Breaking賽事之一,推動街舞進入奧運會,接軌更多國際舞者;

Evo老師有太多的稱號:內地首位EB Family、Caster藝術總監,資深街舞裁判、賽事創辦人,聯合Refx出品趣味街舞科普節目《Evo咕咕》的編劇&策劃,邀請無數海外資深舞者來華交流的文化推廣者...

Evo老師可謂是成就收藏家,趕得上「龍媽」了

通過帶來前沿的文化和舞蹈技術,吸納全國各地新生代力量,CASTER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舞者和圈內同行,在推動華東地區乃至中國街舞的發展上扮演者重要角色。

正如廣州SPEED峰爺所說,「只是像我們是因為去的比賽比較多,像CCTV央視舞蹈大賽、JVC青春舞大賽等不同城市的大賽等,開始結識到更多不同地區的優秀舞團,也同時冒出(成績)來比較多,所以被更多人認識。其實其他地區有許多當地的OG,他們默默發展起來的本土團隊,也是推動國內街舞發展不可忽略的力量。

當時,有許多並不活躍在比賽和圈子裡但默默生長的本土舞團,像福建精舞門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如果不是因為老天爺選中一位在舞團初代里的小透明佛系熬成隊長,精舞門就少了許多趣味故事,而中國最早的街舞影像網站也可能要往後推遲幾年才被大家看到。


街舞2.1 BBS時代下信息爆炸

與街舞舞團里那些買進口VCD啃視頻的大佬相比,一批活躍在BBS論壇下的少年們發現了新的獲取街舞資料的方式——上貼吧,找資料。

曾經的舞者網上交流聚集地

在網路信息大爆炸時代下,」網友大軍「里同樣也催生了一批對中國內地街舞發展具有巨大貢獻的人,他們並不在台前,而是更為默默地在幕後耕耘著,為無數街舞舞者和愛好者交流開創了一批天地。

上文中提到「精舞門小透明佛系熬成隊長」,為什麼放在這裡說?因為接下來這幾位資深「宅男」的時間線得交織在一起說,請記住這幾位的「名字」,太多千絲萬縷的關係在裡面了。

時間線倒退到1999年。

在泉州華僑大學讀書的黃海龍,入學第一次看到喜歡的舞蹈,就是在排練廳看到3位學長,他們成了「這位小透明」的啟蒙老師和精舞門聯合創始人。

嘻哈中國創始人,精通影視後期、音樂視頻剪輯的DJ黃海龍

資訊閉塞,沒有接觸到比較正統的嘻哈文化,多次落選進入舞隊的黃海龍在室友的幫助下,一點一滴地練習著基本功。第二年迎新會在準備節目的時候,一位學長的提拔終於讓他成功加入舞隊,那位學長也就是後來普普文化的董事長黃卓勤(當年引起反響的品諾「舞躍至尊-全國高校街舞大賽」、「CCTV動感地帶電視街舞大賽」就是普普一手策劃的)。

後來,黃海龍所在的隊伍面臨畢業和團隊解散,唯一隊里2個人也分裂成了兩個舞團,他意識到需要提供更多資料讓隊里新人能儘快成長,於是開始熬夜爆肝自學dreamweaver、flash、cooledit、photoshop以及網站搭建的知識,開啟了最早期街舞比賽、教學、求曲資源門戶——【嘻哈中國】

圖:嘻哈中國首頁

嘻哈中國是當時還買了許多DVD光碟上傳到平台,並且第一個把賽事以專輯形式完整收錄的平台,這一舉措對後來媒體從業者影響至深,也讓賽事更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當年拍攝了多場賽事(從KOD開始拍攝到KOD7),堪稱經典之戰,還收錄有如UK BBOY系列,決戰中國系列,WIB系列賽事等...

另一邊,接觸H.O.T和韓舞的GrooveHypnos,在心裡埋下了舞蹈的種子,而在長春的Top4ever(江湖人稱」4哥「),因為工作關係較早地接觸到了韓國的娛樂文化,從韓國明星組合到韓舞,從H.O.T了張佑赫帥炸的「機械舞」追溯到韓國另一位傳奇——南賢俊

傳奇舞者南賢俊,當年粉絲還引起過經典的「罵戰」

4哥被這位小哥炫酷的動作痴迷,分享到貼吧之後,更是把網友們「炸」開了鍋,從此,就像「母雞餵食」一般,4哥的搬運、Groove的資料整理讓舞者們開始認識了更多國外街舞OG,也讓更多人記住了南賢俊這位名副其實的「舞王」,而南賢俊中文網的建站者與4哥的相遇,成為後來街舞媒體發展的重要節點(下文的視頻時代將重點講到)

默默整理街舞文獻資料的GrooveHypnos

還記得上文中提到的51555.net(嘻哈之城)嗎?創辦人藍嶺飛鳥搭建了這個網站,當時百度貼吧和51555成為了核心的線上交流陣地,現在看來,貼吧更多的是自學黨和愛好者(「鍵盤俠」和「伸手黨」、「白嫖黨」的發源地),而51555里的各地區陣線成為了當年各街舞舞團對外發聲、交流的核心平台(有點像如今微博官微發聲的樣子)。
目前唯一還保留當年記錄的51555

在幾乎同時期,網站成為互聯網的熱門項目,Keepdancing.net、分貝網(最早叫163888.net),BboyChina.comChinaBboy.com等等街舞和音樂類的網站如雨後春筍,流量不斷增大,各家也以拼更新曲庫速度和教學視頻數量等開始爭奪排行,而熟絡SEO、名字天然容易獲取用戶的【街舞愛好者】成為各網站競爭中的佼佼者。

需要向各位解釋兩個詞,「自媒體」和「平台」。當時街舞圈,核心的KOL(意見領袖)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各大舞團的大佬們,他們積極地在網路上發聲,也帶給當時許多寶貴資料(較真說的話,他們算是最早的自媒體了)。

此時,時間線往後拉到2004年,四大垂直街舞網站奠定了街舞門戶基礎,儘管自掏腰包甚至入不敷出,仍然以免費的方式一直維持著,為初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早期的那批前輩提供了知識交流的沃土。

51555(嘻哈之城)成為各大舞團招新、辦比賽、商演活動和BEEF罵戰的交流陣地;嘻哈中國成為街舞資源大戶;貼吧里南賢俊小迷弟們隨著街舞吧和Popping吧分享EB和Funk相關的內容,從貼吧走出來創建了Funk集中地——Poplock.cn ,而來自Breaking吧和更多bboy開始聚集到更多Bboy的論壇上,其中堅持至今的就是【街舞愛好者】。

但自從中國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街舞門戶也不能倖免,儘管影響了內地街舞圈的中堅力量,BBS時代在輝煌1-2年後,迅速衰落,因為,56、六房間以及後面Youku優酷和土豆開啟的視頻時代,也給這個文化圈造成了巨變,人人都是媒體播客的時代來了。


街舞3.0 街舞視頻的井噴和賽事活動大爆發

56網是最早的在線視頻網站之一,當年無論是誰,只能上傳最高360P的視頻,而Top4ever當年聞名於江湖,就是因為他找到了上傳720P甚至更高清視頻的方法!(非常遺憾的是,隨著56網的沒落,播放量幾個億的初代街舞網紅、街舞視頻搬運大佬4哥的資料近乎全部丟失)

因為解決高清問題,優酷在當年的視頻大戰中一躍成為」視頻門戶「一哥(當時土豆網比優酷更音畫同步,而KOD和優酷戰略合作,所以後續視頻都放在了優酷上),賽事視頻和資訊替代了文字和圖片交流。早前BBS的代表Poplock.CN轉型為視頻媒體平台放客中國Top4everGrooveHypnos南賢俊小迷弟開始全國各地招賢納士。彼時,嘻哈中國突然關停,街舞愛好者也從BBS轉向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在微信紅利下,街舞愛好者迅速成為最大的街舞公眾號,並開始嘗試更多轉變。

放客中國也從微博面臨著轉型的選擇,繼續平台?還是產出內容?

所以,這位南賢俊小迷弟,你猜到他是誰了吧?

他就是如今各大頂級街舞活動御用媒體製作團隊【極志SoNice.TV創始人肥油,從維護南賢俊中文網,到後來更深地了解到街舞的多元化之後,他和前放客中國成員成立媒體團隊——StayOriginals(極志Sonice.TV 前身),接過媒體內容的「接力棒」, 他們奔波全中國,想把街舞活動中最根源、最精髓的一面呈現出來,在08-13年間留住了街舞圈80%的賽事影像。(至今,StayOriginals還保存著現在《這就是街舞》里知名舞者們當年青澀炸場的高清視頻 )

科個普,KOD、BIS、JusteDebout、OSN、假如這世界上只有中文歌、炸舞陣線、UpTempo、江小白JustBattle總決賽、斗舞之王以及後面的各大機構周年慶...你能叫出名字來的頂級賽事or活動、看到爽歪歪的直播呈現,就是他和他的團隊在背後默默付出換來的。

圖:極志SoNice創始人肥油(右1)

「儘管圈裡的大家都做了很多,包括我們在維持成熟的內容產出同時,也一直保持學新的媒體技術,但其實大家都在繼續堅持著,這裡還不算沃土,而是待開發的狀態我們已經All in在圈子多年,多數處於『以商養文』的狀態。」肥油說,「大家都想要牛逼的技術、最好的呈現,但商業體系不足,缺乏運作資金,還需要大家一起創新、創造,希望新一代的舞者能理解和支持培訓機構及賽事方的投入和付出,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

聊到如今街舞賽事活動「遍地開花」,就回到了故事的源頭。每個賽事活動的背後,都有一位or數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帶頭大哥」,他們從台前走向幕後,只為提供給新一代舞者更大的舞台,讓文化延續並發展更好。


梳理: Connecting the dots

前面的故事講到現在,中國內地街舞發展的時間線基本梳理了出來:

1980年代 霹靂舞的斷層和星火燎原;

1990『年代 韓流的崛起和初代晚期OG的崛起

2000年代 中生代的崛起,OG和街舞平台興起

...

以上所講僅僅是中國內地街舞發展線的初步梳理,每個地區都有其津津樂道和耐人尋味的江湖故事,如果您還想聽,小喇叭怕是得邀請他們親自述說了。

十年又一輪迴,時間線撥到如今的2018-2019,優酷&愛奇藝製作的節目再一次受到大眾的歡迎、商業的注意,這個行業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打造更多元化的文化場景和商業場景,才能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避免再做熱潮下的匆匆過客

最後,希望通過此冰山一角,讓更多通過《這就是街舞》及其他節目了解街舞的觀眾,以及渴望了解國內街舞歷史的朋友對這個文化有框架性的認識。

汪瀚老師、喻斌老師等透露,他們也在籌備製作關於街舞在國內發展的紀錄片,屆時更多珍貴影像和街舞事件將會在影片中展示。


結束語

關於高博對馮正的世紀之戰,特別是馮正老師在後續採訪中說道:「感覺在短短几分鐘,過了一遍這二十年發生的事...」 現在回過頭再回顧這段話,你是否能感覺到那份堅持的可貴和不易了呢?

20年很漫長,也不漫長。

馮正所說,「如果把街舞當潮流,我早就不玩了。」 它不止於潮流和競技,已承載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拼搏精神。

倚劍拂雲 撰稿

倚劍拂雲、打手楠二 圖片/排版

51555(嘻哈之城) 素材來源

小編語:

粉絲為愛豆打榜,舞者卻很少會在社交媒體為街舞發聲...如果你看到有街舞比賽、看過關於街舞的報道,多駐足幾分鐘、多一些點贊和「給手」,你的參與和關注,就是對整個行業最大的支持。最後,感謝呂龍、喻斌、峰爺、汪瀚、黃海龍、格雷希歐、GH等前輩對文中信息的指正和補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