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發展,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現階段的內容為王,成就了一大批人,但也因為慢慢參與的人多了,難免僧多粥少,大家都分不到多少錢。

因為內容過剩,用戶看的多了,所以欣賞水平和對內容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了;因為內容過剩,連機器也懶得推薦了,所以出爆文更難了……

標題、熱點、心靈雞湯養生健康黨們還要面臨規則和政策風險,推薦更少,收益和單價更低了,不溫不火,進退兩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此時此景,用「心慌」來形容大家的心理狀態絕不為過。其實心慌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以上困局,更是因為「手中無糧」。

糧是優質內容,內容過剩意味著優質內容的稀缺,同樣意味著機會。你有優質內容,就有無限可能,剩下的就交給堅持,交給趨勢或者機遇了。

目前各大平台都在打造自己的內容生態閉環。巨頭要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就要「招兵買馬」,就會爭奪優質的自媒體人,這就是機遇,你等待著被召喚就行了。比如簽約,比如收編。

另一個方向是加入MCN,因為它有能力和資源幫大家對接,很多平台和企業都是通過MCN機構來做品牌公關的,很少直接和個人合作。

這些MCN機構就像「大包工頭」接活,再「小包」給資質方,但又有不同,各平台號各群各朋友圈形成矩陣,勢能強大。只是你需要有一雙慧眼,去分辨哪些是黑包工頭,哪些是正兒八經做事的。

其實,本文說是自媒體人的兩大歸宿也有點標題黨,因為你還可以自行商業化、團隊化運作,深耕原創垂直領域,成為自身領域的意見領袖,也是很值得投入的,變現途徑還是很多的。至於純粹玩兒的,不在此話題內。

當然,要講套路和具體方法,灰犀牛還能講一籮筐,絕不是花架子。這裡只是不服那些商業化後的所謂「大咖」,特別不服那些自己做的不咋滴的「好為人師」,就會出來講兩句討人厭的...

二元規則下,不易講太多,我就這麼一說,你就這麼一看,勿當真!

分享就到這了,我分享的未必是最好的,但只要對大家有幫助,那就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你有疑惑,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