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7月1日起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圖/記者陳政錄攝)

▲上海市民眾丟圾垃時,可能面對工作人員詢問,「你是什麼垃圾?」。(圖/記者陳政錄攝)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今(7月1日)天起正式上路,分類規範之嚴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民眾除了急忙惡補知識,分辨所謂的「乾垃圾、濕垃圾」外,出門丟垃圾時,更必須接受垃圾回收點人員的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

如果說這幾個月以來,貿易戰影響著全中國的話,對上海人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垃圾分類」。

▲▼上海市7月1日起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圖/記者陳政錄攝)

▲上海市7月1日起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圖/記者陳政錄攝)

根據上海市今年初發布的垃圾分類處理條例,7月1日起,個人沒有將垃圾分類丟棄,最高罰款200元人民幣,若有單位或機構混裝、混運垃圾,最高罰款5萬元人民幣,使得上海無論男女老幼、大媽大爺,都得全部動起來,一起學習怎麼垃圾分類。

網路上就流傳,現在上海人每天出門丟垃圾時,都必須看著手上一袋袋廚餘、衛生紙、餐盒,心理想著「我這到底是什麼垃圾」;當走到垃圾回收分類點,面對工作志願者或監督員們,他們可能還會問一句,「你是什麼垃圾?」

按照目前的分類辦法,上海市生活垃圾共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乾垃圾、濕垃圾四大類,其中濕垃圾類似廚餘,不過由於來源的不同,也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歸屬,譬如豬骨頭因體積過大,歸類為不可回收,而雞骨頭則算濕垃圾。

▲▼上海市7月1日起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圖/記者陳政錄攝)

▲乾溼垃圾分類容易讓人霧煞煞。(圖/記者陳政錄攝)

不只如此,為了加強管理,部分地點還採「定時定點」回收,丟垃圾點只在特定時段開放,且根據新規,每300到500戶才設置一個垃圾投放點,讓方便習慣了的上海人得努力適應。

有人總結了一個簡易版的小豬佩琪分類法,譬如豬可以吃的—濕垃圾、豬都不要吃的—乾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有害垃圾、賣了可以買豬的—可回收物,但也無法完全應付複雜的分類體系。

因此不少上海市民認為,在實際推動垃圾分類之中,仍有一段教育、知識普及的過程。同時,上海不少社區已把部分垃圾桶撤了,或引入智慧型垃圾桶、垃圾處理器等,民間甚至興起「代扔垃圾」商機,藉由APP、電話廣告等平台,主打「一天一塊(人民幣)」包月上門服務。

►► 借鏡台北推一把 上海帶頭垃圾分類今上路...做好登「光榮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