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受訪者:認為指責周其鳳跪母拜壽,混淆公私領域 2012年07月21日 07:13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53)

  45.6%受訪者:「指責跪母拜壽」混淆了公私領域

  近日,一組北大校長周其鳳回湖南瀏陽老家給母親祝壽的照片在網上傳播。圖中,周其鳳跪在90歲老母膝前,母子相擁而泣。

  有媒體還披露了當時的詳情,據稱周其鳳跪在母親膝前說:「母親80歲的時候,由於工作原因,我沒能回來陪您,對不起!您90大壽,我一定要回來陪您!」

  此事在網上引起了較大反響。有網友戲稱,有人站著中槍,有人躺著中槍,現在有人跪著也中槍。

  根據新京報「京報調查」的結果,針對「校長跪母拜壽」的新聞是否關注,15.9%的受訪者表示「高度關注」,69.7%的受訪者表示「正常關注」,只有14.4%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關注」。換言之,近九成的受訪者表示在關注這則新聞。

  在北大校長是否該受到指責的問題上,受訪者呈現出較大的分歧。38.3%的受訪者表示「不該,該為真性情鼓掌」,25.3%的受訪者表示「應該,有作秀之嫌」,36.4%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沒必要去糾纏」。

  那麼,該怎麼看「校長跪母拜壽」?45.6%的受訪者表示「跪母拜壽是私人行為,指責者混淆了公私領域」,28.9%的受訪者表示「作為北大校長,公眾人物言行被關注也屬正常」,25.5%的受訪者表示「一時跪拜祝壽,不如長期行孝」。

  新京報記者 高明勇

  - 旁邊評論

  「跪母拜壽」被質疑與孝道無關

  看到北大校長周其鳳「拜壽跪母」,在網上成為爭論焦點,有些詫異。雖說周其鳳過去一些言行,引起過很多人的批評,但其「拜壽跪母」屬個人私事,顯然不值得如此大動干戈。看了新京報「京報調查」的結果,說明大多數人心態與我一樣,並未高度關注此事件。

  每個國人對孝道,都有自己的理解。過去《增廣賢文》有句話,叫「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在傳統中國,已將這種血緣情感上升為一種倫理價值,形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和社會觀。孝道和家族觀,不僅成為一種超越生死的力量,也體現為一種道德關懷和宗教情懷,包含著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認定。我想即便是指責者,也不會指責周其鳳對老母的孝道,懷疑的是他拿盡孝來作秀。從調查也可看出,大多數人傾向於不應該指責。

  公眾人物當然有權「拜壽跪母」,但需謹慎處理這類私事與公共領域的關係。如果過度張揚隱私,民眾有權利對公眾人物的言行進行批評,這種批評權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因為公眾人物比普通人佔有更多社會資源,當他們利用這種資源獲得利益時,理應承擔比普通人更多的社會義務。周其鳳當然可以「拜壽跪母」,但如果能囑託現場的人,不要把這些影像拿到網上宣傳,可能也就無此烏龍事件了。

  □葉匡政(媒體人)

  京報調查

  本版宗旨是「採集民意,權威解讀」——就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調查,發布調查結果,並約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結合調查結果進行分析點評。需要說明的是,調查數據作為一種民意表達平臺,或有偏頗之處,僅供讀者參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