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領導交談,無論聊天還是談論工作,都要把握好分寸,不可無所顧忌,想到哪裡說到哪裡,這樣纔不會給領導抓住把柄,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一,不該說的別說。所謂"不該說"的,就是說了會讓領導不高興的,比如領導的隱私、缺點等。這些東西都是領導的忌諱,你說了肯定會給自己惹麻煩。

第二,成事不說。成事不說是指領導已經決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再擅作評價,不要再給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但懸在領導做出決定之前,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說出來,這是你的職責。做決策是領導的事,你要對自己的職位和存在的價值有一種清楚的認識,不要給出超越自己職權範圍的建議和想法,否則受到傷害的將是你自己。比如,領導新任命了一個部經理,你自認為對他比較瞭解,覺得他一定會把這個部門搞垮。這個時候你要說嗎?如果你說了,難道就能改變領導的決定?如果改變了,領導的權威何在?你說了,反而會影響領導對你的看法,。這個小子,總是這麼屌,就你厲害,我們都是傻瓜,等著瞧,有你好受的。。最後受害的只能是你自己。所以,說話要在事前說,而不是事情已經決定之後,更不能超越自己的職權範圍去隨意評說,引火燒身。

第三,遂事不諫。遂事不諫是指正在做的事情,你不要去勸諫。如果正在做的事情最錯的,就讓它錯到底,最後再來總結和檢討。領導每天都會做很多決策,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但即便是錯誤的決策,也要比沒有決策好,因為沒有決策會導致單位一盤散沙。所以,在職場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基層員工明明知道領導的決策是錯的,但是領導還是要求堅決貫徹執行,基層員工這對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堅決地執行錯誤的決定,而不是去說,去評論。基層員工知道事情是錯誤的,難道領導就不知道嗎?如果基層員工不做,損害的是領導的權威;如果基層員工去做,只是損失金錢和時間而已,通過以後的正確決策還可以得到彌補。而一旦領導的權威受到損害,那可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恢復的。

第四,資格不夠別說。在同領導交談之前,你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說的資格。所謂「資格」,就是領導是否信任你,是否聽進去你的話。如果你還沒贏得領導的信任,即使你的意見是正確的,領導也未必會採納。而相同的意見,由領導信任的人提出,領導就會認為是正確的,並欣然接受。所以,在贏得領導的信任之前,你最好不要隨意向領導進言。

第五,不能直言不諱。跟領導交談,不能直言不諱,而要拐彎抹角。所謂「拐彎抹角」,就是不直率地說出你要說的話,先說別的話題,讓領導感到你真正要說的話是為他好。

第六,學會搪塞之言。有時候,完全保持沉默並不是最佳的選擇。這時你可以說一些不痛不癢的搪塞之言,既讓領導覺得很舒服,也能避免沉默的尷尬。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