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磊就在綜藝《嚮往的生活》裏的表現,「得罪」了一羣人。

起因是節目裏來了一羣選秀的新面孔,個個都算得上流量明星,但黃磊一個都不認識。

於是,當客人到來時,他僵硬地打了招呼之後,就一頭扎進廚房做飯。

也不願意參與集體活動,提早跟何炅打好了招呼,「你們晚上玩遊戲,我早點睡。」

等到喫飯的時候,他更是直言:

「我說真心話,你們這一大堆人來,因為我跟你們也不熟,我沒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扯。」

這樣的言行黃磊跟一直以來展現出的脾氣好,親切的形象有些不搭。

因此引發了很多網友的不滿,認為他「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有兩副面孔」,最後甚至被罵上了熱搜。

但看到黃磊的表現,我卻想起來同以高情商著稱的汪涵。

他在自己的節目裏公開說:「這裡面所有的人,都沒有我的微信。」

這些人裏,包括他的好友老巫,還有十多年的老搭檔錢楓。

錢楓發現被他刪除了。

而汪涵的回復是:范冰冰、陳坤我也都刪了。

被物慾綁架的現代生活,很多人以為給生活加的東西越多,我們就能得到越多。

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著給生活做減法,然後發現,精簡過後的人生反而收穫更多。

就如汪涵,他在刪掉了多人的微信後,發現:

這樣的生活非常非常輕鬆,整個人生都發生變化。

所有的時間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塗。

而且雖然彼此沒有微信,但感情根本不會因為長期不聯絡就變得不好。

有人說:「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深以為然。

人生就是在不斷選擇,放棄,再選擇,再放棄,剩下的纔是重要的。

今天採訪的這位讀友逐風,也分享了自己關於減法人生的看法。

【一】

自由=能力-慾望

言偃:您好,請先簡單做個自我介紹。

逐風:我是一名大三學生,平時愛好看書,跑步。

言偃:有觀點說:物慾膨脹到一定程度,不僅不會讓人生活得更好,反而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累贅和混亂。為生活做減法,早已勢在必行,您是否贊同這一觀點?

逐風:這個說法可以分為兩個問題,前面是贊同的。

自由=能力-慾望,當人的慾望膨脹到一定程度時,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滿足慾望,當能力不足於滿足慾望的時候就會帶來痛苦。一定的慾望可以刺激人民的生活增長,但過猶不及。

後面為生活做減法勢在必行,不是很認同。

斷舍離這個概念是由日本人提出的,那時是日本經歷了長期的經濟發達形勢,享受了長期豐盛的物質生活,在巨大的經濟泡沫破碎後,整體環境在長達十幾年一直下降沒有好轉的情況下提出的。

那時個人的努力已經很難改變自己的生活,於是他們提出斷舍離這個概念,控制慾望,管理生活。這一代稱為低慾望的一代。

慾望是人們前進的動力,在一定程度內能刺激人民行動努力,當人沒有慾望時就對一切失去了興趣。之前流行的佛系,喪等詞就是形容低慾望的狀態,對生活失去了動力。

在慾望已經膨脹到超出控制的情況下,和已經迷失了方向目標的情況下做減法確是勢在必行。

【二】

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事情上

言偃:您在詞條評論中提到,極簡的本質在於,去除生活中不必要不重要的東西騰出時間、精力、財富來把這些花在對最重要的事情上。您認為,生活中最需要極簡的,有哪些方面呢?

逐風:我認為最需要極簡的是目標,與外界的幹擾。

有人說過列出自己想要的25個願望,圈出最想要的5個,然後離剩下的20個遠遠的。

因為人的精力時間等各種資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應集中資源完成重要的目標,提高自己的馬斯洛需求層次。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應當過濾信息,保護好自己的注意力,這樣才能專註自己的目標。

細分到人生的層面,有家人情感,身體健康,自我實現,事業等等。人往往同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需要平衡不同角色的權重,在自己重視的方面花較多精力,在不重視的方面做減法。

言偃:現在有很多人,想給生活做減法,但總是控制不住買買買,對於這類人,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逐風:對於控制不住買買買的,這類人往往受即時誘惑較大,應加大他們的瞬時付款阻力,或減緩他們的反應速度,讓他們大腦有思考時間。

建議要關掉花唄等先買後付款等軟體,這對於自制力不強的人來說不利於他們的儲蓄。在購買時安靜十分鐘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等過一段時間再購買。

【三】

你擁有的越多,被佔有的也就越多

言偃:有人說「垃圾社交,不如獨處」,您是否贊同這一觀點,給人際關係做減法,您有什麼好方法推薦嗎?

逐風:贊同,人有社會屬性需要一定的社交,但低質量的社交並不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往往只是對自己的消耗。

在社交質量不高的情況下,獨處讓自己安靜下來,思考自己需要的和做為自己增值的活動,都比低質量的社交要好。

而且只有當自己變得高質量時,纔有更大的可能建立高質量的社交。

言偃: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之後,您的人生有發生哪些改變嗎?

逐風:改變有。不再是整天忙碌後卻感覺不到快樂,給自己注入了寧靜和快樂,會安排時間自己獨處,保持思想的清醒能感受快樂,快樂指數和天數提高了

言偃:如果請您為讀友們推薦一本關於減法思維或斷舍離的書,您會推薦哪一本呢?說說理由。

逐風:我推薦《極簡》這本書,因為它能幫助人梳理自己的目標,回歸本源,清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書中提到的「你擁有的越多,被佔有的也就越多」,這個觀點很認同。它提醒人要不斷思考什麼纔是自己最想要的,不要在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事物上消耗。

言偃:最後,請和精讀的讀友們說句話吧。

逐風:當初瞭解到精讀時,為精讀每天精進一點的理念所吸引,加入精讀也快一年,在這個平臺和一羣不斷向上的人一起精進,希望精讀的讀友們都能不斷精進成就更好的自我。

言偃手記:以上,就是此次對讀友逐風的採訪。

愛因斯坦說:「凡事力求簡單,直至不能再簡」。

持續地做加法,可能讓你的生活如一團亂麻,有時候去繁求簡,纔是快樂生活的祕訣。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給人生做「減法」。

減少不必要的東西,減少不必要的人脈,把有限的時間、資源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當你把減法思維運用到生活中,你會發現:

做減法的人生,真的太賺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