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作爲中國這艘"重量級貨櫃船"舵手之一的周小川,在2018年3月19日揮別了成方街32號。

"改革派"、"人民幣先生"、"中國最佳技術派官僚"……"超齡服役"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過去15年裏進行了多場漸進而富有成效的改革。在這個過程中,周小川曾受到爭議,也收穫諸多溢美之詞。

在2002年年底接掌央行之前,周小川曾是榮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經濟學者、大刀闊斧改革的國有商業銀行行長、證券市場規則的制定者。

中國的經濟總量從他初掌央行時的全球第六躥升到退休時的全球第二,深度參與了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的周小川,在公開場合始終保持微笑,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在西方媒體眼中,英文流利的他稱得上是中國能真正領會金融市場運行機制的領導人之一,同時也被廣泛視作是中國金融政策的最佳發言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曾公開將中國比作一艘"重量級貨櫃船",而周小川是這艘船的一個舵手。在拉加德看來,周小川可以靈活運用國際主義和多邊主義語言,擁有世界級的智慧與能量,同時充滿了好奇心。

"從小就對經濟問題比較感興趣"

雖然周小川早年經歷並未有太多與金融相關的聯繫,但受父母影響,從小就對經濟問題比較感興趣。

1968年,20歲的周小川"上山下鄉"來到黑龍江八五二農場,一呆整整四年。"4年中,除了勞動,也有一些其他的接觸,比如,對電話系統、載波廣播系統進行一些工程設計,對機牀作一些技術革新。"對於這一經歷,周小川曾說,這些實踐對他後來從事研究工作很有益處,他後來把央行在銀行間貨幣市場的日常操作稱作"有點像工程師做具體的操作"。

1972年,在結束4年的上山下鄉時光後,周小川來到北京化工學院(現北京化工大學)就讀,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市自動化技術研究所工作。1978年中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後,周小川考上了機械科學研究院北京自動化研究所計算機應用與系統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並參與過兩個涉及國民經濟的大工程:"川漢輸氣工程"與"30萬噸乙烯工程"。

"我的父母長期都在工業部門從事經濟工作,受他們的影響,我從小就對經濟問題比較感興趣。"周小川在數年前曾經說道。 據媒體報道,周小川的父親周建南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顧問等職。1982年,周小川成爲清華大學系統工程系首批招收的兩名博士生之一,師從中國系統工程學科的開創人之一鄭維敏教授。3年後,周小川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答辯時的論文題爲《國民經濟模型與經濟大系統的分解途徑》。

愛打羽毛球和網球,合著過音樂劇專著

作爲市場最爲關注的金融官員之一,周小川興趣愛好廣泛也被人熟知:他的網球水平不低,熱愛西方歌劇和音樂劇,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發燒友";除了珍藏大量西方經典歌劇和音樂劇,更有報道稱周小川還會自己親自譜寫音樂劇。

繼美聯儲主席耶倫(2014年首位演講者)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2015年)之後,周小川在2016年6月成爲第三位登上IMF年度央行行長系列講座的人。在演講和問答環節結束後,自稱是周小川多年好友的拉加德,在現場劇透了周小川的諸多業餘愛好:愛打羽毛球和網球,對西方古典音樂也很感興趣,早在1998年就撰寫了《音樂劇之旅》,因此,拉加德當時爲周小川準備的禮物,也是一副羽毛球拍。

"(羽毛球和網球)這兩項運動都需要耐力、靈活性、速度、精確性和戰略技巧,這些都是中央銀行行長的應備素質。"拉加德如是說。

2017年10月,一段周小川在央行系統內部羽毛球比賽中打球的小視頻流出,儘管這段視頻只有18秒,但周小川在視頻中依舊矯健,連續擊中4球。

1999年,周小川還曾與他人合著出版過一本《音樂劇之旅》,書中介紹了音樂劇誕生以來著名的劇目和藝術家。 這本被視作是中國第一本向大衆通俗介紹音樂劇這一藝術形式的書,是周小川在擔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之時所寫。當時,周小川還在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劇的相關課程,由於自身對音樂劇感興趣並做過一些相關方面的研究。

學院派官員

周小川從政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初。

據媒體報道,1985年,包括郭樹清在內的三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上書國務院總理,提出制定改革總體規劃的建議。根據總理"制定總體規劃有益無害"的指示,樓繼偉、郭樹清等十多位經濟學家用兩個月時間制定了一份《體制改革總體規劃》("西山會議規劃"),這是中國的第一份市場經濟總體改革設計。

1990年至1993年期間,主張整體改革論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周小川、樓繼偉、郭樹清、李劍閣等組成"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設計課題組",提出了近中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整體設計和國有經濟、財政、金融、外匯管理、社會保障、政府職能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中通過實施改革的50條行動綱領(即《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下稱"50條"),"50條"的出臺被認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標誌性事件。

吳敬璉、周小川、樓繼偉、榮敬本、郭樹清等人當時作爲經濟學家在1992年下半年已經開始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設計"課題研究,啓動配套方案改革設計,形成了系列改革建議報告。

1993年"50條"起草組成立後,部分方案設計者參與到起草工作中。1993年年底"50條"出臺,並於1994年全面推行改革工作。

在此期間,周小川與吳敬璉、郭樹清等人提出了自己市場經濟改革思路--"整體改革理論","配套改革,整體推進"主張同樣影響至今。

周小川發表過百餘篇經濟學術論文,著作亦有十餘部,內容更是從外貿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到人民幣可兌換、開放型經濟。即使已經執掌央行,周小川也筆耕不輟。

周小川執筆的論文《企業與銀行關係的重建》《社會保障:經濟分析與體制建議》均獲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

" 與其說是一名官員,不如說是位經濟學家。"有金融業人士如是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