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五日,兩岸通水滿一個月,表面平靜無波,實際暗潮洶湧。金門通水後,地方瀰漫「反綠情結」,民進黨退出縣長戰場,無黨籍金門縣長陳福海和國民黨對手楊鎮浯「雙雄爭霸」,兩人都直言,年底選戰就像一場「赤壁大戰」,決定金門的未來。

二○○一年開放小三通,當年正是民進黨首度執政後,由陸委會主委蔡英文主導開放;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兩岸關係再陷僵局,但金廈小三通每月達十八萬人次創下空前新高,馬祖明年也要擴大小三通航線。陳福海說,「兩岸關係愈緊張,金、馬愈開放」,兩岸領導人應以蒼生為念、民生第一。

距離投票只剩二個多月,金門街頭卻出奇冷清。通水滿月,金門縣政府也沒有任何慶典,不同於通水時動員千人造勢,弔詭氣氛一如金門縣長選戰,戰火在檯面下悶燒。

通水議題點燃金門縣長大戰第一把烽火,陳福海說,年底選戰宛如一場赤壁大戰,決定金門未來發展的分野;兩岸要朝向通水、通電、通橋「新三通」,通水後代表兩岸交流應重新定調,兩岸領導人應促成金門扮演兩岸友善平臺。

不過,楊鎮浯說,「金門必須兩岸通喫,不能偏向哪一邊」,不可能誰當選金門縣長,就決定金門要導向臺灣或大陸。通水後很多預算還要仰賴中央政府,民進黨執政下,通電、通橋變數大,「不要阿Q式自high」;年底選戰是一場決定金門分野的赤壁大戰,是世代和價值觀的選擇之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