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我們家是不是很窮?”你會怎麼回答呢?

  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看看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1

  孩子問:我們家是不是很窮?

  我家小寶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男孩子嘛,調皮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和哥哥倒是相處和睦,兩人一起學習、寫作業,不懂就問,這讓我省了不少心。

  但是,他今天參加完同班同學辰辰的生日會,一回來就顯得有點不正常,耷拉着個臉,話也不說,也不跟我分享生日會上好玩的事。

  我問他,他欲言又止,什麼也沒說就回書房寫作業去了。

  我覺得這裏面一定有事,於是等他寫好作業,洗漱完,準備上牀睡覺時,我就坐在他牀頭問他:小寶,今天辰辰的生日會熱鬧嗎,好不好玩?

  小寶看着我,點了點頭,沉默了一會兒,他跟我說: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

  這問題一拋出,我一時半會兒還真沒招架住,太意外了,哪能想到這小傢伙怎麼會問這種問題?

  於是定了定神,平靜地問他:小寶,你爲什麼會這麼問?

  辰辰家的電視比我們家大,房子也比我們家的漂亮。

  今天他生日,他媽媽送了一雙特別酷的運動鞋,他跟我們說這雙鞋是限量版的耐克要3000多塊錢,可我還在穿哥哥的鞋。

  難道是我們家很窮嗎?

  沒想到,他小小年紀,竟然就開始用金錢和價格來衡量東西了。

  不行,爲了不讓他染上愛慕虛榮和攀比心理的毛病,這個問題我得要跟他好好說說!

  2

  你的回答很重要

  “小寶,媽媽很高興你把心裏的疑問說給媽媽聽。那好,媽媽也想問你幾個問題,可以嗎?“

  作爲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對嗎,那電視大不大重要嗎?

  他搖搖頭;

  辰辰家的房子比我們家漂亮,但是有我們家溫馨嗎?

  他搖搖頭;

  你現在穿的鞋舒服合腳嗎?

  他點點頭。

  小寶,我們家並不窮,但是家裏的錢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媽媽不換大電視,是因爲,媽媽希望你不要迷上看電視,而要專心學習;

  媽媽不換大房子,是因爲我們一家四口住在這裏真的好溫馨,等你以後成家了,我們的家庭成員增加了,那時候就要換大房子了;

  媽媽不給你買耐克的鞋,是因爲鞋子的重點在於穿得合不合腳,舒不舒服,而不在於它是哪個品牌,我們何不把買那麼貴的鞋的錢存起來以後作爲以後上大學的學費呢。

  小寶聽後,臉色立馬明朗了很多,於是開心的說:原來我們家並不窮,只不過我們要把錢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

  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的境界和成就,不是要靠大房子、名牌衣服、名牌鞋來證明,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內涵來證明。

  告訴孩子:外在的東西,適合自己就好,如果真的喜歡,等自己長大有能力了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去購買。

  3

  切忌“哭窮”

  現在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同一班級的孩子,有的則是富二代,穿着名牌,用着蘋果手機。

  有的家庭是窮二代,穿着哥哥姐姐的舊衣服,更不要談配有手機了,差距很大。

  其實像上面這位媽媽說的情況,可能很多家庭都遇到過,雖然孩子沒有直接問,但是心裏也會有這樣的疑惑。

  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父母都習慣於在孩子面前“哭窮”:

  我們辛辛苦苦掙錢,就是爲了供你讀書,你要是不用功,對得起我們嗎?

  你知不知爸爸上班多辛苦,就是爲了掙錢給你讀書,你還這麼不懂事!

  家裏沒錢,只靠你好好讀書,以後掙大錢!

  .......

  類似的話,可能很多家長都說過,但是你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有多嚴重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圖片:

  相信大家對這張圖片一點都不陌生。

  該圖片取自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圖片中的人物是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趙德漢(侯勇飾演),被搜出鉅款。

  他竟清楚得記得自己受賄的金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這一句話就體現了該人物小時候在父母“哭窮”的影響下的後遺症。

  家境一般,父母還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要孩子努力,全家的希望就在Ta一個人身上,結果是什麼呢?

  長大後突破道德底線,爲了錢不擇手段,因爲“窮怕了”!

  再來看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閨蜜前段時間跟我說她終於脫單了,終於找到了男朋友,她說是男孩子是做IT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程序員,工資高、人老實、不亂花錢。

  我們都爲她高興,畢竟年紀也到了,已經換了好幾個男朋友了,看來這個靠譜了。

  可事情總是沒想象得那麼順利,前天她發微信給我說她要分手,說她的這個男朋友簡直就是個鐵公雞,受不了了。

  原來她的這個男朋友從小就是父母“哭窮”養大的,長大後的他,雖然找到了好工作、工資高,特別渴望賺錢,但是卻特別不捨得花錢。

  現在30歲了,月薪有3萬多,但是不捨得給自己買衣服,不捨得給女朋友花錢,不捨得旅遊、不捨得買套大點的房子接父母過來一起生活....

  聽到這裏,我只想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太大了,果斷讓閨蜜和他分了,跟這種男人在一起生活是不會幸福的。

  切不可給孩子窮的壓力,不要讓窮酸成爲孩子一輩子的魔咒。

  “哭窮”可能是一個很好激勵孩子的方法,但是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生活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Ta會覺得經濟上沒有安全感,不敢花錢,不願花錢;

  Ta會特別渴望掙錢,以至於會變得不懂恩情,突破底線,不擇手段地去獲取。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爲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僅是爲了讓他自食其力,撐起他自己的天空。

  4

  不要對孩子心懷歉疚

  最近有一句話很火,叫做: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

  很多父母竭盡所有,縮衣節食,爲孩子活着。孩子則心安理得地在蜜罐中成長。

  特別是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更怕虧欠了自己的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寵溺孩子,書包我背,家務我做,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爲孩子包辦一切。

  但是結果呢?

  孩子在家裏作威作福如同老虎,出門還是老鼠。

  當孩子習慣你包辦一切時,有一天你累得動不得了。

  他不會關心你,而是責備你爲什麼不像其他父母那樣生龍活虎。

  這是一對父女。單親爸爸帶着女兒一起生活,但是因爲爸爸過度“關愛”女兒,被女兒當街痛打。

  這是一對母子。兒子對媽媽抓頭髮+勒脖子,起因是因爲沒給他買玩具。最後媽媽屈服,答應買玩具,兒子才住手。

  這是一對母女。倆人一起等車,媽媽心甘情願充當“人肉板凳”,只爲讓女兒歇歇腳。

  上大學的女兒拒絕媽媽親自送防寒衣物給她,堅持用快遞,原因是女兒認爲媽媽太土氣。

  這件事發生在十五歲的男孩身上,因爲媽媽不答應自己買電腦的要求,於是他便提着菜刀,站到了窗框上,咒罵着威脅要跳樓。

  這位少年是因爲媽媽不給自己買蘋果手機,便氣憤坐在橋邊,並說不買就要跳下去。

  這是一位與女友談婚論嫁的小夥子。女方要求必須有房有車,但因家庭條件一般男子父親未答應買車,於是他便躺在了大馬路上。

  今天的父母,總想着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

  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纔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當孩子問到“我們家是不是很窮”這樣的問題時,我們不應該回避,或搪塞過去,而嚴肅認真地回答他的問題:

  家裏窮不丟人,你不上進才丟人;家裏有錢沒什麼了不起,你以後自己掙錢才了不起!

  不給孩子灌輸“窮”觀念,也不給孩子“富”的虛榮,因爲眼下的生活只是暫時的,你想要的,你需要自己去爭取!

  * 作者:秋慈,來源:天天實踐(ttsj2018)。課後幫專注於中小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和個性化素質的發展,爲廣大家長朋友提供科學完善的孩子課後能力成長方案和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