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农民日报》刊登文章

报道丹东这件事儿……


《 农民日报 》( 2019年05月16日   04 版)


原文如下

大梨树村的“干”字文化广场上,

矗立着9.9米高的“干”字碑。


大梨树村新一届党委在书记毛正新(左三)的带领下继续传承“干”字精神,开启“二次创业”,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羡慕的日子。   

农民日报记者孙眉摄


“一切为群众”是实干的根

杨瑞雪

“他就是累死的!”在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村采访的时候,每每提到原村党委书记毛丰美,几乎每一位村民都会这样说。说着说着,有的村民还落下泪来。

从1980年担任大梨树村生产大队队长开始,毛丰美就不曾有一天停歇,即便身子歇下了,脑子里、心里想的还是怎么多为村里干点事。从北上黑龙江倒腾小米、土豆,到开旅店、办工厂,再到整荒山、搞旅游,农、工、商、旅样样没落下,一件件事情把他的时间“塞”得满满。

的确是太满了,毛丰美总是透支着身体在干。建龙凤大宾馆的时候,他在工地一住就是300多天;开荒山建果园的时候,毛丰美坚持“鸡鸣上山干、头顶烈日干、披星戴月干”,病到医生在他嗓子里抽出半针管的脓。

可即便时间“塞”得再满,但有关农民的事,他总能挤出时间。他关心王淑兰家没钱买种子了,托人送去500元钱,蔡昌福家5个孩子3个都找他帮过忙。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更是如此,即便在病危时候,对前来找他反映情况的农民,他一如既往地认真。

听毛丰美的故事越多,你越会感到震撼,会不自觉地思考和追问:他到底为了什么?大梨树村的“干”字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答案简单又朴素——“一切为群众”是实干的根!就是秉持着“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的初心,就是怀揣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永恒的为民情怀,他将自己“燃烧”融入大梨树村的山乡巨变。

他是所有共产党员心中的“丰碑”。愿毛丰美走后的大梨树越来越好,愿更多的村庄出现像毛丰美这样的“领头雁”,在乡村振兴的春天如梨树花开!


 来源/农民日报 值班编辑/钟琦

责任编辑/郑定成  责任编审/魏丹阳  主编/李志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