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心得,一方面因为很忙,一方面也因为有一阵子不能追豪斯医生心情有点糟,所以就没甚么认真写。

直到把豪斯the end,再加上奥斯卡后,发现一些片应该很值得去看。

尤其是「饥饿游戏」的女主角珍妮佛劳伦斯因为「派特的幸福剧本」得到最佳女主角;而布莱德利库柏在「药命效应」中非常的吸睛;

再外挂个朋友最近有在提到这部片,就跑去刷了票在放假前一天把这部片看完。

躁郁症,其实是个很难相处的病:不只是要跟别人相处,也要跟自己相处。

比忧郁症更麻烦的一点是,他们是无法正常控制自己情绪,甚至「根本不觉得自己有病」。

珍妮佛劳伦斯在剧中所演的珍妮佛,则是编剧安排巧妙的个性加注在脚色身上:

派特不肯承认自己的病,也无法控制其行为,所以造成了一些坏空;

而珍妮佛虽然在丧夫后有性成瘾症的情结,

但她很清楚的是:他是因为「过度爱」而得病,并且愿意面对他。

很有趣的是,这两个角色在第一次见面不是尴尬的自我介绍,

而是在聊起赞安诺等抗忧郁药时,

两个人引起的共鸣虽然一般人不能理解,

但因为体验过的人才知道那些的情绪反应,

反而打开了两个人真正的话题与交集。

而在珍妮佛劳伦斯表达剧中女主角对于前夫的怀念,

非常的细腻跟剧有深度的情绪,

让人忍不住的受到感动,了解他有多爱她的前夫。

 

但同时,她也不会为此而停滞不前。

相较于运用「想要成为前妻心中的男人」意念控制自己逃避躁郁症的派特,

更显得对于精神病患对于自我体悟与勇敢面对病战胜心病的勇气。

虽然布莱德利库柏并没有将躁郁症患者最经典的东西强化,

但已经算有用心研读病症的演员;

珍妮佛劳伦斯则是完全展现了自我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面对自己偶尔的失控、焦躁、让自己冷静、表达自己与面对自己的态度与精神。

这是我相信她这次可以得到奥斯卡奖的最大原因。

当然还是要提到几个重点的桥段:

当两个人虽然目的不一样(蒂芬妮想要有舞伴一起跳舞得奖、派特则是希望蒂芬妮可以送信给被躁郁症吓坏的前妻并且复合),但两个人努力练习跳舞的桥段;不禁想到其实每个人在人生最艰难得时候都会有所谓的「渡人者」的诞生,不管是因为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会有人拉你一把,除非你不愿意,要不然生活中医定有关心你的人,一定要珍惜对方才是。

父亲在面对派特时坚持一定要一起看球赛,创造共处时间,而派特不愿意配合。在父亲侃侃而谈的表述中,充分刻划父母容易明显对待的爱,以及亏欠想补救的心。

而当欺骗派特前妻会出现在比赛现场的珍妮佛发现派特的前妻如实出现在宴会现场,害怕自己又再度失去而脱序饮酒这一段很明显的展现对于一个人遇到状况时无法去消化解决就会选择逃避,而派特则是找到了她,并且坚持要一起面对并挑战比赛。想当然尔当结局是众人所希望的分数时,那个惊讶与开心的表情明显著渲染所有观众情绪。

当然配角上,也有著很深的描写。

不只是「对于派特有著想要补偿心态的老爸」、「心肠善良但一直用温暖包容派特的母亲」、「面对巨大压力但知道如何宣泄的同事伙伴珍妮佛劳伦斯」、「搞笑又温和的同窗精神病患者」、「社会一般人对于精神病患者有著刻板印象的警察」等,每个角色都是编剧用心安排在剧中让观众真正了解精神病患并非炸弹,而是要如何用「包容」、「关怀」与「平常心」去面对这类人们。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现代人对于压力或多或少都有点症状,只是会不会影响著日常生活。

而如何去面对与放下,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