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爲圖片攝影師是一個時代的記錄者,一些隨手按下的快門或許就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發展進程。

  刺蝟公社 | 石燦 鐵林

  視覺中國淪陷之後,全景網絡、東方IC網站也無法打開。4月12日,國家版權局官方微信稱,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

  輿論聲中,各種論調都有。昨日,人民日報公衆號發評論稱,吐槽歸吐槽,但是不能搞情緒化,不能毀掉中國近幾年來好不容易提升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還得迴歸法律的標準,釐清問題所在……把討論“帶上道”,才能促進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進步。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尋訪了十位攝影從業者,有被人怒吼“你去告我啊”的影視從業人員,有最厭惡別人叫自己“順便免費幫忙拍張照片”的自由攝影師,有講述20餘萬元和解版權糾紛的媒體人,還有在拍照時“相機差點被火燒了”的圖庫編輯。以下是他們的故事和對於視覺中國圖片版權事件的看法。

  你去告我啊!

  名字:大賣

  職業:影視從業人員

  從業年齡:四年

  據我所知,視覺中國一般通過線下銷售人員進行銷售。銷售人員會根據使用人的使用用途來定價,銷售價格彈性很大,而且很不透明。

  把圖片放進圖庫,是攝影師掙錢的方式之一。他們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做商業拍攝,也可以做攝影收費教程。

  如果攝影師的圖片被侵權,一般是攝影師自己維權,或者圖庫替攝影師維權(維權的作品必須是圖庫中的圖片)。但是不論哪一種,維權的時間都非常的漫長。

  我平時拍攝城市風光和自然風光比較多。對於風光攝影來說光線非常重要,日出,日落時候光線是風光攝影師所追尋的。所以攝影師經常需要起早貪黑。有一次,我爲了拍攝城市日出,早上三點鐘起牀從酒店出發,到了拍攝點以後,走樓梯爬了60樓到達頂樓,等待日出。還是挺幸苦的。

  有時候聽到別人說“你不就是按一下快門嗎?”“不就是一張照片嗎?”他們是真不懂,我需要花費大量財力購買器材,花費大量時間去進行拍攝,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去學習攝影知識。這些難道不是投入嗎?不是付出嗎?

  有一次在拍攝城市風光的時候,爬到了一個幾十層樓的樓頂,但是發現周圍水泥牆很高,難以拍攝,就爬到水泥牆上趴到上面進行拍攝。現在想起來都有點後怕,稍有不慎可能真的是“粉身碎骨”,並且會給家人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也會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此也提醒其他攝影師,一定要保證安全再去創作。

  我的圖片遭遇自媒體侵權非常多,最初的時候有聯繫過自媒體,態度好點的會刪除文章,態度不好的直接懟一句:你去告我啊!由於維權艱難,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所以以後乾脆就不理了。實在無暇顧及。

  攝影是我的唯一的愛好,爲此自己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當攝影作品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那種欣喜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的,並且很多照片背後都有難忘的回憶。照片對於我來說是很珍貴的“財富”。

  偶爾,我聽有一些攝影師講到,圖庫賣圖之後,並沒有告知攝影師,而是自己把錢裝腰包了。部分圖庫線下銷售的弊端,賣了沒有,賣了多少,這些攝影師只能從自己的銷售報告看到,銷售報告是圖庫工作人員在做,具體是多少。還是不透明吧。

  大部分攝影作品我都會傳到圖庫網站進行售賣,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它可以增加我的收入,可以支持我一直拍攝下去。就視覺中國來說,給到了我百分之二十五的分成,對!你沒有聽錯,一張作品,創作者只能分到百分之二十五,而平臺要抽去百分之75。

  喫驚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視覺中國是視覺中國的問題,版權是版權的問題

  名字:曉牧

  職業:網絡媒體攝影記者、編輯

  從業時間:三年

  視覺中國的問題是視覺中國的問題,圖片版權是圖片版權的問題。

  拍攝商標的著作權是屬於攝影師的。比如說,拍下百度大樓的人,他回去要處理曝光這些問題,那他就有著作權。

  但圖片的版權環境確實非常糟糕。有些自媒體真的是亂用,亂寫,不計後果。以前有一個題,拍了一組小商販,被一個自媒體把圖片盜用了,但是對方的文字是亂寫的,給店家帶來了很多麻煩。我私信他刪除,對方也沒有搭理,罵我還拉黑我。最後是聯繫到了平臺,才解決了這個事情。這些號,靠得就是抄襲別人的圖片來掙錢。

  還有一次,做的一個題很火,也被其他的號盜了圖片,甚至是反覆盜圖,但是文字是亂配的,給當事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我之前在杭州拍過一張蘋果店的照片,玻璃特別的大,據說是亞洲最大的零售店。後來被一家大型的媒體採用了,應該是從視覺中國上買的圖,但是也沒有署名。

  署名也很重要,這個本身就是一種侵權,尤其是你是買的。我作爲一個圖片編輯,作爲一個攝影師,我要是去圖庫下圖,我一定署名的。

  但是一般情況下,誰誰盜了圖,我肯定不會去維權,因爲太麻煩了。很多自媒體其實他是一個很無知狀態,跟他交流不了,他就覺得這個圖片可以隨便用,文字怎麼亂寫都無所謂。

  外界說視覺中國釣魚執法,我覺得也不至於。維權成本其實也挺高的,所以他就要等到你累積到一定程度,纔來找你。你盜一張圖,去告一次,一張圖可能賠個一兩千塊錢,很麻煩。到了一百張了我就告一次可能還可以,我覺得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視覺中國對於中國圖片版權的正規化是有推動作用的。他們維權以後,也會將一部分收入分給攝影師,雖然大頭在他們手上。中國圖片買賣的收入還是太低了,10年前一張圖50元,現在一張圖還是50元,但是人工成本,交通成本都高了。圖片的價格,還是按照創作成本跟稀缺性定價比較合適。

  有時候確實很難覈實上傳圖片的人,是不是有版權。因爲這個東西其實你沒法去核實,你不可能跟每個人都籤一份合同,是吧?或者你去詳細的問,這照片是不是你拍的?

  最厭惡別人叫我“順便免費幫忙拍張照片”

  名字:林宏賢

  職業:自由攝影師

  從業年齡:七年

  我在4月11日下午開始注意此事,當時在一個國內新聞攝影師羣裏,有人貼了一張視覺中國網站的截圖(即首張黑洞照片在其網站上在售)。

  讓我刷新認知的是,行業內的部分媒體人也在討伐視覺中國。最讓我詫異的事是,一個在紙媒做文字編輯的朋友問我:假如一個明星參加活動被拍到,版權歸攝影師所有嗎,攝影師能把照片授權給視覺中國嗎?對於把版權時刻掛着嘴邊的傳統媒體人,尚且如此,更不必說行業外的人。

  視覺中國上出現了國旗等具有公共屬性的圖片,在視覺中國後來發佈的信息中,國旗、國徽是供稿人上傳的,審覈人員的工作紕漏導致。至於事實是否如此,恐怕只有平臺自己才知道。圖片庫有審覈機制,上傳圖片之前要經過註冊,成爲供稿人才能上傳。這就考驗圖片庫的審覈團隊是否足夠辨別真正的作者和職業爆料人。

  不過,我們還需要具體看公共圖片怎麼定義,是以公共事件爲背景拍攝的圖片嗎?通常圖片庫有兩大類圖片:編輯類和創意類。國旗、國徽的版權固然不是圖片庫,但如果攝影師以其爲素材進行拍攝,或者攝影作品中包含國旗,照片的版權是屬於攝影師的。

  我以前在報社做攝影記者,一般傳統媒體還是按每個人負責的領域跟進。

  2016年春節高峯期,由於北方雪情,湘贛兩省也出現大範圍冰雪天氣,給鐵路運輸造成不利影響。南下廣東的大部分列車晚點,導致廣州火車站大量旅客滯留,當時公佈估計是10萬人左右。爲了能俯拍到整個廣場的人羣,我和幾個同行步行走上高架橋,在車輛密集的橋上拍攝。現在想來,挺危險,而且也違反交通規則。但照片真的很珍貴。

  如今,變成一個自由攝影師,自然也不會再去跑突發事件。現在更多的是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攝影報道,偏紀實類,找選題—聯繫被訪者—前往拍攝。

  遇到一次被侵權得很無奈。

  在報社工作時,曾經有一次去拍攝一個富太俱樂部的活動。因爲這個活動上拍的照片只是我整個攝影報道的一部分,關於還未完成的內容,有的攝影師有個習慣,會把自己喜歡的照片發到社交平臺。我當時把活動現場拍攝的幾張照片,發到我個人的社交平臺上。第二天我發現有個新聞網站從社交品臺複製了圖片,並配以通稿的文字內容,重新組成了一篇報道。

  這能找誰訴苦?攝影師靠作品表達,圖片就是自我。圖片可以說是攝影師的生命。最厭惡別人叫我“順便免費幫忙拍張照片”。

  和解?20餘萬元

  名字:莫懷遠

  職業:媒體人

  從業年齡:7年

  2016年開始,我就開始承接各類型公衆號代維代建業務,應該是在2017年,收到過視覺中國的侵權通知,當時代理的是一家註冊資金1000萬左右的公司,應對方式就是把過去涉及到圖片版權的內容全部刪除,並且消極面對,不做主動溝通。

  不知爲何此事之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2018年,再有兩家相熟的公司,收到視覺中國的侵權通知,其中一家是從事出版發行的公司,侵權對於一家從事文化傳播行業的公司,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經過詳細統計,該公司侵權圖片共有280餘張,經過多次磋商,該公司同意以20餘萬元的價格,購買視覺中國圖片庫使用權2年,每年可用500張照片,過去的糾紛一筆勾銷。一共1000張圖片,單張照片200元以上,不可謂不貴(本人所在城市,突發攝影記者普通圖片約100元每張)。

  經次幾役,在公衆號使用圖片的過程中,使用者敗下陣來,但視覺中國的費用遠遠超過了,稿件預算,在長久以來的仇恨下,使用者逐漸傾向了攝圖網、包圖網等年費用較低的圖片網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據知情人告訴我,視覺中國盈利共分爲四步,收圖註冊版權、通過各類渠道輸出圖片,通過圖片搜索引擎搜索違規使用圖片,律師團隊進行交涉索賠。並且視覺中國維權的對象大多是有償還能力、在乎公衆形象的大型公司,如果只是個人自媒體平臺,想必視覺中國也不會那麼用心。

  這樣的做法站在版權使用角度無可厚非,但是最近發生的,將公共圖片作爲自己版權所有的圖片進行維權,顯然就有待商榷了。

  如何規避圖片版權呢?

  作爲一家每天都要使用大量圖片的新媒體公司,有以下幾個方式,可以規避使用視覺中國的圖片,首先選取包圖網、攝圖網等包年費用較低的圖片網站。其次,增加手繪製圖環節,將圖片大量的處理,與原圖產生較大區別,增加手繪環節,就算繪製粗糙,也會別有一方風味。最後,多收集概念圖或公共資源圖(圖文不一定有必然聯繫),建立自身的圖片系統。

  那張廣告圖好熟悉。原來是我拍的!

  名字:小蔥拌大方手撕豆腐

  職業:媒體人

  從業年齡:六年

  輿論一邊倒地討伐視覺中國,真讓我驚訝。視覺中國一定有委屈,應該討論知識產權的保護,而不是對某一家機構的羣起而攻之。

  人們都在討論國旗國徽等等公共物體的商業用途,但商用圖片和國旗國徽本身不是一個維度,我認爲,如果攝影師拍下國旗國徽的圖片是具有著作權的。商業圖庫應該對他們的“衣食父母”——圖片生產者好一點,分成比例再高一點。

  我在一家媒體工作,平時會有新聞圖片拍攝。經常會有朋友或者同行發截圖給自己,告知我的圖片又被哪家哪家自媒體,或者新聞單位、公衆號盜了,然後故作驚訝,沒然後了。

  比如近期,貴州某電視臺公衆號就在沒有得到中新網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我拍攝的新聞圖片,而且裁掉中新網水印和未署拍攝者名,未註明來源。

  我拍攝的圖片對我來說就是作品,是通過腦力勞動得到的、具有美學紀實新聞性的圖像,是某個社會事件的載體,具有不可複製性。

  我遇到過一次最讓我驚訝的事情,我在貴州黃平縣出差,在縣城一家酒店入住,看到電梯裏一幅很大很漂亮的苗族小姐姐很眼熟,打開手機翻看往年發表的新聞圖片,原來是自己拍的。手足無措。

  有些是賬單延遲,但有些我懷疑就是沒有給攝影師分賬

  名字:阿亮

  職業:互聯網媒體內容運營

  從業年齡:十多年

  視覺中國除了攝影作品,還有創意視覺作品,插畫,平面設計稿件等。我理解圖庫裏的國徽國旗應該是經過有關部門批准允許對外使用的標準設計素材。但是既然有人能夠提供這些素材的原始文件設計稿,我相信也不是一般人,只要他供稿的程序符合法律法規,用圖方也遵守國家法規,我不認爲這是有問題的事。

  反而想問,如果沒有商業圖片庫提供素材,全國各個機構單位如果要在平面設計裏使用國旗、國徽圖案,該如何獲取呢?都去現場拍一張嗎?

  我主要是將自己的照片按照要求上傳至視覺中國、東方IC等商業圖片庫平臺,基本上維權也交給他們負責。如有銷售,平臺會按月支付稿費,但稿費通常到帳會延遲一個月。

  但我不是全職攝影師,主要利用節假日閒暇時間,或工作相關的一些活動,拍攝具有一定時效性和熱點性的照片。另外一個拍攝機會是旅途中,將世界各地值得拍攝的地方拍下來,交給圖片庫去銷售。有一次在美國大提頓國家公園拍北美野牛,好幾百隻,近距離拍攝它們還是挺嚇人的一件事。

  我遇到過一些很奇葩的事情。有幾次我發現某國發生的一些重大突發事件,在視覺中國等平臺裏看到了由電視畫面截屏而成的圖片,我很好奇這樣的作品也可以算版權作品嗎?據我所知,有很多職業傳圖片獲利的人。

  你知道吧,遭遇盜版太多了。一次,朋友發給我一個微信大號的推送鏈接,說裏面有我拍攝的圖,而我並沒有收到圖庫銷售的信息,所以肯定是盜版了。包括今日頭條的文章裏,都有。不過好在許多類似的行爲已經被視覺中國追回。

  還有一次,我供職的公司收到了視覺中國的律師郵件,裏面用文檔列舉了數百張我們微信公衆號推送內容裏未經授權使用的照片,這讓我很震驚,因爲很多內容就是我編輯的。我當時使用360、bing等搜索引擎找到的那些圖,並不知道版權屬於誰,當這些推送發佈幾年之後,居然能收到維權投訴,不過我也非常理解,因爲我自己就是盜版受害者之一。很快,我們按照對方要求刪除了那些圖。

  很多時候,攝影師幾乎沒有話語權,合同也是格式條款,對於分賬比例,客戶明細,實時銷售記錄等,攝影師很難與之進行平等對話。我自己就發現很多次自己的作品已經在網上被檢索到,但圖庫遲遲沒有銷售記錄的情況。有些是賬單延遲,但有些我懷疑就是沒有給攝影師分賬(也可能是用圖方沒有給VCG付款)。

  真希望第三方版權機構參照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合法合理,公開透明,按合同辦事,遵守契約精神。

  相機差點被火燒了

  名字:花大姐

  職業:圖庫編輯

  從業年齡:一年

  我在媒體工作,平時外出採訪時拍攝較多,圖片類型多是新聞紀實,也會拍一些宣傳類圖片。

  現在因爲工作的原因,接觸到的都是圖片攝影師,發現被侵權的事情太多了,感覺大家都見怪不怪了,但大家每次遇到侵權,還是會用合理的途徑,去找到侵權的自媒體或者是官媒,要求給個合理解釋。

  比如,前段時間某地舉辦了一個攝影大賽,我們的攝影師在參賽作品裏,看到一個參賽者用他們諸多攝影師的作品去參賽,最後也只是聯繫了主辦方把圖片撤下,還是無法追究到盜取圖片參賽那個人的責任。

  我一直認爲圖片攝影師是一個時代的記錄者,一些隨手按下的快門或許就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發展進程。

  我最痛恨別人說我們是攝影家,這個名號被過度吹捧,導致我覺得有人說我這樣說我那樣,我就覺得別人在罵我,其實我就只是一個記錄者啊,拍紀實事件和一些手工技藝。

  有一次,我爲了拍攝砂鍋製作,把相機伸到火堆前,但是火堆是有蓋子蓋着的,結果師傅突然把火堆上的蓋子打開,大量氧氣一下衝進去,火苗忽然就竄了出來,相機差點被燒到。

  我會把攝影圖片像自己孩子一樣看待,畢竟有時候爲了一張圖片付出很多。也會挑一些拍的比較好的照片去售賣,這部分相當於是對我的慰藉,沒有人會一直去做一個虧本的買賣,要麼獲名,要麼獲利,一旦名和利都握不住的時候,肯定會有反抗的聲音出現。

  在售賣圖片方面,攝影師應該拿大頭吧……攝影師很苦的。

  日本雜誌給三張圖兩千多,國內給150

  名字:李想

  職業:攝影記者

  從業時間:16年

  攝影師的工作大多都比較辛苦,特別是新聞攝影師。我是娛樂類的新聞攝影師,比如拍攝一個電影節的紅毯,往往需要提前幾個小時去佔位置。

  10年前,曾經有一家日本的雜誌邀請我給他們拍攝了3張簡單的配圖圖片,然後給了大概2000多元的稿費,當時把我震驚了。要知道,國內類似的配圖,一張基本是50元。

  攝影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工作。目前國內的圖片代理商,據我所知和攝影師的分成大多都是六四分,攝影師拿四。以前都是五五分成甚至四六分。這對攝影師有點不公平。我的圖片被盜用比較多,但也沒太在意,因爲維權成本太高。

  照片價格越好的地方,獨立攝影師越多

  名字:丁述

  職業:時政雜誌攝影記者

  從業時間:十九年

  我個人認爲中國的圖片價格其實是處於世界下游的,對攝影師及其不友好。

  以前把照片拿給視覺中國,相當於版權他們負責打理,會省很多事情。每張圖大概能分60%不到,獨家授權是可以分到60%的,但是還要扣個稅。一個月也有1萬塊錢上下的收入。這兩年,我開始提高圖片的價格,調整策略,自己打理,寧可少賣一點。現在一張圖的價格,能夠到800-2000元。

  但這個價格跟國際比仍然是低的。我給Newsweek拍過一張照片,比一個跨版小一點,大概是人民幣8000元左右。

  因爲工作的原因,我經常買《時代週刊》和《衛報》的圖片故事,發現很多國外的獨立攝影師,就不是任何機構或者單位的人,《衛報》或者《時代週刊》買斷了他們圖片,然後又再授權給別人用。但是這樣一個獨立攝影師,這麼一個報道,短則六個月,多則三五年,拍出來大概也就是不到30張圖,做一個圖片故事,攝影師也能保持在中產收入的水平。

  價格越好的地方,越容易出現獨立攝影師。國內的環境很差,大量的攝影師還是依附於報紙雜誌這樣的單位,

  和國外相比,視覺中國對於中國的版權其實已經放寬的特別多了,只要買我圖,有的時候不標註,是誰拍的都可以,但是在國外這一點就決不可以。按照我對中國市場的判斷,一張照片大概是在一百美金左右,也就是六百多塊比較合適。

  視覺中國在法務上沒做錯什麼,現在它最讓人痛恨的地方是它的商業模式。

  照片被盜卻無法起訴

  名字:洋馬兒

  職業:報社攝影記者

  從業時間:十年

  我相信任何一名攝影記者或攝影師都不會認爲攝影是件輕鬆的工作。

  2018年8月,莫言,劉震雲等著名作家來貴陽參加中國漢學家文學家的一個會議,我爲了能拍到這些文學大咖不一樣的畫面,會議當天提前三小時到達他們居住的酒店附近,剛到酒店時,就遇見莫言與劉震雲在貴陽花溪迎賓館的梧桐大道散步晨練,兩人有說有笑沿着大道轉了幾圈。

  因貴陽氣候涼爽,即便在八月的炎熱夏季,莫言甚至不得不在加件外套參加晨練。我怕下他倆散步的照片後,隨即發在我們的新媒體客戶端上,瀏覽量相當的高。

  後來,我將他倆散步的照片發在我個人朋友圈裏,不到一小時,我的圖片即被省內其他媒體盜用,正準備投訴,結果發現是我的前任領導直接從我圈裏扒的圖,因共事時我與他之間關係還不錯,所以對這次的盜圖行爲,我也只能笑笑,不了了之。

  後來,貴州平塘天眼建設期間,我深夜拍了一張天眼星空圖,照片很美,結果在去年被省內一家知名蛋糕企業盜用做包裝盒設計,我決定起訴。

  在諮詢相關律師後,我明白這是職務行爲,得要報社出面維權纔能有效,而盜圖方也喫準這一點,對我的準備起訴持不在乎的態度,因爲他們知道,報社是不會爲這事打一場官司的,所以最後這事也不了了之。

  我自己拍的每一張照片,不管是工作中拍的職務行爲照片還是平時自己街拍的完全個人所以照片,它們都像我的孩子一樣,看到被人盜用,我會很難過。我希望市場可以尊重攝影師,尊重攝影師的每一張照片,攝影師要對照片呈現內容有敬畏之心,第三方版權機構等要對攝影師和照片心存敬畏之心。

  (應受訪者要求,除林宏賢外,其他受訪者均爲化名)

  石 燦

  關注資訊社交平臺、泛媒體領域

  添加時煩請註明姓名、機構、職務

  鐵 林

  關注資訊社交平臺、泛媒體領域

  添加時煩請註明姓名、機構、職務

  END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媒體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互聯網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