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1999年開始,那是旅途的起點。

01

1999年,韓寒年少成名。

17歲的他以《杯中窺人》拿下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

盛名之後的韓寒因期末考試七科掛紅而被留級,引發了全社會關於「全才」「專才」的激烈討論。

1999年的一個傍晚,我媽看完報紙後扭頭對我說了句「好好讀書,你不是天才」,我懵懂地點點頭。

這一年,在寧波一家銀行工作的安妮寶貝決意辭職。

家人不同意,她便離開家去了南京生活,改行做廣告。期間以「安妮寶貝」的筆名在網路上寫作,漸漸小有名氣。

1999年一切都是懵懂而美好的,

正如每個旅途的開始,充滿憧憬與期待。

02

六年後,旅途來到了綺麗的部分,生命的驚喜一一展開。

2005年的安妮寶貝剛剛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成員,我想這是她的高光時刻,夢想照進現實。

她的文字如同燈火照亮了無數少年彼時灰暗的青春,《八月未央》《彼岸花》《告別薇安》,清冷又覺醒的句子像是一種啟迪。

為什麼要再見呢。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

生活里常常有些東西突然變得沒有依靠,像海市蜃樓一樣,那麼恢弘壯大的觀望,剎那間就消失不見。

第一次遭遇夢想、愛情的我們,披著安妮式的招牌穿著:光腳穿帆布鞋,偏愛露出腳踝的棉布裙子。

當晚風拍打著裙邊掃到小腿上,覺得自己就是那個隨時會出走的女子。

也隨著安妮的文字懂得永恆不過是美好的祈願,離別才是人生不斷上演的橋段。

和人氣一同來的還有對安妮寶貝的謾罵:

三流言情小說,

矯揉做作脫離現實,

自戀病態

……

追捧與打壓同時襲來,安妮寶貝很「安妮式」地置之不理,如同她曾經對寫作下的定義:

寫作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就像一朵花開。

2005年的韓寒也站在了聚光燈下。舞台更大,觀眾更多。

當初退學時老師問他拿什麼養活自己,韓寒答:「稿費啊!」

他沒有妄言。

《三重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長安亂》包攬下暢銷書冠軍,成為一代人的青春符號,有著相對年齡較為成熟的思考。

與安妮寶貝的清冷憂鬱不同,韓寒像個老友,詼諧老辣。

我沒一會兒就睡著了,想,江湖真是如此平靜。走遠一點,蓋個房子,長安無事。

所謂的一切在於心中想為,而不是當前行為。

韓寒把對青春的憧憬和生活的寄望都在文字中寫了出來。

這一年,少年氣盛的韓寒有了新身份:「博主」。

快意恩仇,犀利直白的他吸引了大批粉絲。

同是少年,胸腔中有著相似的沸騰與熱望。

03

時間來到2008,「身份轉換」是這年的關鍵詞。

從前的少年大多離開家進入大學生活,稚嫩轉向成熟的拐角正是旅途的分割線。

26歲的韓寒在這一年以「賽車手」的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

2008年10月,韓寒奪得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珠海站國家杯冠軍「,在未來的漫長歲月里,韓寒一共拿過五個拉力賽車手總冠軍。

天才少年全速朝著自己的夢想賓士,光芒萬丈。

那時候朋友們聚在一塊兒聊天總是會提起韓寒,感嘆、膜拜之餘,韓寒對熱愛的堅持和對未知的勇敢,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留下了印子。

同樣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的還有安妮寶貝,2008年的安妮已經是一個一歲孩子的母親,她為女兒取名恩養。

巨大的身份轉變,讓這個鐘愛出離的避世女子寫出了更有溫度的文字。

白茶。清歡。無別事。

安妮寶貝變得柔和,歡喜。

也許是女兒打開了感知世界的窗,血緣讓曾經漂泊憂鬱的文字變得充滿煙火氣。

「她喜歡我做的蘋果派,土豆泥和雞蛋羹」,面對媒體聊起女兒的安妮就是一個洗手作羹湯的寶媽。

曾經鍾愛安妮寶貝式穿衣風格的少女們大多開始了戀愛,對方也許沒有「穿著白襯衫,乾淨而寡言」,但一定「讓人覺得可以依賴」。

04

2012年,猛地發現青春的旅途已經過了一半。

大學畢業不能再說自己是孩子,要學著做個大人了。

這一年,對韓寒,安妮以及所有偶像的關注都變少了,只聽說安妮寶貝在倫敦辦了書展,韓寒準備進軍互聯網。

早出晚歸,穿上廉價西裝和高跟鞋趕場各大招聘會。看著上司臉色,以職場新人的身份夾尾生存,讓2012變得有些艱難。

清晰的記得那個雷雨天,見完客戶的我沒有帶傘躲進路邊的711避雨。

擺弄著手機消磨時間,發現有個叫 「ONE·一個「的閱讀APP居然是韓寒創辦的,迫不及待的下載,閱讀,讀到雨停了,路燈亮起。

「一個」多麼適合2012年的我。

初入社會迷茫惶恐,每天一句話,一張圖,一篇文就能給心暫且鬆綁,喘口氣繼續趕路。

狂熱早已回歸平靜。

韓寒、安妮寶貝在時間裡變成了一同前行的夥伴。

路線不同,相隔甚遠,但能感受到力量。

05

2014年,相逢在旅途的更高處。

《後會無期》是32歲的韓寒給出的最好的禮物,韓寒選擇用新的方式與大眾對話,這年他被叫做:導演。

買票進場,黑暗中落淚,那種感覺與其說去看電影,不如說去看望一路走來的自己。

大熒幕上一切都在告別著,從心裡,從記憶。

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後一眼。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是克制。

做了父親的韓寒,不再犀利,擱淺批判,變得悲憫。

他曾在書里寫過,以後他的文章不會再討好任何人,除了自己的女兒。如果女兒喜歡,他願意生造一個世界給她,不要她被這複雜的世界欺負。

心底的柔軟,讓少年蛻變為男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電影大火,曾經的少年如今都已長大,在微博上熱烈的致敬韓寒,致敬平凡。

2014年同樣被熱議的還有安妮寶貝。

這一年她40歲,改名為慶山。

放棄了那個曾今「信手署下的女童般」的筆名。

「廣大天地,靜默如山「不知怎的,在看到「慶山」時在心裡念出了這兩句,心中有感動湧現。

正如訪談中慶山的回答:

當一個人不再輕易陷入悲觀、憤怒、敵意、妄念、不再封閉自己,不再對身邊的世界和人有輕率和粗暴的結論,不再覺得需要別人來寵愛和拯救自己,不再給予反擊、證明……我覺得這些表現都是成熟。

四十歲的慶山,人到中年。

她說這樣的年紀開始關注神性和更高遠的事物,這是生命的經驗和質感逐漸疊加的結果。

這一次,沒有人再用「矯情」,「頹廢」來形容她,標籤變為了「成熟」、「回歸世俗」,「開始接地氣」。

這一年,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被陳可辛看中籌備搬上大熒幕,沉靜的安妮也再次回歸大眾視線。

微博朋友圈裡大家激動地說:「一定去看,我欠青春和安妮寶貝一張電影票。」

06

2019沒有立春,老人們稱之為「寡婦年「,卻是旅途交匯的時刻。

1月里慶山發了新書,迫不及待地買來看。

闊別七年,慶山帶著更宏大的人生感受歸來,我帶著好奇在每個夜晚,清晨,路途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這本《夏摩山谷》。

讀書的過程,是與慶山對話,也是和自己對話。

她問自己,遠音,你在哪裡。

我在這裡。這裡是何時何地。這裡是此時此地。

活在當下,沒有遺憾,是慶山想說的話。

如果說18歲時我遇見了安妮寶貝,或許30歲才真正讀懂了慶山。

身體和心都在流浪的女子,在愛情中遍體鱗傷的女子不見了,眼前的女子面容平和,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天空沒有雲彩,地上風雪茫茫。花莢已經空空,心中而又珍藏。

我突然開始懷疑

開闊的真正原因

也許是自己走過的路

看過的風景

這個懷疑,在《飛馳人生》里得到了證實。

大年初一,《飛馳人生》的放映廳里有笑聲和沉默。

我坐在人群中間,被韓導又弄哭了。

曾經的賽車手被禁賽,潦倒嘗盡人間百態還像個傻子般地跟自己較著勁,往前沖。

當一個人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他才是真的過時了。

必勝絕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獻給你所熱愛的一切。

不是非得贏,我只是不想輸!

中年人的崩潰是無聲的,中年人的放棄是默然的。

曾經的少年如今面目溫和,

生活扔過來什麼都全盤接受,

可心底的那點堅持和熱愛才是我們走下去的勇氣。

電影的結尾,賽車衝出賽道沖向金色的太陽,韓寒在純黑的屏幕上寫下一句話:

獻給所熱愛的一切。

時間繼續,旅途綿長。

但如果沒有曾經的橫衝直撞,跌倒流血,怎會有今天的坦然一笑,和滿肚子的故事?

很想對你們說一句感謝,又覺得太輕,還是道句珍重吧。

珍重,願旅途終點我們再見時仍是少年,不悔當初。

珍重,為熱愛的一切拚命過,奔跑過,面對生活還能落淚和感動。

今日話題

韓寒和安妮寶貝,誰影響了你的青春?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camera(ID:camera2017)

微信搜索關註:camera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