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摩梭人不算一個獨立的民族,在國內的聚居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鹽源縣、木裏縣,和雲南省麗江市的瀘沽湖畔,通常認為四川境內的摩梭人屬於蒙古族的一支,而雲南境內的摩梭人屬於納西族的分支。

瀘沽湖、女神山和摩梭社會的神祕制度,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探祕。由於長期保持著母系氏族的社會關係,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和衝擊,當地的走婚習俗和成家習俗其實是同時存在的。

在傳統走婚習俗中,

青年男女在日間的集體勞動中互生情愫,往往通過唱歌、跳舞向對方表達心意,待雙方建立牢固的感情,男方會在入夜後偷偷潛入(摩梭人稱為「摩入」)女方「花樓」(即女方房間),與女方同牀後,天亮之前離開(「梭出」)。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撫養,男方不需負擔,但父親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親子關係。走婚的男女分手後,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進行走婚。

在成家習俗中,由男方到女方家裡提親同意後,會請當地東巴測算新人的屬相等,由男方宴請雙方父母親屬訂婚,男方會給女方父母帶禮物(摩梭人稱「旁巴」);通過看星辰、天氣請東巴決定結婚日期,連伴郎伴娘的人選也要與新人相合,往往是一人結婚全村參加;婚禮的程序比較多,但經濟上的往來卻很簡單。

不論是哪種方式,更多的追求感情,維繫家庭穩定,也許就是摩梭婚戀的所關注的吧。

每年農曆的7月25日(白露前後)的轉山節,也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天,摩梭兒女會在身著盛裝,帶上美酒佳餚,向他們心中的格姆女神山進發。生活在瀘沽湖畔的摩梭人,信奉格姆女神山的庇護,認為格姆山上的雲霧會直接影響當地的農耕在山腳祭拜過後,把準備好的「風馬旗」布條拴在樹上,喇嘛們則會吹響長號和嗩吶,人們在扎美寺僧侶們的念經聲中,面山叩拜。

在山腳下的格姆廟兩邊是用木材堆成的燒香牆,上面放上青松枝,每一個轉山的摩梭人到了這裡,撒上五穀,在松枝上放些蕎面,燒香叩拜,圍著女神廟轉三圈,邊轉邊撒五穀,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再插上竹竿,綁上金幡佛像,就是傳統的拜山儀式了。

祭拜過後,回到山下的「地盤」準備午餐,烤豬烤羊,打起酥油茶,烤出黃米粑。每年的節日都會吸引一大批的遊客,這時候隨便走進任何一「家」,好客的摩梭人一定會拿出好酒好菜,邀請你一同分享節日的喜悅與祝福。人們會唱著山歌吹起長笛,年輕的摩梭姑娘小夥子們手挽著手跳起舞蹈,矯健的騎手們還會在草原上賽馬競技,歡聲笑語直至傍晚時分。

瞭解更多民族旅遊資訊,歡迎關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旅遊網,帶你遊遍56個民族


摩梭人並不是一個民族,而屬於納西族的一支。現在這裡仍然是母系社會,一個家庭的家長是「老阿媽」,家中的主要事務基本都是老阿媽拿主意。目前,摩梭人中的年輕人仍然在實行走婚。不過,並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那種:一名女孩可以有好幾位男朋友,而且這些男朋友可以輪流進入女孩的閨房。

現在的年輕摩梭人,也是一夫一妻制。只不過女孩一般不會嫁到男方家中,而是男方到女方家中合房和探望妻兒。

外地的男性遊客也不要抱著非分之想去瀘沽湖旅遊,因為那裡的女孩其實很專一。不過,當地男士都是追求女孩的高手,所以女遊客們要多加註意。

摩梭人的節日包括:,祭祖節,祭牧神節,轉山節,轉海節、祭太陽神節、布穀鳥節、祭月神節、端午喝葯湯節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