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伴我们12年的《生活大爆炸》终于迎来了它的大结局。


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这部剧不仅是很多人的美剧启蒙,还在那个超级英雄电影尚未全面崛起的年代,为大家打开了一些欧美亚文化的窗口。



许多观众是从《生活大爆炸》里了解到,原来欧美的漫画也和日本漫画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青年文化,有着很大的市场和广泛的成年粉丝,每年的圣地亚哥漫画节更是全球欧美漫画爱好者的盛会……



而在国内,我们对欧美漫画的认知还是几乎为零,在大多数人眼里,包括漫威或DC超级英雄漫画在内的欧美漫画依然难登大雅之堂,是小孩子或大孩子的消遣娱乐读物。


所以,欧美漫画真的肤浅、简单,和文学、严肃、思想、深度、艺术无关吗?


“我想,有这种想法的人,你的偏见大概太严重了,你太小看了漫画的潜力。”道长在《一千零一夜:第115夜:地球上最聪明的小子》如是说。



在这期节目中,道长不遗余力地给大家安利了两本来自欧美的漫画书:克里斯·韦尔的《地球上最聪明的小子》和阿特·斯比格曼的《鼠族》。


为了消弭偏见,道长特别指出,它们不再算作是“漫画”了,而是归属于一个新的名字——“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


《地球上最聪明的小子》内页


同样是色彩、线条、分格、对话气泡的画法,为什么一定要给这类漫画起一个新名字?


一本漫画书,为什么能被道长称为“经典作品”?


这两本快要被道长翻烂的漫画书,究竟有着什么样魔力?


1.

一场由《鼠族》,

引发的漫画命名史上的焦虑


在节目中,道长特别提到了一本一经出版、就引发了整个美国文学界和漫画界大讨论的图像小说:阿特·斯比格曼的《鼠族》。



一本漫画书的出版,为何能掀起全美漫画界和文学界的大讨论?顺带引发了一次漫画命名史上的大事件?


因为,这本漫画优秀到连《纽约时报》也想刊载,但却无法将之归类;严肃的普利策奖也想颁奖给它,却也挠头,不知该授予它哪个奖项。


造成这一切困扰的源头,是因为《鼠族》是一本非虚构类的自传体漫画


虽然在漫画中,作者阿特·斯比格曼使用常见的象征手法,将二战中的犹太人画成老鼠、纳粹画成猫。


但是,所有情节、人物、对话,都是作者根据自己从奥斯维辛幸存的父亲的口述、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之后创作完成的。如果内容稍有偏颇,就会有人指责他父亲在撒谎。



因此,这就需要作者斯比格曼用完全客观、冷静的视角,按照口述稿还原自己的父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和求生的全过程。


在漫画中,不存在刻板的残暴的纳粹军官、可怜的犹太人,也缺乏常见的强戏剧冲突,只有求生的欲望。


比如,讨好纳粹军官,为了获得额外的食物;学一门手艺,是因为有手艺的人犹太人不会被先处死。


在漫画《鼠族》中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圣人,也没有民族主义者,只有想在排队领汤时,抱有小心机的普通人。


虽然没有想过“出卖同胞”这样的黑暗心思,可是,一切都都是灰色的。


最后,作者的父亲从奥斯维辛幸存,来到美国,漫画中有一句念白:“他赢得了生存,却已不会生活。”



这样一部作品,在1991年正式出版后,立即成为美国当年的畅销书,并颠覆了所有人对“漫画”的既有认知,很多严肃文学期刊都给予了这本漫画极高的评价。


《纽约时报》更是将这本漫画《鼠族》放进“虚构类排行榜”,作者写信去抗议:我这不是虚构作品,而是纪实作品。


1992年,普利策奖也想颁奖给《鼠族》这本漫画,但是也苦于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奖项。因此在当年,特意为这本漫画设立了一个“普利策特别奖”。


这是历史上,漫画作品首次站上主流文学的颁奖台。



《鼠族》引发了一场漫画命名史上的焦虑。


也正是从这部漫画开始,这类具有极强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漫画作品,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图像小说,以此区别于低龄、浅白的儿童漫画作品,逐渐成为北美图书市场广受欢迎的一个图书/漫画子类型。


2.

在法国

漫画被称为“第九艺术”


相比起北美,漫画在法国的地位,也许是最高的。


在法国,漫画被称为“第九艺术”,对漫画艺术性的重视,源自法国艺术殿堂卢浮宫。


从2003年起,卢浮宫每年都会邀请一位漫画家驻馆进行“卢浮宫主题漫画创作”,这个项目名叫“BD Louvre计划”,中文名译为“当卢浮宫遇见漫画”。


BD是法语bande dessineede的缩写,是指精装的、具备一定审美的漫画作品,也即“图像小说”在法国的叫法。


被卢浮宫邀请的漫画家,除了闭馆后可以在卢浮宫内自由走动,还被允许进入一些平常不对外开放的展厅,只要创作的漫画与卢浮宫有关即可。


目前卢浮宫已经邀请过的漫画家有:《JOJO》的作者荒木飞吕彦、《孤独美食家》作者谷口治郎,《恶童》的作者松本大洋等。


日本漫画家谷口治郎「BD Louvre计划」作品


日本漫画家松本大洋「BD Louvre计划」作品


漫画能在法国能拥有极高的艺术地位,也许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法国国宝级漫画家墨比斯。


3.

墨比斯

一个撬动了整个日本动漫界和科幻世界的大师


墨比斯的漫画名篇《阿扎克》,整整影响了一代日本漫画家,直接催生出了宫崎骏的《风之谷》、大友克洋的《阿基拉》等作品。


宫崎骏是这样评价墨比斯的:“1980 年我接触到墨比斯的《阿扎克》,那简直是一种巨大的震撼。不仅我这样想,所有的日本漫画家都被这部作品深深震撼。我的《风之谷》就是向墨比斯的致敬之作。”

 

尤其《风之谷》中那个骑乘白色飞行器的女孩娜乌西卡,和墨比斯笔下的白色孤独骑士阿扎克极其神似。


上图为宫崎骏《风之谷》;下图为墨比斯《阿扎克》


而作为对宫崎骏的回应,墨比斯也为自己的女儿取名为娜乌西卡,这正是《风之谷》中女主角的名字,娜乌西卡也被称为宫崎骏笔下最完美的女主角。

 

2004年,宫崎骏和墨比斯,联手在巴黎的造币厂博物馆举办了双人画展。



以《JOJO的奇妙冒险》而闻名的荒木飞吕彦,也自称是墨比斯的忠实粉丝,他说:“在我生活的年代,墨比斯站在大友克洋和鸟山明身后,所以我相当于是他的徒孙吧。”


墨比斯的另一部科幻漫画作品《漫长的明天》,则直接撼动了整个科幻界。



在《漫长的明天》中,那些垂直的摩天大楼、飞行的汽车、机器人警察、变异外星人、各类输送管道、发射塔、废弃的城市角落,都被视为是“赛博朋克”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影响了很多后续的科幻作品,《机械战警》《神经漫游者》《攻壳机动队》都在此列。


《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就曾将自己电影中迷幻、绚丽、压抑的未来城市归功于墨比斯这部作品。


被视为科幻电影之父的乔治·卢卡斯同样深受这部作品影响,在他的代表作《星球大战》中,帝国探测机器人的形象,跟墨比斯《漫长的明天》中的一个不太起眼的机器人一模一样。



吕克贝松《第五元素》的致敬更为直接,当女主角从高楼上纵身跃下的时候,她周边快速跌落的垂直城市、漫天飞翔的空中汽车,几乎就是《漫长的明天》的原景重现。



只是由于国内引进欧美漫画/图像小说的滞后,导致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墨比斯的学生们的作品。



而现在,你不必再有这种担心了。看理想刚刚上线了全网第一档详解欧美漫画/图像小说的节目《漫画实验室》。


我们为此找来了国内欧美漫画资深研究者、欧美漫迷心中的“陶大大”陶朗歌。


他不仅是欧美漫画推介博主,还是国内欧美漫画出版社“后浪漫”常年嘉宾及主持人,三里屯“复调”美漫书店常驻沙龙主讲人之一。



在这个节目中,主讲人陶朗歌会用30本漫画,从创作背景、故事内容、作者轶事、叙事手法、艺术创新、文化意涵……等等方面为你做全景式的欧美漫画解读。



纽约时报曾经评价《鼠族》为“这是用小小的画讲成的一个大故事”,而我们也想把漫画这种相对陌生的表现形式,以及一张“小画”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在《漫画实验室》这个节目里呈现给各位。


读完这三十本漫画的体验,绝不亚于观看或阅读任何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或电影,请和我们一起,进入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欧美漫画世界。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即刻收听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也可订阅《漫画实验室:30部经典欧美漫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