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在“新四化”的轉型上,央企一向被詬病動作遲緩,東風汽車集團(下稱:東風公司)正努力打破這一固有印象。4月2日,東風公司與華爲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爲)以及湖北省襄陽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智行隆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聯合優勢,把襄陽打造成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智慧出行和智慧物流創新試驗區,以及智慧交通標杆城市。而在10天前,東風剛剛宣佈與長安、一汽合資組建出行公司,展開汽車共享方面的探索。

  由於涉及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智行隆中”項目的實現有賴於V2X、5G等前沿技術的佈局。在本次戰略合作中,合作三方將各自發揮優勢。其中,東風公司將發揮在汽車硬件、無人駕駛技術以及檢驗檢測方面的優勢;華爲則將從車端(車載通信、車載計算)、路端(5G及C-V2X車路協同)、雲端(雲數據平臺)等方面出力;襄陽市將發揮其區位優勢和現有汽車產業佈局的特點,爲此次戰略合作提供可靠的場地及政策支持。

  橫向來看,“智行隆中”項目與一汽正在長春打造的“紅旗小鎮”類似,後者是一汽集團在2018年紅旗60週年慶典上提出的,計劃將小鎮打造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生活的融合樣板。此外,北汽集團也於2018年宣佈在北京順義打造北京越野智能網聯汽車特色小鎮,彙集產業鏈資源,推廣北京越野車的品牌文化。與“紅旗小鎮”和“北京越野小鎮”不同的是,東風公司在“智行隆中”項目迅速確立了與通信公司華爲的合作,這種確定性或將加快項目的建設進程。根據現場介紹,到2023年,“智行隆中“將完成3.0的版本進化,實現項目整體智能化目標。

  在汽車”新四化“的行業趨勢下,探索智能網聯是東風公司在未來競爭中領先的必選項。在2019年初的東風公司媒體溝通會上,東風公司表示接下來將在新能源、新出行、智能網聯等新事業領域投資共計投資200億元。其中自動駕駛投入60億元,出行服務投入40億元,網聯汽車投入20億元,新能源汽車投入80億元。

  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包括東風公司在內的多家車企已經擁有L3級甚至更高的自動駕駛技術,但是受制於複雜的交通環境和交通法規,加上高昂的製造成本,這些無人駕駛車輛無法在道路上應用和普及。“一輛普通的20萬的車做成智能駕駛車,成本會到六七十萬。目前激光、雷達包括一些算法和芯片處於實驗階段,還屬於培育期。”尤崢表示。而與華爲、襄陽市政府的此次合作或將加速無人駕駛的應用進程。

  尤崢介紹,一方面,襄陽的城市交通相對北上廣沒有那麼複雜,對做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十分有利,未來東風和華爲合作的無人駕駛車不僅可以在封閉園區內測試,還有可能開放道路測試。據悉,襄陽既是東風公司重要的輕型商用車、中高端乘用車、新能源汽車、關鍵總成製造和檢驗檢測基地,同時也是華爲雲計算數據中心所在地。另一方面,在此次合作中,造價昂貴的5G設備、V2X設備均由華爲提供,解決了目前5G設備因價格高昂難以應用的問題。

  而對華爲來說,與東風公司等汽車企業合作是其5G技術推廣應用的最好途徑。據瞭解,在科技公司推出5G以來,由於普通手機消費者對其需求不高,加上基站的造價高昂,很難找到買單的目標客戶。而汽車無人駕駛及智能網聯均需數據的極速傳輸,5G的網絡環境變得必要。據悉,雖然在此次合作中,華爲公司、中國移動免費提供5G基站,但隨着項目的聚攏效應以及無人駕駛的大規模應用,華爲5G基站或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通信公司對這個項目的熱情都很大,非常積極地參與進來。“襄陽市副市長李德璋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襄陽市政府也有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計劃。2018年,襄陽的政策銷售接近40萬輛,同比增長23.4%,汽車產值達到2160億元,汽車產值佔整個工業的比重達到36%,汽車產業是襄陽的龍頭產業。但隨着汽車市場進入結構調整,只依靠汽車銷售已經不能支撐其快速發展的目標。而“智行隆中”戰略合作項目或將爲襄陽市汽車產業賦能,帶動地方的科技和經濟快速進步。據悉,目前襄陽達安汽車無人駕駛檢測中心就已經吸引了宇通客車、東風商用車等車企參與進來,未來還可能有更大的商機。

  此次發佈會上,東風和華爲還聯合展示了一輛具備L4級別無人駕駛功能的概念車——Sharing-VAN。這款車是東風公司與華爲一起打造的面向未來的出行服務平臺,華爲爲它提供了車載計算平臺、車載通信以及基於未來的5G智能網聯平臺。與東風汽車聯合打造汽車加重了業界對於華爲要造車的猜測,在採訪現場,華爲技術有限公司汽車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何利揚對此提問未置可否。而在更早之前,華爲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爲永遠不會造車,但是會通過做車聯網模塊幫助車企造好車。不過,有業內人士笑稱,華爲此前也曾一再聲稱不會造手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