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林立青

到底工地現場都聽什麼音樂?這其實是能和工人們交心的好話題。

工地現場會有相對應的音樂,尤其是年輕勞工。搭配工地現場已經接通的臨時電,許多師傅會各自放起自己喜歡的音樂。我剛進工地現場時,流行的是手提音響,現在常見的則是可以接手機孔的單體喇叭,這些都是在巡視工地時,能從音質開始找話題的可愛小物。

至於音樂品味,則有年齡之分。年齡不同,母語習慣不同,音樂選擇就全然不同,例如江蕙和陳雷的歌常是工地現場夫妻檔必有歌單,有時還會一路哼唱回家。秀蘭瑪雅則有時候會成為跨族羣的共同音樂,我是因為許多和原住民結婚的夫妻檔聽這首歌時,才驚嘆於這位歌手居然臺語講得比我流利許多。我在工地遇過的原住民通常不吝展現歌喉,開嗓技驚四座大有人在,甚至乾脆下工後還在工地吹起口琴。

另外,伍佰和謝金燕可以橫跨廣大年齡族羣和不同品味,這些歌曲或有意境或有深情,也因為這兩人的演唱會始終接連開辦,還能衍生「你或是你身邊的有沒有搶票聽過」的話題,甚至會就「票價好貴或是好值得」討論不停。

當一羣小男生在一起時,則會有兩種極端歌單。第一種是「玖壹壹」這樣具有男性主觀意識的音樂配合大喇叭炸開整個工地,第二種則乾脆放起了黑Girl或是豆花妹的口水歌,兩種共同特色是輕快無比,隨著旋律洗腦起來。當然也有帶了女友來後,轉身一變成為工地文青,硬是要放五月天、曾沛慈或者宋東野。

這些都還令人聽得懂,最令人感到困惑的音樂其實還是那些出現在工地的移工。他們仰賴手機程度遠比臺灣人嚴重,手機裡的歌單琳琅滿目,既有能炸開所有人的音樂,當然也有他們的當紅樂團。一旦他們聽起只有自家人才懂的音樂,就更添加神祕了。

身為工地的管理者,我會在工程期將完工之時從音樂判斷每個工班的位置。同時聊一下音樂,那是一個永遠可以先稱讚對方品味的話題。(《如此人生》作家)

  • 林立青。(林立青提供)

    林立青。(林立青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