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父母不全家庭裏的孩子會如何如何。。。實際接觸的朋友中,單親未見太多異常。也可能人家犯不著和我說內心的苦悶吧。

如果。一個孩子,還在學說話階段就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和姥姥家家人關係也很好。經常走動。被大家照顧寵愛,只是父親這個角色是缺失的。。。。。。。

不要噴。嚴肅討論。好吧,不那麼嚴肅也行。

母親在離婚。父親中年遇見真愛拋妻棄女我們以後討論。


沒有「父親」這個概念。

至於別人提起時,無喜也無悲。

但是明確知道自己性格中有某方面感情缺陷。

一句話總結活成如今陽光樣的我:堅強又樂觀,敏感又脆弱。≥﹏≤
不請自來,從另一個相關問題的鏈接下面穿越過來的。

體驗就是??挺好的吧。父母離婚後我的生活更幸福。

我的人生要感謝我的媽媽。總有人說好像婚變會讓一個女人性情變得如何如何還有為母則強什麼的,其實我想說從我的觀察角度來講不是這樣的,你的性格在前二十多年其實已經固定了,後面的事只會有部分影響,但是性格中核心的部分是不會變的,它會貫穿你的一生。小時候我的爸爸一直是那種不是很關注家庭的人,他很懶,除了工作之外家裡的事情都是得過且過,他不歧視女兒但是也不喜歡教導小孩,所以在父母沒有離婚的前十年我對於父親的概念也是很模糊的,沒有發生離婚之後突然少了一個家庭角色這種感覺。我媽媽是個很注重生活品質的人,所以生活裏還是經常會有爭吵,不過媽媽從來不會和爸爸當著我的面吵架,擔心我的性格會受影響,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後來孩子的性格慢慢的就變得懦弱。感謝我的媽媽沒有讓我變成這樣。這麼磕磕絆絆的過了十年,十年裏再怎麼迴避我還是有趕上過父母吵架的時候,但是媽媽從小就喜歡和我談心,她從來不會把我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如果我碰上他們吵架她會事後用我聽得懂的話給我解釋緣由,讓我免於恐懼和擔心。後來婚姻裏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問題,在我十歲的時候父母協議離婚了。這件事我真的要感謝他們兩個人當斷則斷,否則生活不知道要糟糕到什麼地步。當時家裡的氣氛已經很僵了,雖然他們不當著我的面吵架可是我又不傻,家裡有沒有愉悅的空氣我還是能感覺到的,當時我甚至是盼著他們早一點離婚,這樣對我們三個人,對父母各自的家庭都是一種解脫。離婚之後媽媽第一時間告訴了我,那個時候真的是覺得家庭內外充滿了愉悅的空氣了233離婚之後媽媽也沒有像有一些故事裡那樣變得性情喜怒無常或者很依賴人,她性格里自始至終的平和與堅強讓她變得更好了,省掉了爭吵的時間,她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從來不認為女人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庸,所以結婚也好,生孩子也好,離婚也好,這些都沒有改變她。而且受她自己的家庭教育影響,她一直都非常注重和我交流,她會很理智的和我分析離婚的緣由,會告訴我即使離婚了我們還是照常過日子,家庭裏沒有爸爸出現也不等於我很可憐,講了很多很多,所以我是真的不覺得單親怎麼樣,因為我的生活真的沒有因為父母離婚而變糟,相反,它變得更好了。

媽媽有了更多時間來打理生活和陪伴我,她像以往那樣在我去琴行學樂器的時候坐在外面和別的老師聊天,順便玩一玩自己看著好玩的樂器233;她像以往一樣和我一起讀一本書,為了裡面的角色討論的不可開交;她開始有心情在外面買了鮮花拿回家插好;她買了漂亮的裙子,穿的時候還嘲笑我膚色太黑穿不了鮮艷的顏色;她讓我教她學游泳,去之前一臉焦慮的問我她穿著泳衣會不會露出腰上的贅肉;現在愛上了鋼琴和畫畫,每次回家都拉著我講她的老師教了她什麼新曲子,迫不及待地談給我聽。媽媽是個很可愛的人,她沒有因為離了婚就心如死灰的變成除了孩子什麼都不管的嘮叨婦女,也沒有覺得生活中沒有男人過不下去,急急忙忙把自己嫁掉,她首先是讓我們過得開心。相比之下我也有兩個阿姨離婚了,但是一個總是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裡和前夫糾纏不休,一個急急忙忙的嫁人又後悔,反倒是媽媽這個不急著嫁人的過得最開心。

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拋開經濟問題談生活都是耍流氓,媽媽在國企工作,離婚的時候有車有房,這些讓她免於為生活奔波的痛苦,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出「我一個人帶孩子也能過得很好」這種話並且真的做到,老家有個表姐講了十多年離婚還是拖拖拉拉離不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沒法解決。而且媽媽家裡真的超級好,姥姥變著法給我們做好喫的,舅舅小姨擔心媽媽錢不夠用,即使媽媽說了錢夠花他們逢年過節也會給我超級大的紅包,平時也經常給媽媽塞錢,媽媽過意不去就經常帶著表哥表妹買衣服,幫小姨照看孩子什麼的,因為家裡氣氛好,所以我是個不缺愛的小孩,沒有因為父母離婚就孤苦伶仃沒人疼。所以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可能和其他答主不太一樣吧,因為我和媽媽是真心實意地認為離婚之後我們的幸福度提高了幾個指數級,現在讓我回憶我的人生,前十年是晦澀不清的,反而離婚後的十年鮮活美好,讓我們母女倆覺得生活無一處不美。離婚後的十年一直有人給我媽媽介紹對象,媽媽從來不瞞我,也會跟我講被介紹的人條件如何,我覺得不錯的還會鼓動她試一試,不過她不著急所以可以慢慢體會,十年裏不滿意的都拒絕了,因為她始終覺得她的目標不是為了嫁人,她不是為了一定要有個丈夫,而是希望能找到一個讓她覺得更幸福的人。最近終於遇到了一個她喜歡的也喜歡她的人,不知道寒假回家的時候會不會參加婚禮呀。


年幼時會喫香。並不是因為他人同情 是你會在很小就會察言觀色 就會考慮他人感受 而這在人生初期的交往中 給我帶來了同學們的喜愛 【幾乎是所有同學 但玩的比較好的就幾個】但隨著年齡增長 和環境的變化 這種揣測他人心思、近於取悅他人的做法 會讓自己很累 甚至懷疑自己 【這也可能和我母親有點關係】因為人也不單純了 關係也亂了 人也懶 都不想從頭去認認真真接觸一個新的人。除此之外 其實影響最大的【作為女生】我認為是擇偶問題 因為我是自幼喪父 我基本上不清楚來自異性的 真正的愛 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在選擇對象的時候 有些東西其實不是關愛【比如我曾經一個男朋友不許我和異性說話 有兩次動手砸了我】卻被我誤解 。但這些不細想追究原因的話 生活其實並無大礙 反而因為性格比較溫和 會比較受人喜愛吧

這個答案我編輯了挺久,終於覺得編輯的差不多了。

不是人家沒有對你說,是本來人家就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 一般情況下,只要我不跟人講我的家庭,根本沒人能想到我是沒有父親的,因為我很正常呀,我小候後得到的愛並不比正常家庭少,朋友們也都很喜歡我。講出來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對方都會很驚訝,有時候也會有人問:人家都說父親去哪了,我直接說沒有,好奇怪。沒錯,我沒見過他,跟沒有沒什麼區別,還是沒有比較符合實際。

為什麼會這麼正常,可能是沒有對比的原因,這一點真的很重要,也可能是環境的原因,北方的父親大多和子女交流不多,就算我看見有別人家的父女在一起,他們之間沒有交流的話,對我也沒什麼影響和刺激,就算是親戚也是這樣,所以這方面還真的是沒有太多對比引起的刺激。就好像你們家天天喫蘋果,我們家天天喫西瓜,但是蘋果並不經常在我眼前晃悠,所以我喫西瓜一樣可以長大,只是看見蘋果的時候會覺得很新奇,恩,「新奇」這個詞用的很好。所以有時候看電影什麼的遇到那種父女情的會覺得很震驚,就好像第一次喫榴槤那種震驚,感覺真尼瑪好喫,可是榴槤又不能天天喫,喫不到又不會餓死,又不是生活必需品,父愛對我而言同理。

往深點挖,就是我所得到的愛和我自己提供給我自己的能量足以支撐我成長,缺的那一份父愛並不會影響什麼,額,其實要說完全沒有影響也不可能,比如說,有時候夜深人靜,人的情緒就會比較敏感脆弱,有時候就會往這方面想,如果有了父愛會怎樣怎樣怎樣,然後就會覺得有點失望情緒低落什麼的。但是我覺得正常家庭的孩子應該也會有類似的情緒,打個不客氣的比方,很多單身男女深夜的時候也會想東想西,想男想女,所造成的情感波動程度其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不同方面不同類型的情感而已。

最後,我想說,每個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樣,不身處其中,永遠無法感同身受,也許這輩子我都不會去找他,也許沒準我哪天突發奇想去踹他家房門,這都不重要,我來到這世上是為了感受著世界上我所喜愛的事物,它們能夠帶給我快樂,這就夠了。

以上。


會特別渴望父愛,會很敏感,外表雖然沒什麼,但內心經常很痛苦,尤其是夜深人靜躺在牀上的時候,會經常想著假如父親還在該有多幸福!沒有父親的童年,對女孩子來說,無論以後的人生多麼幸福,總還是會有不幸福的感覺。特別是在小時候因為沒有父親導致家庭經濟困難而使得母親由於生活的艱辛經濟的壓迫而脾氣暴躁經常無端打罵,因為沒有父愛而缺少了母愛,這是個悲劇。當別人都說你母親很不容易這麼多年辛苦拉扯大你們,你母親很能幹,以後長大了要好好報答之類的,我知道她不容易,可是她除了把我們養大,從沒有跟我們好好溝通沒有關心過我們,只知道一直強調她多麼厲害多麼不容易我們多麼不懂事多麼不如別人的孩子,她的強勢帶來的是我們與她的疏遠,看著別人家的女兒跟母親有說有笑互動很多,我們幾個好像都是在學校就是偶爾打個電話回家講幾分鐘就沒什麼好講了。所以每每想到這些,我就在想,假如父親還在,我們一家一定不會是這個樣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