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二丫和喬佛裏?你不是一個人。《權力的遊戲》中出鏡角色達到數百人,“臉盲”的觀衆或許會感到很困擾;而在研究人員看來,劇集提供了一個研究人臉識別機制的好機會。

  本文由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認知心理學講師Christel Devue、副教授Gina Grimshaw 撰寫,介紹如何利用《權遊》設計人臉識別實驗。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來源 theConversation

  撰文Christel Devue,Gina Grimshaw

  翻譯 祖瑋佳

  編輯 戚譯引

  《權力的遊戲》中有着身份迥異、甚至性別都不同的兩個角色:一個是令人憎鄙的虐待狂喬佛裏·拜拉席恩(Joffrey Baratheon),由傑克·格雷森(Jack Gleeson)扮演;另一個是討人喜愛的“二丫”艾麗婭·史塔克(Arya Stark),由麥茜·威廉姆斯(Maisie Williams)扮演。把喬佛裏的照片當成二丫(或相反),這可能是最經典的臉盲案例之一。

  格雷森(左)vs 威廉姆斯(右)。| 圖片來源:Wikipedia

  誠然,測試中的格雷森照片上是顯眼的深色頭髮,而不是扮演喬佛裏時的金髮。但即使如此,哪怕不考慮別的,這兩位演員性別都不一樣啊。

  在我們利用《權力的遊戲》角色設計的新型人臉識別測試中,這只是失敗案例之一。多虧了劇集提供的樣本,我們的研究表明,熟悉面部並準確地識別一個人是個複雜的過程。(相關論文已經於去年 9 月發表在美國心理學會旗下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上,

  點此閱讀

  預印本。)

  面部識別沒那麼簡單

  人類作爲羣居動物,識別他人的面孔是一項相當重要的技能。這件事做起來似乎毫不費力,實際上卻存在着巨大的個體差異。有些人甚至無法通過臉分清自己的家人,患有實際意義上的“臉盲症”;而有些人號稱“認臉超人”,聲稱對人臉過目不忘。後者的人臉識別能力似乎絕對可靠,安全和執法機構也在尋找並試圖僱傭這類人。不過認清這類人的能力極限也相當重要。

  作爲研究者,我們注意到現有的人臉識別測試存在重大侷限。一些實驗通過辨認名人來測試受試者的人臉識別能力,被辨認的名人包括政治家、運動員、演員和音樂家。但事實上,受試者對這些名人的熟悉程度各不相同,導致在人臉識別失敗的時候,我們難以判斷這究竟是因爲被試自身人臉識別能力較弱,還是因爲他們對該名人不夠熟悉,或者僅僅只是對該名人所在的領域不感興趣。

  其他實驗則用受到嚴格控制的陌生人面孔進行測試,這些面孔去掉了髮型,不戴眼鏡與其他裝飾品,受試者在實驗室中對這些面孔進行熟悉。但是這似乎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熟悉人臉的方式差別相當大。在生活中,我們並不會刻意記住別人的面部特徵,而是在不同的場景下見面次數多了,才記住別人長相的。

  傳統測試的這些侷限讓我們轉向了《權力的遊戲》。這部劇的粉絲已經接觸劇中人物好幾年了,而且隨着劇情的發展,劇中人物的年齡增長,髮型也有所改變,比如“色後”瑟曦·蘭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前期是金黃的長髮,後期是短髮;也有角色長殘了(此處請自由聯想)。本文作者之一(Christel Devue)自認爲人臉識別能力不錯,至少從標準的實驗室測試結果看來是這樣,卻發現自己在看劇時總是分不清那些長得很像的角色。

  幾季《權遊》過去,這些角色已經陪伴粉絲好幾年了。圖片來源:AAP, CC BY-SA

  把《權遊》當成研究工具

  當我們進行測試時,《權力的遊戲》已經上映六季,有數百位演員出過鏡了。而且這部劇有相當一批忠實粉絲,因此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相當豐富的信息,從而設計嚴格控制變量的實驗。

  例如,一些粉絲計算了劇中每個出鏡演員的熒幕存活時間,這可以用來計算出鏡演員對粉絲的曝光水平。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確認這些角色領便當的時間,因此可以計算距離粉絲上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他們經過了多久。

  一共有 32 名被試參與了實驗,他們都看完了六季《權力的遊戲》,並且只在該季上映時看過一遍。選用這樣的被試能夠保證所有角色對他們的曝光率大致相同。而且這些被試都沒有看過喬治·R·R·馬丁(George R. R. Martin)寫的原著小說,因此他們沒有其他熟悉這些角色的渠道。

  席恩·葛雷喬伊(Theon Greyjoy),後來又叫做“臭佬”,扮演者爲英國演員阿爾菲·艾倫(Alfie Allen)。他在劇中有時會留鬍子,而這種相當微小的改變也可能讓人認不出他。圖片來源:AAP, CC BY-SA

  實驗包括 90 張出演《權力的遊戲》演員的頭部照片(非角色照片),所涉及的演員按照對被試的曝光程度(也就是出鏡率),分爲主要角色、次主要角色、配角和龍套四個等級。這些照片和另外 90 張陌生人的頭部照片混在一起,讓被試進行辨認。被試需要判斷自己是否見過照片上的人,爲自己對答案的肯定程度評級,並嘗試辨認出演員,給出其劇中角色的名字或本名。

  一半的被試看到的演員照片和他們在《權遊》中扮演的角色造型相似,另一半被試則要面對與劇中造型有所差異的演員照片(比如改變髮型、鬍鬚、妝容和眼鏡)。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簡單的髮型變化或僅僅是時間流逝都會讓被試識別失敗,不管什麼曝光水平,連那些被試們幾年來反覆看到的主要角色都無法倖免。

  人臉識別的侷限

  被試中沒有人能認出來所有的演員,能力最強的那些也不行。成績最好的被試認出了 80% 的演員,但是這位同時也錯誤地認出了大約 50% 的陌生人。擅長人臉識別的人不同於普通人的地方在於他們能更準確地將新面孔判斷爲陌生人,而不是能認出更多的熟人。

  一些十分自信的被試給出了相當不準確的信息,同時其他不怎麼確定自己對不對的被試卻幾乎次次命中答案。也有一些被試記不住太多名字,給出了非常令人費解的角色描述。

  喬佛裏和二丫不是唯一一對“跨性別撞臉”的。劇中扮演“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情婦的演員是西貝爾·凱基莉(Sibel Kekilli),她的一張短髮照片被幾個被試認成了劇中布蘭·史塔克(Bran Stark)的扮演者 艾薩克·赫普斯戴德-懷特(Isaac Hempstead Wright)。錯認常常基於表面特徵,比如髮色、髮型、鬍鬚或者頭型,這充分說明瞭這些表面特徵在人臉識別中的重要程度。

  凱基莉(左) vs 赫普斯戴德-懷特(右)。圖片來源:Wikipedia

  儘管隨着曝光率的上升,成功識別的比率也會上升,但實驗表明,曝光率對識別率的影響遠遠不及常人對粉絲的預期。事實上,辨識錯誤在所有曝光率等級的演員中都有出現。只有最主要角色被正確辨識(identified)、說出姓名的頻率比僅僅被識別(recognized)的頻率要高。而節目中鏡頭寥寥的“龍套”則從來無法被正確辨識,也很少被識別,儘管他們的短暫出場可能造成過相當強大的“輸出傷害”(其中一個是“血色婚禮”的始作俑者)。受試者對這些“龍套”的熟悉程度只比陌生人高一點點。

  這項研究有着相當重要的實際意義。犯罪分子只要經過簡單僞裝就有可能逃過控告,很多無辜者卻因目擊證人的錯認而被判有罪。

  我們的研究證明,基於短暫曝光的面部識別錯誤率很高。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目擊者的確信程度並不能可靠地表明他們是否看到了自己真正見過的人。此外,雖然“認臉超人”確實對執法機構做出了有益貢獻,他們也並非絕對可靠。

  最後,對於正準備看《權遊》最終季的人來說,爲了確保自己能認出誰是誰,避免發生任何混淆,或許可以先把前幾季重溫一下 。

  友情提示: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將於美國時間 4 月 14 日晚首播,留給你“複習”的時間不多了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