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


01
道德好比一个淑女



道德不是孤立的现象。社会要有好的道德状况,离不开法治和信仰。道德依靠他律和自律,法治强化了他律的力量,信仰提高了自律的觉悟。道德好比一个淑女,她的力量太单薄,需要法治做她的卫士,她的觉悟不够高,需要信仰做她的教师。中国最需要也最欠缺的是法治和信仰,惟有建立以保护个人自由为最高原则的法治社会,鼓励以个人灵魂追求为实质内容的多元信仰,中国人的道德状况才会变好,也一定会变好。



02
同情以尊重为前提



同情好不好?亚当·斯密和叔本华说好,视为最主要的道德,尼采说不好,认为会损害被同情者的尊严和痛苦的价值。我的看法是,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不妨结合起来。一方面,作为个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要尽量自己忍受和解决,不向人诉说,不博取同情,这是自尊,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在帮助弱者的时候,不可伤害受助者的自尊自强。总之,尊重第一,同情第二,同情要以尊重为前提,才是好东西。



03
不公和不义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的是制度的逻辑,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


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他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普遍的人的尊严。一个人如果看见对别人的不义行为却不觉得自己也受了侮辱,就应该自问是否丢失了这个尊严。


所以,看见不公,我们要警惕制度,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



04
辨别真假善良的标准



世上有一种人,似乎乐于助人,对你关怀备至,却使你感到有压力,你就要警惕。

真正的善良是不会让人感到有压力的,这给了我们一个辨别真假善良的标准。


一个人出于自己的本性做好事,他是不会觉得在做好事的,而只是觉得在做一件平常的事。相反,做好事而自己觉得也让人觉得他在做一件不平常的事,则可断定这和他的本性有多么相杵了。别人是否感到有压力,原因在此。




05
严重的事情



对于那些恶人,除了愤怒、厌恶、蔑视之外,有时我还会有一种怜悯之情。我会想,老天把他们造就成这个样子,老天何其不仁也。佛教讲轮回,断定是前世的“业”造成了他们今世的“果”,这也让我有些替他们叫屈,因为前世的“业”是不该由他们承担的。不过,佛教也给他们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出路,就是用今世的“业”来改变后世的命运。我无法确定轮回的真实性,姑且假定人只有一次做人的机会,因此想对他们说:你这辈子做了恶人,你就是永生永世的恶人了,对于如此严重的事情,一个人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06
道德上的自我感动



为了一种道德上的自我感动而做好事,未必比为了获取他人的赞扬做好事更不虚伪。事实上,二者都是做给他人看的,区别仅仅在于,在前一种情形下,他人已经内化为自己,始终在场,因此演戏成了常态。


当然,我在这里是从道德的纯粹性出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社会现状而言,这种即使为了自我感动而做好事的人也还是太少,因此我宁愿赞许他们,而不是批评他们。




07
道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关于道德的本质,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道德具有绝对性,其根据是人性中的神性,道德法则是上帝的命令。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德只有相对性,其根据是人性中的社会性,道德法则是习俗的产物。后者可以举出大量实例,以证明由于社会习俗的不同,道德法则因时因地有巨大的差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这种差异进行评价,而用以评价的尺度必是人性中高贵的部分,不管我们把它称作理性、文明还是神性。




08
道德是整体人生观的体现



讲道德不能局限于道德,道德只是一个人的整体人生观在人际关系上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贪婪、暴戾、仇恨都是糊涂,佛家称之为“无明”。一个想明白了人生道理的人,在道德上一定能够自律。倘若社会上多数人都看重自己人生的品质,内心有明确的准则,而不是盲目地受环境支配,社会风气一定会好。




09
扎根人性才能结出果实



我们的社会重视德育,但德育必须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在人性中有基础:人作为生命要有同情心,自爱也关爱他人;作为灵魂要有尊严,自尊也尊重他人。假大空的说教与道德无干,只是用来骗己骗人的纸花。真正的道德要诚实地扎根于人性,才能结出善良、高贵的品质之果实。



10
用哲学课取代品德课



中国历来是德育大国,四书五经皆道德文章,格物致知亦仅是修齐治平的手段。在今天的世界上,也大约只有中国在中小学开设德育课。可是,为何国人的道德现状仍然堪忧,值得反思。道德并非孤立之物,而是人生智慧和觉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体现。所以,应该用真正开启人生智慧和觉悟的哲学课取代意识形态灌输的品德课。否则,今天你教孩子说你自己不信而他不懂的话,明天他就会对任何人说他自己不信的话。



朗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ID:tyreader 


今日互动话题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不妨写在评论里,与大家交流


相关阅读:

这才是爱情应该有的样子

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爱对了人,你的前途就稳妥了


其他优质文章推荐

告别作文流水账,这个方法百试百灵,妈妈们快给孩子收藏!

人生中这两种情境最能检验人灵魂的品质

龙应台致母亲:我生命中最特殊的女朋友

择偶最应该看重的一点

季羡林:人生有四个道理,学会就是富贵

检验爱有一个标准,就是……



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ado8782)邮箱:[email protected]


问:周老师,我是爱情里的背叛者,选择了一个更符合我择偶标准的人,背叛了很爱很爱我的人。可现在我却忍不住想那个人,为什么?

读者问


周国平:“你的问题出在择偶标准上,你没有说明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但是它显然不包括爱情,所以你才会背叛那个很爱很爱你的人。你说你现在忍不住想她,说明你......


想知道周国平老师完整回答,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是周国平,

后台回复“背叛”

即可查看周老师的完整回答

关注我们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