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哥

  4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3月份的CPI和PPI的數據。3月份CPI和PPI雙雙回升。

  PPI同比漲幅0.4%,相對於2月的0.1%來說,差別只有0.3個百分點,整體比較平穩。

  而不同於PPI的平穩,3月份的CPI漲幅從近一年來的最低點1.5%,瞬間變成2.3%。差別有0.8個百分點,向上突破2%創下5個月以來的新高。

  前段時間,最讓人們糾結的經濟現象之一或許就是不斷創新低的CPI和PPI了,讓人擔憂不已。

  那麼現在國內CPI一下子就突破了2%,就數據而言上面的擔憂似乎又白擔心了。

  1

  其實CPI和PPI等都是宏觀層面上的概念,這兩組數據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意義在於對國債的投資。

  一般來說CPI與國債長短期利率基本保持同步變化,有時利率水平在拐點上會有略微領先。

  而在多數情況下,國內大多數人都沒有做國債類的投資,這兩組數據的參考意義並不是非常明顯。

  多數人更加關心的是宏觀經濟CPI和PPI底下的微觀經濟的變化。

  比如說PPI,它的上游資產包括煤炭、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PPI的上漲背後就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那麼這也就意味着這些產業的企業的業績變好。

  從這幾個月的PPI數據變化來看,PPI同比漲幅並不是很明顯。

  我們都知道大衆消費者購買到的產品是經過生產之後,再銷售到消費者的手中。

  而CPI的意義則在於告訴我們,CPI的上漲說明企業把上游原材料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了。

  但是又不是完全來自成本轉移,因爲與3月份的CPI變化來看,PPI的漲幅簡直就是望塵莫及。

  那麼是不是因爲市場上錢的問題?

  也不是,下面是最近幾個與額的銀行間拆解利率數據,可以看出整個3月份的拆借利率也並不是很低,還不如1、2月份低。

  當拆借利率高時,說明錢的就相對緊張,也就是說3月份市場上的錢還不如1、2月份寬鬆。

  人們常常喜歡將CPI的上漲和通脹聯繫起來,實際上這兩者本質上也不是同樣的一個東西。

  通脹的時候,人們大概率會看到價格的上漲,但是反過來,價格的上漲就不一定就是通脹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爲商品的供需發生了變化。

  比如說前段時間原本好好的生豬不小心發瘟了,還是高級別的非洲豬瘟,這就導致了生豬供應減少,豬肉價格漲價。

  下面是全國最近一年的豬價格走勢圖,可以看出3月份豬價格漲勢如虹。

  據非官方統計數據,目前中國的CPI籃子,食品的佔比有33.2%,是比例最大的,其次就是居住佔13.2%。也就是說食品對於CPI的影響力最大。

  2

  對於很多國家央行,像美國、日本、歐洲等來說,2%的CPI一直都被視爲掌中至寶,是夢寐以求的政策目標。

  過高會被認爲是錢多了,過低會被認爲是錢少了。所以一旦突破2%,就有可能影響着央行的貨幣政策方向。

  那麼現在國內CPI一下子就突破了2%,這是不是央行貨幣政策要轉向了?

  縱觀過去的幾個月PPI和CPI,按理說央行的貨幣政策需要放寬鬆纔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央行只是安安靜靜地度過了3月份,截至4月12日,央行已經連續17個工作日暫停逆回購了。

  爲什麼,因爲中央的減稅降費如火如荼。

  在過去,貨幣幫助市場回暖的同時卻不小心讓房價漲上天了,未來國家當然不能讓樓市重蹈覆轍,未來穩房價纔是關鍵。

  所以2019年用什麼幫助經濟回暖。財政政策:比如減稅降費。

  2018年的經濟,從股市上來看大家就已經有目共睹,2019年我們的經濟開始好轉。人們紛紛進入股市廝殺,很多人在前幾個月把過去的一年的虧損都給撫平了。

  樓市也迎來了小陽春,成交量也增長了不少。杭州萬人搖號現象再現,北上廣深3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量成倍增長。不過雖然成交量成倍增長,但是價格並沒有上漲得很厲害。

  那麼未來我們的投資邏輯又是怎樣的?

  這兩天股市可以說是重傷,新一波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因爲2019年經濟的發展主要是財政上的減稅降費,樓市經過過去幾年的上漲,價格都很高,而且國家對於2019年的房價目標是以穩爲主。

  而股市的估值相對房市來說是更低的,因此2019年,從資產投資的角度股市會比房市好一些。

  資料來源:wind海通證券研究所

  而且降稅降費讓利,未來在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中,消費有可能因爲減稅降費的讓利而成爲穩定經濟的主要動力,那麼消費類股票2019年就值得關注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