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5919-3325931 

  關於《
KANO》,其實從上映前就不斷有正反探討出現,或許是因為題材的特別,但是更多的因素,我想試因為電影的時空背景。

  日治時代對於台灣人來說,其實是模糊又充滿分歧的過去。侵略者、統治者的形象應該是邪惡?還是其實有著另一個詮釋的可能?在《賽德克巴萊》這一部日治初期的抗爭電影當中,觀眾沒有太多的疑義空間;只是來到了將時空架構於日治後期的《KANO》,相關的論述從電影上映前就已經砲聲隆隆。

  老實說,當我第一次看《KANO》的預告片時,也有過相同的疑慮:這部電影闡揚的究竟是台灣精神?還是武士道精神?電影雖然是一種故事的呈現,但既然標榜的是改編真人真事,必然的討論就一定不會少。

  關於電影之外,我想就僅以這一篇,來延伸討論一些我所看到的兩三事。

KANO 08.jpg  

日語發音,是否有謬誤?

  片中大半的台詞都是日語,也引起了部分人的反對意見,抨擊這是美化殖民行為的誤導,甚至質疑當時的台灣社會,日語並非如此的普及。面對這類的言論,在我親自看完電影之後,必須說句公道話:提出如此質疑的人,本身才真的是嚴重的誤導。

  電影以日語發音的部份,大多都是在有日本人存在的場合(球場、團體活動),一般台灣人民間的對談,用的依然還是台語,甚至可以發現他們對於日語,懂得了不起就是幾句「謝謝」、「對不起」等基本的生活會話。

  更甚者,當兩名球員都是漢人或原住民的時候,私下的對談橋段,都還是以台語對談的方式表現。我真想問,提出這類質疑的人,到底是不是只看過預告片?

KANO 07.jpg  

八田與一的出現是否適宜

  這類認為電影穿插入八田與一的事蹟,是變項的歌頌殖民的反向意見,無非是另一種泛政治性的討論,討論他出現的適宜性問題前,我想先來談談這一位工程師。

  八田與一於土木工程的角度來看無非是一個值得留名歷史的角色,今日的嘉南平原可以說是因為他打造的嘉南大圳而造就。他之於台灣自然有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初建造嘉南大圳的目的,卻也不全然是為了台灣。

  根據維基百科目前對八田與一的紀錄,嘉南大圳的開發,目的是為了解決日本當時糧食不足的問題。當時的耕種規劃:「每個小區域三年內輪流種水稻、甘蔗、雜穀。」也是為了將多數的農產品輸出回日本(經濟輸出非徵收)。

  八田與一出現在《KANO》片中,對我來說就很像過去讀書的時候,每到921號當天,每一堂課的老師都會提到九二一大地震一樣。對於當時的嘉義人來說,造就嘉南平原的嘉南大圳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而他完工的時間,剛好與嘉農取得甲子園參賽資格的時間相近,自然會產生關連性。

  既然提及了跟嘉農進軍甲子園具相同意義的嘉南大圳,卻不去提到建造他的八田與一,這不是另一種偏執?難不成要將八田與一的人名打馬賽克、消音才是愛台灣?

KANO 09.jpg  

電影後段出現的黥面軍人

  要探討當時的台灣社會對於日本的觀感,即便不去深入研究當時的歷史,透過電影拋出的一些線索,也可以推敲些許。

  如果有專注於電影當中的人,應該會發現在《KANO》的最後,札幌商的投手錠者走出嘉義車站的時候,有一群在車站裡列隊、黥面著日本軍服的士兵。那群士兵,就是在二戰時期,曾在東南亞創下剽悍戰功的「高砂義勇軍」。

  在那個時期,台灣被徵招到東南亞的士兵分為兩類:軍伕跟義勇軍。從維基百科目前的資料來看,高砂義勇軍在當時是屬於志願接受徵招的日本士兵。透過高砂義勇軍的存在及各方資料都可以看出,從討論日軍接收台灣初期的《塞德克巴萊》到後期的《KANO》,所產生的民族認知變遷。

  單就那一群高砂族的士兵來說,上戰場的他們其實已經跟多數的日本人一樣,是以武士的身分前往東南亞。

s  

從閃靈的「鎮魂三部曲」延伸看《
KANO


  其實喜歡《KANO》或魏德聖電影概念的人,可以透過閃靈樂團在《武德》之前推出的鎮魂三部曲:《賽德克巴萊》、《十殿》跟《高砂軍》。

  三張專輯描述的故事分別為霧社事件、二二八事件跟高砂義勇軍,就現實歷史與專輯推出時間來比較,為了將《高砂軍》的主角烏布斯與《十殿》的主角正源,在二二八最後一場戰役「烏牛欄之役」中悲壯的命運交會,後面兩張專輯的推出時間其實有稍微調整。

  當時的日本之於台灣,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透過「鎮魂三部曲」的故事及歌曲呈現,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鎮魂三部曲」當中,《高砂軍》的內容其實大多是針對戰爭的無情加以論述,而不是像《賽德克巴萊》或《十殿》著墨於外來侵略者的蠻橫無情,

  單就《高砂軍》這張專輯,從〈薰空〉當中描述薰空挺隊決心犧牲於戰場的決裂跟英勇,到〈鎮魂醒靈寺〉當中唱出面對侵略的悲痛,其實不難看出日治時代當時臺灣的狀態。

  你與其說《KANO》的表現是一種歌頌日本侵略形象的賣國行為,不如說:當時的多數台灣人對國家的認知,與現在的我們,本來就有著價值觀上的差異。

KANO 10.jpg  

歷史,本來就不該被抹滅

  魏德聖導演過去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他想拍的是屬於台灣的故事。從《賽德克巴萊》到今日的《KANO》,甚至是他一直埋藏於心中的《台灣三部曲》,這幾段歷史當中的台灣,其實埋藏在相當長的殖民歲月當中。

  對於部分的人來說,這些也許是黑歷史,不值得被闡頌;但是歷史本來就不該被隱藏或是竄改。魏德聖拍的一直都是台灣的故事,也選擇以貼近事實的方式來表現,而不是一昧的美化。

  對我來說,《KANO》最後的高砂義勇軍其實是相當有趣的一個存在。就如同當初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試拍短片,激發出了閃靈的同名專輯;片中嘉義車站內的高砂義勇軍只是一個神來之筆?或其實是另一個為伏筆?


By 許小嚕


關於《KANO》的電影討論 >>> KANO
》:談關於電影的兩三事


248604_10200322378451344_1955755709_n  

喜歡這篇文章,就請按下列圖示幫忙讚+分享!

Bookmark and Share


Facebook直接追蹤最新發文動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