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記作者/Martin Haibo

職場生活,一直是我們一生中不可繞開的話題。它作為人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有時甚至直接影響我們的幸福水平。工作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保障,心理安全感,人生意義,社會價值,也有困惑和心理問題。

來訪者步入心理諮詢室尋求幫助的議題除了親密關係,可能最多的就屬職場生活的紛紛擾擾了。安慰記講了那麼多的情感,親密關係,自我,今後我們也將花些精力時間來講講職業生涯中大家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繼續為大家武裝相應的「心理武器」。

今天要講的話題來自於剛做全職工作不久的我,一些見聞和感悟,與大家分享一下與校園生活截然不同的「成人世界」。

我們大部分人,在進入職場後都會處在一定的角色關係裏。而最常見的一種職場角色關係就是上下級。從心理諮詢的視角來看,任何一種人際關係都存在著「我」與「他人」的較量、「我」與「自己」的較量。並且和其他種類的關係一樣,和諧的工作關係能夠讓我們體會到價值,意義和幸福,而衝突和對抗性的工作關係則會讓我們焦慮,煩躁,乃至憤怒。

回到我自己身上,每當老闆對我的工作報以認可和滿意時,我就感到愉悅並體會到意義感,而當老闆頻頻向我施加壓力,並催促著我完成任務時,我則感受到焦慮和緊張。

當我的工作不能滿足老闆的要求,被Ta數落說教的時候,我則會表現出低落,乃至怨恨。如此這般的情緒波動困擾著我,似乎我的心情被老闆的一言一行所左右著。環顧四周,我發現我並不是唯一體驗著心情浮動的人。

坐我一旁的同事Jane是一個熱心善良,工作能力極強,有著3歲女兒的媽媽。週五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大家都在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來臨的元旦,一切似乎都是那麼完美。

她卻在接到老闆的一通電話後突然啜泣起來,引得我們都去詢問情況並寬慰她。原來是老闆臨時給她加了很多任務,並讓她這周完成。這意味著她需要加班加點,也意味著本來可以和家人共度的元旦時光會被無盡的工作佔用。想起我那個威迫感十足的老闆和平時Jane面對Ta時流露出的緊張表情,就不難理解她在重壓之下的情緒奔潰。

經常會注意到當老闆要找Jane談話時,Jane神情凝重,如臨大敵,同事們在辦公室裏見到此情境往往都會抱以會心一笑。要知道,連平時淡定自如的我,也會在老闆叫我名字時心裡一怔,彷彿回到了當年被班主任支配的恐懼。

在國企上班的朋友小李也跟我提起過她在工作中經歷的「恐怖」經歷。國企中的上下級更加明確,等級森嚴,有時叫錯了領導名字都可能會招致一頓說教。而本來想要離職的她也因領導的不批示而一再延遲。

可是稍微懂點職場法律的朋友都明白,如果一個人想要離職,在正式工作期只要提前一個月提交離職報告,給企業一個月用以尋找新員工,便可離開,而用人單位是沒有任何權利以任何理由阻礙員工的個人選擇。

而我的朋友一再被耽誤,除了對員工權益不夠瞭解之外,她坦言她內心深處的恐懼,恐懼她的上級領導,怕得罪對方,也擔心以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不管是在國企,私企還是外企,不管是在小公司,還是在大集團,上級所帶來的威壓都不容小覷。而這種壓力往往會引發人們內心那種令人窒息的恐懼感。

眾所周知的華為員工,前段時間跳樓的程序員都在向我們傳遞這樣的信息:他們的壓力已經大到無法忍受,並且被這種壓力所帶來的恐懼所折磨,無法反抗,最後只能用死亡來終結痛苦。可是職場恐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將人推向命運的邊緣?

「我」在「怕」什麼?

工作中的壓力不可避免,但來自老闆的威壓還會帶來恐懼和焦慮。這種不舒適的人際關係讓所有深陷其中的人都倍感痛苦。可是同為人類,為什麼會害怕他們呢?

或許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S.Milgram)於1963年在美國的耶魯大學進行過有關於服從的研究可以給我們些許啟發。這項研究是社會心理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實驗之一。平均年齡介於25-50歲之間,包括教師、工程師,職員、工人和商人在內的40位被試參加了此項實驗。

他們在實驗之初被告知將參加一項研究懲罰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的實驗,要求兩人一組,用抽籤的方式決定其中一人當學生,另一人當教師。教師的任務是朗讀詞語,學生的任務是記住這些詞,然後教師呈現這些詞,讓學生在給定的四個詞中選擇正確的答案,如果選錯了,教師就通過按電鈕給學生以電擊作為懲罰。不過事實上,真正的被試總是會抽到教師,而研究者事先安排好的實驗助手會被抽作學生進入研究。

實驗過程中作為學生的假被試和當教師的真被試被分別安排在不同的房間。學生的胳膊上綁上電極;被綁在椅子上,以便在記憶辭彙發生錯誤時被教師懲罰。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聲訊的方式進行聯繫。教師的操作檯上每個電鍵都標明瞭電擊的嚴重程度,從15V的「輕微」到45V的「致命」。這些電擊實際上都是假的,但為了使教師相信整個實驗,讓其接受一次強度為45V的電擊作為體驗。

在實驗中,每當學生出錯,研究者就命令教師施與電擊,並根據學生出錯次數的增加來提升強度;隨著電擊強度的上浮,學生也由呻吟、叫喊、怒罵逐漸到哀求、討饒、踢打,最後昏厥。若被試表現猶豫,研究者則嚴厲地督促他們繼續實驗,並說一切後果由實驗者承擔。

實驗結論是近一半的被試會服從研究者的指令,即使這些指令違背了他們自身的意願。它揭示了當人類面對「權威」時,一般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焦慮,並且難以反抗「權威」不合理的,乃至荒謬的要求。雖然米爾格蘭姆的這項研究最後被其他心理學家指出違反倫理道德,且證明並非完全科學,但不妨礙它揭示的現實意義。

所以我們可以說,人們面對上級時的害怕是正常的反應。 隨著等級差距的增加,這種恐懼會越發強烈,因為這意味著對方在資源和能力上比我們佔據更多優勢。而負責我們工作的直繫上級,也會帶來壓迫。

原因在於我們的任務完成情況直接影響到上級對待我們的態度,並且我們也會受到上級所分配的任務的限制。就如我在和老闆核對任務情況的時候,內心總是非常忐忑,因為不知道老闆是否滿意,也不知道老闆對此會提出什麼其他要求,彷彿是在面對一種未知的事物。

除此之外,在談及影響因素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文化環境的重要作用。當人們被所在文化裹挾的時候,個人意志就會顯得微不足道。相比於西方文化中更加開明和平等的層級關係,東方文化的階級尊卑來得更為猛烈。這點不僅在職場,也可在家庭和學校系統中窺見一二。

集體主義下的東方文化更加註重關係和麪子,所以當人們面對「權威」不合理要求時更傾向於順從,而非反抗;寧願維持表面和諧,避免紛爭和破裂。而注重個人主義的西方文化則更加強調平等和個性化,在他們的教育中也被鼓勵去表達自己的訴求,於是在面對「權威」時更善於去爭取自身利益和保持人際距離。

雖然我們生活在東方文化環境中,職場恐懼也存之已久,無可避免,但如下的安慰記小店心理武器還是可以幫助大家增加勇氣,以面對自己內心的「怵」。按照如下步驟一步一步來,大家一定能夠更好地面對你的老闆。

心理武器

# 1 去光環

增加勇氣的第一步,就是客觀對待我們的上級,剝離他們的「神性」,將他們拉下我們心中的神壇,並回歸到他們的「人性」,為他們穿上普通人的衣服。因為我們都清楚,不管是誰,都不能逃脫死亡,並且,不管是誰,都還只是一個有侷限性的人類。我們的上級也是如此。所以在本質上,我們是平等的。

將之再往深處想,如今的我們的上級,老闆,曾經也像當下的我們一樣稚嫩沒有經驗。他們的能力和資源,也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所以我們不用對於他們的存在而感到恐懼。

記得在做心理實習生的時候曾跟帶我的導師提起實習的艱辛,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我經常會忘記,我也是像你這般辛苦過來的,感謝你提醒我,我也需要你們來不斷地提醒我這一點。」再次回想起她的話,會覺得這是多麼可愛的前輩。

前段時間火熱網路的「油膩大叔」們,其實就是一羣忘記自己曾經過來路的大人。當我們走過一段人生路程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當初經歷的艱辛,而時刻提醒自己,不僅能讓我們回看自身的成長,也能讓我們在面對晚生後輩時保持謙遜,為他們做出榜樣。反之,當我們面對上級或老闆的趾高氣昂,輕描淡寫乃至肆意嘲笑時,我們也可以這樣提醒自己:原來Ta也失了初心。

# 2 極端化

諸多心理治療方法都提倡辯證思考,摒除不合理信念,但這次的心理武器則提倡大家將情況往極端方向想像。

雖然說社會競爭很殘酷,優勝劣汰,但是仔細想想,在工作中解決衝突的最壞情況就是辭掉工作或者被辭掉工作。它並不能決定我們的生死,只是像考試一樣的有成敗得失。

如果我們在職場中儘力完成任務,也不能得到老闆的認可和體諒,那最壞情況就是丟掉工作。而這個極端結果往往可以由重新找到新工作而彌補。想明白這一點,就給予了我們坦然面對上級的勇氣,所以面對老闆的要求,我們可以一方面盡最大努力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也能顧及到自身的能力。

在能力不足以應付老闆的過度要求時,淡定地跟老闆闡明實際情況,並適時地說「No」吧。

# 3 接受成人世界

都說只有小孩才談對錯,成人的世界只看利益。話雖然很悲觀,但進入職場的我們,也確實進入到了成年人的世界。接受這點,也就能夠幫我們理解老闆在我們沒有做好任務時的歇斯底里,在下達任務時的不容置疑,在催促我們時的急迫。

因為上級們會花大量時間思考如何謀取利益。而我們自身也要意識到,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也在乎著工資,待遇這些現實的話題。畢竟,用來承載生活的,除了詩和遠方,還有金錢。接受利益本身,就是治癒,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消極內心的敵對。

此外,有了工作的我們,也能體會到財務自由,社會價值,責任等學生時代體會不到的生命感悟。所以成人世界,也並非全然黑暗。

客觀的認識我們和他人,接納自己,也接納我們剛踏入的成人世界,或許就不會那麼害怕我們不熟悉的職場環境了。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等著我們去體會。而你,準備好了麼?

如果 你在職場中總是戰戰兢兢

如果 你的工作壓力將要把你吞噬

如果 你對將要進入的職場感到恐懼

本文首發於:如何應對職場中的壓力和恐懼?|集體主義中的權威服從

將心理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歡迎關注我們:安慰記心理小店 - 知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