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齊魯大地上一個小小的縣城引起了廣泛關注。這裏的胃癌發病率遠高於山東其他地區。

究竟是什麼導致的胃癌頻發?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成立了專門調研組,進行了數十年的樣本調查分析。終於揭開了胃癌誘因的神祕面紗。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中國是一個胃癌發病和死亡高發的國家。從發病率來看,僅次於第一位是日本,發病總人數佔全世界約47%,即將近一半的胃癌病人在中國。

中國胃癌高發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而某些區域的發病率甚至會離奇的高。正如節目中提到的臨朐縣!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世界胃癌發病率爲 21.98/ 10 萬,而臨朐縣的胃癌發病率是 50/ 10 萬,超過了全球發病率的2倍!爲什麼胃癌會偏愛這些地區的人?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食物會直接通過胃來消化,因此,飲食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胃的健康,所以,胃癌真的是吃出來的嗎?以下三個與我們飲食相關的因素,正是導致胃癌的三大“殺手”。

1、亞硝酸鹽

香椿作爲春季應季蔬菜,深受大家喜愛。專家通過調查分析,發現臨朐人很喜歡吃香椿,難道問題出在這種蔬菜上?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香椿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蔬菜,但是不當的食用方法會導致食物中增加很多亞硝酸鹽。

而亞硝酸鹽是公認的致癌物。鹽醃的乾魚中,發酵的醃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腸、肉類中都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如果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險。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吃香椿三“要”:

1. 要早——趁嫩吃

2. 要焯——開水中焯1分鐘左右

3. 要久——醃好的鹹菜不要忙着吃,多放7天能夠有效減少亞硝酸鹽的含量。

2、變質食物

黃麴黴毒素已被公認爲是最強烈的致癌物,黃麴黴菌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富含於黴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研究發現這種細菌可誘發實驗動物的多種腫瘤。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生活小物防發黴

天然乾燥劑——幹海帶

海帶含有褐藻膠、海藻酸。這些物質不溶於水,卻都具有極強的吸水膨脹性能,可以有效吸收糧食中的水分,如果海帶變溼,可晾乾後再次放入。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變廢爲寶——食品乾燥劑

日常吃的零食、或者買的衣服鞋子裏都會帶有的乾燥劑,它的作用就是吸收水分,保持乾燥,所以咱們平時可以把這個乾燥劑留下來,放在你存儲的糧食中,能起到保持乾燥的效果。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3、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引發胃癌的誘因之一。年輕人經常流連路邊攤、“黑暗料理”等衛生情況得不到保證的飲食場所,容易增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實驗表明,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性增生等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發生。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幽門螺旋桿菌家族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觸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傳染。而我國自古的傳統飲食習慣就是家庭共食,長久的交叉使用碗筷就會造成幽門螺旋桿菌傳染。注重餐具消毒,能有效降低餐具上的細菌。但要注意,必須將餐具高溫蒸煮20分鐘以上,才能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1吃大蒜可以防癌嗎?

大蒜中的硫化合物有很強的抗菌消炎功效,大蒜素可抑制痢疾桿菌,對幽門螺桿菌、真菌、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它含有的菊糖有修復胃黏膜的功效,低聚糖能促進益生菌的繁殖,改善腸道功能。

食品可以輔助我們治療疾病,但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兩者之間有強烈的因果關係,因此還是要理性看待抗癌食物。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2牙齒可以預測癌症嗎?

牙周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引起胃癌。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口腔是幽門螺桿菌的一個聚集地,口腔內菌羣失調,可能會導致胃癌的發生;另一個原因,是因爲牙面及牙周袋壁上存在有大量的細菌,使得牙周袋壁上皮變薄及表面完整性受損,形成糜爛潰瘍面,日常咀嚼活動可使細菌及毒性產物進入血循環中。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巧辨牙齒健康程度

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就能自己判斷,在吃蘋果時,看一下咬的這個蘋果斷面上,有紅色的血跡,就說明牙齒存在牙齦出血的情況,可能有問題,需要注意了。另外,牙齦萎縮、牙齒鬆動,這也是預示着牙周疾病的存在。

平常如果牙齒有問題,再加上胃部也有一些不適的話,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3胃癌預防措施

  • 避免高脂肪、高蛋白及精細纖維過多的攝入

  • 少吃鹹、醃、乾硬食物

  • 黴變的食物不能吃:黴變是由污染黴菌所引起,黴菌中有些是產毒真菌,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若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進食過快或過燙,對胃是一個損傷性的刺激,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80%的胃癌早期都可以防治。胃癌不可怕,發現得太遲纔是真正的可怕。除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胃癌發生之外,我們還要做好充分的檢查預防工作。

早診早治——胃鏡

最早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71%,最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4%。由於早期胃癌幾乎不會發生轉移,在發現之後對其進行規範治療,就有很大希望痊癒。

總之,這就是爲什麼中國的胃癌發病率看上去比日本低,而死亡率卻是日本的兩倍。在2015年,約有49.8萬名中國患者死於胃癌,平均每天死亡1364人。而得益於胃癌早期篩查項目,日本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了64.6%,韓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1.5%。

很多人都抗拒胃鏡檢查,想着抽血查個腫瘤標誌物就行了。很多人對胃鏡檢查會有一種恐懼,覺得會有不舒服的情況,因爲當胃鏡經過喉嚨的時候會產生有刺激,出現嘔吐反應。但患者鎮靜下來配合得好可以做到,醫生可以給患者做一些局部麻醉,這樣咽喉不是那麼敏感了。而且隨着檢查設備的發展和醫生技術的提高,胃鏡檢查的不適度也在減少。

全球5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竟與這3個日常的吃飯習慣有關!

胃鏡的適合人羣

A、50 歲以上的人羣,建議定期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B、近親屬中有人患有胃癌的話,需要比他患病的年齡早15年,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

C、以往有慢性胃病史的患者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特別是重度萎縮伴有重度腸化生者。

如果我們平時能夠做到健康飲食,胃癌的患病風險會大大降低。其實胃癌並不可怕,隨着醫學的進步,現在已經不再是“談癌色變”。只要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提高生存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