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范忠勇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延续基因、繁衍种群是每个物种的天性。鸟类通过产卵、孵卵繁殖后代,孵卵能否成功是鸟类繁衍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繁衍后代,鸟类在产卵和孵化的过程中各有高招!

  自身孵卵方式多

  鸟妈妈和鸟爸爸在孵卵期间,有双亲孵卵、单亲孵卵和群体孵卵等几种方式。

  有些鸟类的孵卵行为由雌鸟完成,如在树干中筑洞为穴的犀鸟,孵卵期内雄鸟主要负责为雌鸟觅食补充能量;家燕、天鹅、鹤等鸟类,雌雄亲鸟轮番上阵,共同担负孵卵任务;水雉、彩鹬等一妻多夫的鸟类,则有着更为独特的孵卵方式,孵卵由雄鸟独自完成。

  但也有例外,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帝企鹅,尽管在繁殖季也是一夫一妻,但孵卵却是由企鹅爸爸完成的。企鹅爸爸用腹部下方布满血管的育儿袋紧紧将蛋包裹,始终保持蛋温在36℃左右,经受住了南极的严寒考验。在60多天里帝企鹅爸爸不吃不喝,仅仅依靠自身体内储存的脂肪维持体能,直到小企鹅破壳而出。

  帝企鹅在孵蛋

  借助大自然孵卵

  除了鸟类自身完成孵卵以外,还有更为特殊的孵化方式。热带地区的一些鸟类并不会自己孵卵,它们将卵埋在沙中或腐殖土中,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孵化下一代,其中的代表就是冢雉。冢雉会在森林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枯枝落叶,并在地面刨出一个坑,再将这些有机质埋进去。雌鸟将自己的卵埋在带有有机质的土冢里,最后盖上沙土,形成一个孵卵冢,冢直径可达5米,一个孵卵冢内的卵有时可达30多枚。

  冢雉

  这些卵借助有机物质发酵产生的热量进行孵化,这种孵卵方式与爬行动物的孵化方法极为相似。更为神奇的是,在孵化期间,冢雉雄鸟会用翅翼下部无羽的部分贴近腐土堆或把头探进去测量温度,从而增减树叶和泥土以调节巢内温度,使巢内温度保持在33℃左右。

  冢雉孵化示意图

  让其他鸟类代劳

  大杜鹃是另一类聪明的鸟类,它们不会自己筑巢,而将孵卵和育雏的工作交给别人,直接在其他鸟类的巢中产卵和孵化。它们通常团伙作战,大杜鹃们在繁殖期会一直不断地鸣叫,同时在空中盘飞,以吸引宿主鸟类的注意,等宿主鸟类外出驱赶它们时,埋伏在附近的其他大杜鹃会趁机飞到巢中,产下一枚自己的蛋,并叼走宿主的一枚蛋。

  大杜鹃的卵在大小、颜色和斑纹上都尽量模拟宿主的蛋,但通常都偏大。画眉、家燕、伯劳或苇莺等宿主鸟类,对自己和杜鹃的卵通常缺乏辨识能力。在宿主的精心孵化下,由于大杜鹃的卵孵化期较短,雏鸟往往比宿主的雏鸟先出壳,出壳后的杜鹃雏鸟会将宿主的卵或雏鸟推出巢外,自己独享宿主的喂养。尚不知情的宿主出于本能辛勤地哺育杜鹃雏鸟,直到杜鹃雏鸟离巢。

  苇莺正在喂养一只杜鹃

  自然界所有动物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种族延续下去,大杜鹃的行为虽然听起来很坏,但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