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的5批次塑料袋

  工作人員在檢測塑料袋厚度

  撕扯過後的膠帶上沾有明顯油墨

  早點鋪用來裝包子、煎餅的塑料袋衛生嗎?早點鋪、小喫店常常用塑料袋直接裝喫的。有人反映:塑料袋上的油墨都糊到早點上了。還有的商家常年把塑料袋放在高溫蒸鍋旁,這樣會不會釋放有害物質?針對消費者的這些疑問,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管局進行了抽檢。4月11日,食品用塑料袋檢測情況新鮮出爐。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5批次產品中有1批次不合格,油墨掉色嚴重。

  抽檢

  市場上食品用塑料袋安不安全?

  玄武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科科長羅亞玲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近日有消費者向他們投訴,塑料袋裝了熱玉米後,上面的油墨掉色,導致玉米也染上了紅色。爲調查市場上的食品用塑料袋到底安不安全,該局委託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江蘇省綠色可降解材料中心進行了監督抽檢。

  一看標識全不全

  據介紹,抽檢涵蓋了1家早餐店、1家小餐飲店、2家便利店使用的5批次塑料袋。他們發現,很多店鋪所使用塑料袋的標識不全。現場抽取的4批次直接盛放食品的塑料袋,外包裝上都沒有標示“食品級”“食品用”等食品專用標示文字或圖案。“有些塑料袋長期擺放在高溫環境,有的甚至直接在熱水中蒸煮。”羅亞玲表示,這也容易出問題。

  二看是否耐高溫

  爲貼近日常,此次也進行了模擬實驗。

  考慮到塑料袋主要是裝包子、油餅、油條等熱食,油脂類居多。因此,在檢查塑料袋中化學制劑的總遷移量時,檢測人員也利用有機溶劑異辛烷或是20%的乙醇,模擬接觸食用油脂的狀態,將其放在40℃的環境下接觸塑料袋半小時。

  此外,在檢測塑料袋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成分時,先把塑料袋放在60℃的熱水中浸泡2小時,模擬接觸熱食的狀態。

  讓人安心的是,這項指標參與抽檢的產品均符合標準。

  三看有無塑化劑

  塑化劑是否超標,也是大家擔心的問題。塑化劑,是塑料加工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某些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人體激素,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健康異常。

  由於食品用塑料袋多數直接接觸食品,此次抽檢,檢測人員也對18種塑化劑進行了檢查。結果顯示,都在合格範圍。

  實驗

  1批次厚度不夠,且油墨掉色嚴重

  此次抽檢有1批次塑料袋,標示了“食品專用袋”的字樣,但檢測發現,塑料袋的厚度和印刷質量都不合格。

  按照國標,塑料袋厚度應該不低於0.025毫米,但其實際檢測僅有0.013毫米。“太薄了。”江蘇省綠色可降解材料中心主任檢驗師朱南介紹,這樣的塑料袋雖沒有食品安全風險,但是會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更不環保。“袋子可能一用就破,會使塑料袋廢棄的頻次增加,加劇白色污染。”

  印刷質量不合格,主要就是塑料袋上的印刷圖案和花紋的油墨掉色。朱南介紹,標準要求印刷剝離率應該小於20%,該批次塑料袋實際測得剝離率爲38%。

  “塑料袋上印刷使用的油墨一般是聚酰胺油墨、複合油墨等,有一定毒性。”朱南表示,如果不小心把塑料袋外面的油墨沾到食物上,就會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

  兩個小實驗測試塑料袋脫色情況

  爲了看清油墨掉色情況,4月11日,江蘇省綠色可降解材料中心也進行了現場實驗。實驗方法很簡便,一卷膠帶就可以搞定。中心檢測人員劉鵬遠將透明膠帶貼在塑料袋印刷文字上,隨後撕掉。透明膠帶上就染上了明顯的紅色。“從染色的情況來看,掉色程度達到40%,超標了。”

  接着,劉鵬遠又將另一片塑料袋碎片放入熱水中浸泡。3分鐘後,用棉團擦拭。棉團很快染上了顏色。“這主要是模擬接觸熱食情況下,塑料袋的掉色情況。部分商家把塑料袋放在水裏蒸煮,更是不科學。”

  建議

  不要使用有顏色的塑料袋裝食品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針對不合格產品,玄武區市場監管局將責令店鋪停止使用該批次塑料袋,並通報塑料袋生產企業所在地監管部門,進一步處置。

  “從檢測數據分析,目前市場上的塑料袋總體是比較安全的。”不過,羅亞玲表示,“如果使用不當會增加食品安全風險。”比如,翻過來使用,油墨面直接接觸食物。在熱水或蒸汽中,長期蒸煮等。

  建議消費者注意觀察塑料袋的外觀、顏色和標示。這些包裝應當有“食品用”等文字標示,或刀叉等圖案標示。最好不要使用有顏色的塑料袋。如果微波加熱,要選擇“可加熱”“可微波”的塑料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