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的出生,都被全家人捧在手上呵護着,擔心他們磕磕碰碰,當孩子離開家庭,踏入集體的時候,身邊的長輩與父母更是不適應,甚至比孩子還不能接受。幼兒園就是他們進入社會的第一個集體場所,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他們都有着各種的不適應。

  山西的一位媽媽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女兒送去幼兒園,因爲家裏的老人身體不舒服,加上自己跟丈夫也要上班,實在抽不出時間去照顧女兒,於是隻好把她送去幼兒園了。年初去幼兒園,女兒作爲插班生進入了小班。

  媽媽非常擔心女兒不適應班集體的生活,因爲女兒比同齡的孩子還要小,而且還是插班生,媽媽經常打電話詢問老師,關於女兒在幼兒園的表現,並讓老師多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女兒。而每次接孩子放學的時候,遇到班上的老師,老師都誇張女兒在學校表現很好,很乖巧聽話。媽媽聽了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了,以爲女兒適應學校的生活。

  孩子每天中午都要在學校午休,所以被子都是自家帶過去的,到了週末就要帶回家清洗。這天媽媽拿出孩子的毛被想要清洗,看到毛被上的毛都掉光了,內心覺得很奇怪,爲什麼毛茸茸的被子現在變得光禿禿了。於是媽媽把孩子叫過來,詢問孩子的原因,爲什麼被子變成這樣了?

  女兒的回答讓媽媽忍不住背後擦淚,原來每天午休的時候,老師要求全班同學要睡在牀上一動不能動,而女兒總是在午休的時候想要上廁所小便,但是聽到老師的話後,女兒很聽話,完全不敢動一下,更加不敢跟老師報告上廁所,只好自己躺在牀上憋尿,憋尿很難受,女兒只好拔掉被子上面的毛線,用來分散注意力。

  聽完女兒的話後,媽媽心中滿是難過,之前媽媽只想着女兒聽不聽話,能不能適應,沒想過孩子最基本的溝通交流都有障礙,因爲平時女兒很擔心,不敢表達自己的意願,現在連上廁所都不敢跟老師提出,導致女兒經常中午午休憋着尿,等到午休完畢才能上廁所,一來憋尿對身體不好,二來女兒完全沒有午休。

  在那之後媽媽再也不要求孩子聽話乖巧,而是鼓勵孩子跟老師同學交流,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