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是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对我国服务贸易优势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总体而言,夯实政策基础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机遇将“赋能”我国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

  近日,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还比较大,去年是将近1.9万亿人民币,大概占了货物贸易顺差的70%多,也就是说,70%的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吃掉了。因此提高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相关专家分析指出,服务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符合广大人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有助于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我国面对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潜在冲击之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未雨绸缪,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发展服务业发挥服务贸易优势

  据了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发展重心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是普遍规律与必然趋势。总体上看,大力发展服务业意义重大。

  “首先,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能源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少,附加值更高,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现代服务业可以与制造业进行融合,加速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进而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促进其转型升级。

  其次,符合广大人民消费升级的趋势。付一夫分析指出,通常情况下,居民消费变迁是由生存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发展型消费升级的,直接表现就是消费支出结构中实物消费占比越来越小,而医疗、教育、交通、娱乐等服务消费占比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服务业,顺应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有助于建立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付一夫还表示,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有助于提高服务贸易本身的发展水平。一方面,由服务业壮大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可以从供给侧显著改善国人的需求结构,进而减轻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能增强我国服务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有力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壮大,并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同时有利于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进军。

  事实上,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是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对我国服务贸易优势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总体而言,夯实政策基础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机遇将“赋能”我国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付一夫分析称,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为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服务业开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而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举措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对我国服务贸易来说都是重大利好。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助于服务贸易的壮大。”付一夫表示,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背景下,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符合当下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国内服务业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导产业,这也将进一步夯实了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为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付一夫补充道,虽然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同时,“一带一路”也为我国服务贸易伙伴多元化和国内发展区域多元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付一夫认为,服务贸易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服务贸易发展持续赋能。近年来,以建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为代表,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政策文件,涉及金融、财政、税收、便利化等诸多方面,这也为服务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解决“当务之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面对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潜在冲击下,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未雨绸缪。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9941亿元,支出10750亿元,逆差809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8874亿元,支出8299亿元,顺差575亿元;服务贸易收入1067亿元,支出2451亿元,逆差1384亿元。

  按美元计值,2019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476亿美元,支出1596亿美元,逆差12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317亿美元,支出1232亿美元,顺差85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158亿美元,支出364亿美元,逆差206亿美元。

  究其原因,付一夫分析指出,自2009年起,我国服务贸易始终呈现逆差态势,而且近几年逆差持续扩大,规模超过2千亿美元。从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两大领域。这与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欠佳、服务商品出口竞争力不足、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有关。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此外,服务贸易涉及到极为广泛复杂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技术,这便客观上需要大量理论基础深、素质水平高的专业人才。而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相对匮乏同样是制约因素之一。

  各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实质上是各国服务业之间的竞争,服务业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未来,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

  付一夫表示,具体看来,首先,应加快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促进高技术水平产品研发,加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扩大服务贸易中技术产品出口,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以此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记者梳理发现,日前,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也释放中国新一轮开放的多重信号,据了解,下一步会有更多领域加大对外资的开放程度,其中服务业有望打头阵。

  德勤公司全球主席柯睿尚表示,从全世界出口贸易额的角度讲,最大的还是服务业。中国在这方面的机会是巨大的。

  殷勇也表示,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和世界平均水平以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都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必然要提高。服务业扩大开放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于具体的服务业开放领域,殷勇说,医疗、保险、餐饮、旅游等基本服务市场需求巨大,金融业、电信、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也需要开放的环境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付一夫分析指出,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引入国外竞争机制,促进市场环境和国内市场要素配置现状的改善;同时合理引导服务业外资流向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

  “此外,要鼓励外包企业大力承接服务贸易离岸外包,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同时完善服务外包相关法律和制度,建立服务外包信息平台,以此寻找突破点来提高服务贸易出口质量,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和服务贸易规模扩大。”付一夫补充道。

  相关专家也公开表示,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人才流失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良好发展的“绊脚石”,应当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积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我国服务贸易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服务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国的服务业走出去,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也具有了国际化的标杆,我国服务业企业也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