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狸貓換太子》里的劉妃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為了自己當上皇后,陷害李妃,導致李妃流落民間。如果不是包拯,母子可能此生不能見面。事實並非如此,劉妃並沒有陷害李妃,李妃也沒有流落民間,而是在皇宮中終老。是李妃自願將兒子交給劉妃撫養。兒子宋仁宗,對劉皇后非常愛戴。當他知道他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並且調查了李宸妃之死後,仁宗在劉娥靈柩前焚香祭拜,哭著說:「自今以後,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狸貓換太子》里的劉妃,即章獻明肅皇后,名劉娥(968—1033),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真宗死後她輔佐宋仁宗,是位攝政的太后。她輔政期間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968年生人,祖籍太原,父劉通早年作禁軍軍官,後以軍功升任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刺史,舉家遷往蜀中。劉娥36歲入宮,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她先封作美人,很快晉封為二品修儀,又封為一品德妃。

劉娥入宮後,把自己的宮女李氏送給了宋真宗趙恆。李氏不久就懷孕了,宋真宗向大臣宣布,冊封劉娥為修儀,與劉娥交好的楊才人則晉封婕妤。李氏生下兒子後,皇帝宣布皇子是劉娥的兒子,交給楊婕妤撫養。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來改名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劉娥因為生下兒子,被封為德妃,40歲時,被封為皇后。

劉娥對於趙禎生母李氏,沒有趕盡殺絕,李氏生子後被封為為崇陽縣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晉封才人,正式進入妃嬪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認命薄無福,心甘情願地將兒子交給劉皇后撫養,終其一生,都並未與兒子相認。後來劉太后又封李氏為李宸妃,李氏死後,劉娥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晉陞。

1020年,宋真宗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後來,真宗更是病重,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

1022年,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大宋開國以來第一次實施太后臨朝,垂簾聽政,劉娥成為了唯一 一個奉旨聽政的太后。

此後十一年的時間裡,北宋王朝事實上是由劉娥這個女人在支撐著、操持著。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政治家魄力,和天子風範。

劉娥精明幹練,沉著周全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她創設諫院、澄清吏治、興修水利、發行交子、完善科舉、興辦州學,她殫精竭慮幫扶宋仁宗趙禎治國朝政,為仁宗朝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大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劉太后憑著她非凡的才識、膽略和賢能品德,建立起自己的威望,贏得了大臣的敬仰與愛戴。她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廢掉小皇帝,自己當皇帝。可是,當知制誥程琳將《武后臨朝圖》獻給她,建議她「依武氏故事」時,她毫不猶豫地摔到地上,義正辭嚴道:「我不能對不起先輩!我不是,也不想做武則天第二!」

雖然劉娥不想做武則天,但她在彌留之際,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1033年她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二月乙巳這天,皇太后劉娥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為了將這場典禮搞得功德圓滿,亞獻者為皇太妃楊氏、終獻者為仁宗郭皇后。儀式結束後,劉娥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徹底還政於宋仁宗。

宋仁宗與劉太后母子情深。宋仁宗即使知道了他不是劉太后的親生兒子後,依然愛她、敬她。謚劉娥「章獻明肅皇太后」。劉娥的靈柩起駕這天,仁宗皇帝為劉娥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牽引棺材的繩索),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

劉太后是一位善良的、有作為的、沒有野心的垂簾聽政的太后,對宋朝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野史和歷史是有區別的,一部《狸貓換太子》令劉太后劉娥蒙冤數百年。


故事出自《三俠五義》,對於中國人基本可以算是家喻戶曉了,可見這種傷感的容易讓人同情心泛濫的段子多麼受咱老百姓喜歡,尤其還能同情一回皇上,就更受歡迎了。

明清小說的影響力非常大,在沒有電影電視的情況下,被說書人精彩演繹,被各路戲曲搬上舞台,像教科書一樣引導著國人的歷史觀。譬如《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區別也很大,絕大多數中國人印象中的三國肯定是以小說為藍本的。一部小說勾畫的歷史對抗了所有的正史。

此外,像《說唐》里的蘇定方,《楊家將》潘仁美的原型潘美,都與本人大相徑庭。在此,無意一一正名,喜歡歷史的朋友自然會了解,喜歡小說的朋友能從這些故事中懂得些道理,也無傷大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