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聽見一個噩耗,著名編劇劉靜去世了。

  對於她的名字你可能從未知曉,但是她的作品你一定聽過或者看過。

  在劉靜走後,她的一部劇再次火熱重播,事實證明經典只會隨着時間越發閃光——

  父母愛情

  Romance of Our Parents

  該劇製片人侯鴻亮和導演孔笙,都是硬核主創。

  這幾年國內的爆款電視劇,如《琅琊榜》,都是兩人合作打造的。

  而這部《父母愛情》,同樣獲得了第三十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現實類劇集,最佳導演,最佳女主三項大獎。

  從2014年央視開播到現在,五年時間裏,《父母愛情》的豆瓣評分,從8.8一路漲到了9.4。

  被許多人稱爲,新千年後中國最好的愛情劇。

  一般來說,在國產劇中被推上神劇寶座的有兩種。

  一是橫空出世,一經播出就是口碑爆棚,穩坐神壇。這種情況,在如今的國產劇中較少。

  二是時代經典,由於年代偏久,作品多少加上了歲月和匠心的濾鏡。這些多產於90年到2000年初。

  《走向共和》

  對於只播出了5年的《父母愛情》來說,它既不夠舊又不夠新。

  但在劇集重播後,熱度不但不減,甚至話題討論頻率越發的高。

  在我看來,這部劇能夠被無數人喜愛和推崇,有三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是,時代愛情,沒有套路。

  在中國,講述父輩們的愛情故事,總會刻上時代的痕跡。

  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是更加偏文藝和抒情。

  電視劇《金婚》,主要以家庭婚姻爲出發點,來展現時代變遷。

  《金婚》

  《父母愛情》講述了在解放前,郭濤飾演的海軍軍官江德福,和梅婷飾演的資本家小姐安傑,20世紀50年代的滄桑鉅變讓他們倆人走到了一起,最後白髮到老的故事。

  故事時間橫跨了近半個世紀,時代的特點也都一一具現。

  50年代相識相知,60年代相愛共處,70年代海島患難相扶,80年代退休相守。

  但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工作還是家庭,影片的主線始終是以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爲基礎。

  如今的愛情偶像劇講究的是一個套路。

  要麼是歡喜冤家,霸道總裁愛上我;要麼是一眼定終身,命運弄情人。

  這些愛情故事更像是快銷產品,特點是:極甜,極虐,極狗血。

  大部分的細節和劇情衝突都顯出三個字:不真實。

  而《父母愛情》去除了所有浮誇的元素,故事最終迴歸到了現實生活。

  對於江德福和安傑而言,他們之間最初的愛情多少都一點不單純。

  江德福是根正苗紅的軍官,他需要一個美麗的妻子,所以他看上了安傑的美貌。

  安傑由於是資本家出身,成分不好,嫁給江德福更是一種身份庇護。

  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在那個時代,單位介紹,組織撮合卻是最常見的。

  人們放在第一的是能夠過日子,至於愛情,還是先上車後補票。

  兩個人不光有身份上的差距,文化,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都天差地別。

  安傑來自城裏,能讀書習字,但是嬌氣任性。

  江德福來自農村,五大三粗,雖然是軍官,但是個文盲。

  更加要命的是,江德福還離過婚。

  不過江德福憑着一股軍人的韌勁,還是將安傑追到了手裏。

  再到後來,兩個人結婚,生活快速地從浪漫約會轉到了喫喝拉撒的瑣粹家事。

  該劇所有的衝突矛盾都是現實和生活中最常見的因素。

  少了一些套路化的戲劇堆砌,《父母愛情》更像是一篇高級的“流水賬”。

  在他們的流水賬裏,沒有執着於婆媳爭吵,姑嫂不和,出軌外遇等矛盾。

  而是多了安傑嫌棄丈夫“三不洗”之類的一地雞毛。

  這些精挑細選的小事,構成這部劇的最大的核心點。

  這也是第二個因素:細節塑造,人物細膩。

  兩位主角的人物塑造從一開始就立得十分的穩。

  江德福被安傑嫌棄沒文化,於是嘴硬抱怨說自己沒上學,是被階級剝削了。

  再後來,江德福主動拜訪安家,卻又硬着頭皮喝完了喝不慣的咖啡。

  面對兩個人文化的差距,江德福主動學習看書寫字。

  雖然江德福充滿了軍人的傲氣與自大,但是從另一面來看,他也是一個溫柔體貼的好男人。

  他表面上是不拘細節,生活邋邋遢遢,但是所有的心細都是去寵愛妻子,保護家人。

  再說安傑角色的刻畫,就更爲突出。

  作爲嬌生慣養的富家千金,她在嫁給江德福之前,顯得尤爲不安。

  這種不安體現在心理的不甘和對未來的不確定。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可是在安傑身上,卻看見了一種不一樣的妥協。

  起初,安傑還是放任自己挑剔強勢的性格。

  特別是在與小姑子江德成的相處中,顯現出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巨大矛盾。

  在江德福的實力寵妻之下,安傑開始磨平了火辣的性格。

  她也開始明白,愛情是需要相互理解與付出的,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種浪漫。

  江德福在被組織安排到海島邊防時,安傑甘願跟隨他來到偏遠荒涼的地方生活。

  漸漸地,那座小島也成爲兩人世外桃源的愛情象徵。

  在海島生活久的安傑,偶然看見了自己的一幅畫像,感嘆到:自己的眼神依然很乾淨。

  江德福不知所以,安傑卻說,自己能感覺到自己的幸福。

  從這裏,也能看出該劇受歡迎的第三點:長情的陪伴,樸實的愛情觀。

  雖然《父母愛情》裏具有時代的侷限性。

  江德福和安傑並不像現在的年輕人,追求激情與狂熱。

  可是,它卻告訴了人們一個最樸實的道理:真正的愛都是細水長流的陪伴。

  江德福在劇中說過一句最爲感人的臺詞:

  “我夢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一個小島。那裏有一生的愛人,有鬧騰可愛的兒女,有種滿蔬菜花草的院子,有一個寬敞的房頂,可以站在上面看日出,看日落,看裊裊炊煙,看潮起潮落。身邊的人有限又熟悉,什麼東西都真切又長久。“

  這也許就是,那一代人對美好愛情最理想的描述。

  對比現代人的一種愛情現狀。

  一方面,努力想要遇見一個完美的戀人,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另一方面,所幻想出來的美好,卻又是空洞而平乏的。

  就在這種快銷愛情的現狀下,《父母愛情》給所有普通人上了一堂關於愛情和婚姻的平實教育。

  我們不需要爲愛情尋找可以練習的法門和技巧。

  然後用一個絕招讓完美的婚姻一蹴而就。

  事實上,愛情並不複雜。

  你只需要抓住它的每一個時刻,無論是爭吵還是甜蜜。

  你用心去擁抱它,它也能溫柔對待你。

  近 期 熱 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