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啓動建設三年來,三地科技資源初步實現協同合作,形成了發展合力和共贏成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傲霜說起協同創新取得的成效如數家珍。面向未來,她提出建議,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在現階段要瞄準基礎研究協同、承擔國家項目、科技平臺搭建、體制機制創新等重點持續發力,讓更多的協同創新成果爲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使北京新的兩翼早日振翅騰飛。

閆傲霜說,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有效減少了三地在科研資源上的重複佈局。以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爲例,三地共同推動,中央單位和京津冀三地相關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三地政府強力推進,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成績羣衆有目共睹。今後,三地科技協同要繼續堅持問題導向,面對遇到的共同問題,積極攜手承接相關的國家重大課題、基礎領域重點研究,繼續發揚跨部門、跨領域協同研究優勢,爭取更多成果。

在協同發展的科技資源佈局方面,閆傲霜介紹說,中關村-渤海新區、中關區-保定等園區建設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批北京科技企業在當地找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她建議,三地協同創新還要更加註重對企業發展模式的研究與服務,借鑑首鋼在河北曹妃甸發展模式和河北神威藥業在京設立研發機構的好經驗,通過科技成果產學研用鏈條與企業研發製造銷售鏈條的結合,打造更加緊密的科研創新協作模式。

“科技創新一定會在北京新的兩翼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閆傲霜對此充滿期待。她介紹說,京津冀協同創新已經積極參與到兩翼的建設中。面對開發強度還像一張白紙、規劃建設剛剛起步的雄安新區,她所在的致公黨北京市委與雄安新區共同召開“城市生成與發展”研討會,提出要深度研究城市螺旋式上升發展的生成機制,在規劃起步之初就注重貼近自然、以人爲本,同時又堅持生態優先,選用適合新區的最先進技術,推動雄安新區高起點邁好第一步。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閆傲霜建議,結合北京城市總規和城市副中心發展定位,緊扣數字經濟繁榮發展大背景,下決心整合首都豐富的城市建築規劃設計、藝術設計、工業設計等資源,在城市副中心區域相對集中佈局,在疏解中實現升級,打造北京國際設計之都的新平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