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汽車相關產業受限於內銷市場規模有限,不僅自有品牌發展困難,汽車零組件廠也受到限制。尤其是有母廠支援的零組件廠更被限縮,必須展現更大的競爭力才能擴展市場。

大億交通(1521)以國內OEM、ODM為主,但國產車市場沒成長,對大億的長期發展是比較大的壓力。

大億交通近年最受矚目的是日本小糸同意下,攻進美國克萊斯勒的供應鏈體系,即使是單價較低的小燈,也因為克萊斯勒的數量可觀,小燈即佔大億總營收的二成,更因多年合作關係良好,有機會再搶下其他較高單價的產品。

母廠原本設定大億的合作關係是臺灣市場為主,大陸或是北美都不在設定範圍內。但小糸在北美市場,一直無法攻進克萊斯勒的供應鏈體系,才同意讓大億交通經營。大億竟然出乎意料的成為一階供應商,展現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的競爭力。

小糸將強化與大億在大陸的合作關係,則是日本與大陸關係長期緊張,即使小糸在大陸投資獲利豐厚,仍然選擇退出上海小糸,並將轉投資福州大億,甚至其他的轉投資事業也有意讓大億投資。大億指出,小糸供應日系品牌,業務面不成問題,但大億在採購與製造管理上,可以有較佳的成果,這也是有利的條件。此外過去數十年大億與小糸的合作關係良好,可望將以往的模式從臺灣延伸到大陸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