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特派員陳政錄╱江西贛州報導】

農曆5月初5為全球華人共度的端午節,其中在客家搖籃江西贛州,如贛南地區的龍南縣楊村,和臺灣桃園龍潭一樣以埤塘,為競技場地的龍舟賽,和「走黃巢」、客家粄糉、釀糯米酒等傳統習俗,均體現兩岸淵源甚深的客家文化特色。

龍南縣楊村龍舟競賽組委會祕書長戴治安說,端午節是客家人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當地,甚至比年節還要熱鬧。他說,當地龍舟賽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不過客家人賽龍舟,與屈原投江並無直接關聯。

龍舟賽事 感念神龍

戴治安說,相傳早年此地客家人的戴姓先祖經營木材事業,因銷路不好,曾在溪邊向水神神龍許願;許願後,彷彿神龍顯靈,欲在附近興建皇家行宮的大臣,便相中了戴家的木材。

而後,由於戴家先祖甘願無償奉獻木材,獲得皇室讚賞,得以加官晉爵。後人為感念神龍庇蔭,才恰好搭上端午節舉辦龍舟賽,並逐步影響周遭客家縣城,去年還有遠從廣西而來同為客家人的一百多人隊伍參賽。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客家人為躲避戰禍,多居於丘陵地形較多的江西、廣東、福建一代,並依主要蓄水場地埤塘而居,因此龍舟賽事也選在大型的埤塘,也就是俗稱的「大塘」進行比賽,這一點也與臺灣桃園龍潭,具百年歷史的大池埤塘龍舟賽相同。

同時,客家人過端午,還包含「走黃巢」、客家粄糉、釀糯米酒等特色的傳統習俗。以走黃巢為例,相傳唐朝末年,黃巢起義部隊從山東一路打到南方的江西、福建,來到客家先民聚居地;由於黃巢被當地村婦保護子女的行為感動,承諾門口插樹枝的人家便不打擾,使得該地的客家人在端午節這一天,有「走黃巢」和插樹枝的習俗,尤以廣東汕尾市的陸河縣為代表,而該習俗隨客家族羣遷徙,不斷流傳。

客家粄糉 贛南招牌

飲食方面,贛南地區同樣以糯米製成的客家粄糉最具代表性,而在釀糯米酒方面,為客家人逢年過節必備。相較於臺灣相關技藝逐漸失傳,龍南縣釀糯米酒時比其他客家地區多了用穀糠、稻梗悶燒米酒土陶缸的「煨酒」工序,使酒具備色澤金黃、口感更為香醇的特色,已被列為重點保存的民俗技藝,成為具代表性的客家糯米酒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