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HomePod但是被它的封閉性嚇到了,而且我有自己的iTunes曲庫,不想要Apple Music插手,所以想買個聽音樂差不多水準的音響,有什麼好推薦?


特別提示:假如你想買這玩意,請拉到最後看注意事項。

在HomePod組成雙聲道以後,純以聲音論1K刀價位之內沒有任何一款音箱敢說自己一定能打過它。

記住,我說的是「音箱」。包括藍牙音箱、傳統Hifi音箱、甚至是監聽箱子。(對這一點不認同的,也請直接拉到底下去看PS

我個人以為,這個箱子跟當年的Ipod一樣,是來革命的。

革的是誰的命?是所有5寸以下小箱子的命。

我來念叨念叨HomePod匪夷所思的技術:

——首先是傳說中的自動低音調整

一般人家裡是沒法做聲學處理的,所以聽音環境會對音箱的表現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低頻駐波問題。

當聲音被牆壁再反射時,某些頻率和波長的聲波與原聲正好是相同的相位,於是這個頻率的聲音被加強。同樣,有一部分聲波也會被減弱,這種加強與減弱的聲音會尤其引起燒友的注意,而影響聽感。

為什麼這裡我說低頻駐波而不說駐波——因為高頻聲音的指向性很強,也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所以相對而言問題不大。然而低頻聲音的指向性不強,也更容易發生干涉,最終的效果就是你買到的天價音箱聽起來是「轟轟轟」的。

幾乎每個老燒都跟這玩意誓死搏鬥過,以前傳統的解決方法是計算你房子的長寬高,然後算出駐波頻率,上低頻陷阱,一組陷阱從幾百到幾千不等

高科技一點的方案是用測量麥克風測量房間的聲學環境,然後進行補償。一般測量麥克風+軟體的組合要幾千塊,更要命的是很多時候都是需要搭配自己廠家的音箱來做系統的。

再給力一點的方案是上黑科技:主動低頻陷阱,無需測量,無需調整,插電即用,缺點就一個:貴。

非常貴。

然後蘋果現在使用的就是第二種方案:箱子里塞了六麥克風陣列加一個低頻校準麥克風,加上A8晶元,可以直接對低頻進行調整。

就這一條,直接判了市面上所有4寸以下箱子的死刑。

——其次是對「皇帝位」的自動計算

由於人耳對聲音相位的敏感性,以及高音較強的指向性,導致傳統印象必須有一個合適的擺位才能確保你聽到的聲音是比較準確的,這也就是傳說中的「皇帝位」。

然後HomePod用了七個號角負載高音單元組成的陣列、輔以直達聲和環境聲波束成形信號處理技術,自動計算「皇帝位」。

為什麼這個小東西身體裡面要放一個A8晶元?就是為了能進行信號實時處理的。

——50Hz-20KHz、幾近平直的頻響曲線

Reddit上的WinterCharm對這玩意進行了深度測評,當初結果出來的時候我以為自己看錯了:這個用3寸音箱體積、4寸低音單元的小東西,有接近40Hz的下潛。

40Hz。

由於迄今為止我沒看到更專業、更詳細的測評,因此我暫時對這個數據表示懷疑,因為很多5寸箱子也不過堪堪摸到50Hz的邊。然而即使是按照50Hz來算,這東西也有著令人驚訝的頻響曲線,我放一下他的測評結果

這個成績已經可以打趴一眾同價位的5寸監聽箱了,天理何在!

——弗萊徹—門遜等響補償

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都驚了,蘋果可能已經瘋了,這是把現階段手頭有的技術一股腦的往上塞的節奏。技術不是什麼驚人的技術,但本來是可以慢慢擠牙膏的,結果蘋果一下子全倒出來了。

等響補償,意味著蘋果連低音量下的聆聽場景都考慮到了。

什麼叫弗萊徹—門遜等響補償呢?這個涉及到人的聽音習慣,請看這個弗萊徹——門遜等響曲線

簡單來說,就是人對不同響度的聲音反應不同,音量越大越接近平直。因此在不同音量下人對音樂的感覺差別會很大,實際上就是聲音越大你會覺得越好聽……這無形中增強了我們在聽音時調大音量的傾向。所以蘋果現在做的,就是在小音量的時候把某些頻段給提升起來,讓你能獲得接近大音量表現的聽音效果。

然後你回頭看看,這東西五千多塊錢一對,簡直便宜到匪夷所思,這玩意可以說是現階段人類聲學技術之集大成者了。

最後說說這東西的BUG,說到這我不禁想起了以前那個汽車跟電腦的段子:

——假如汽車跟電腦的發展一樣快,那麼現在汽車應該每100000英里加一次油,開得比飛機還快;

——對,而且每跑100英里就藍屏死機一次。

嗯,Homepod現在就是這樣。目前我遇到過、比較影響體驗的BUG有:

1.立體聲模式的結相漂移問題。

2.Airplay後立體聲模式結相錯誤問題。

3.大房間(超過30平米)的低頻過量問題,而且好像還是根據音樂不同它自動EQ的,十分討厭。

4.立體聲模式單邊不發聲問題。

以及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其他問題……我還在慢慢摸索中

所以想買的朋友你最好再想想

PS.多說兩句。

很多人啊,並不具備正確的聽音觀和理性思考能力。

Homepod最大的優點在哪呢?為什麼我說這東西跟傳統HIFI箱子都有一戰之力呢?

很簡單,音箱不是個孤立工作的個體,它是要跟周圍環境互相作用的。

所以你得到的最終聲音,是音箱表現X環境影響的。

假如說大證據的聲音表現是10(滿分)、消聲室的聲音環境是10(滿分),那麼咱們一般人家裡的聲學表現可能只有3~5。

這意味著你就算買了個大證據,但是家裡沒有做過任何聲學處理,最終的聲音表現可能只有三四十;然而你買個8分的箱子,再把家裡的聲學環境提升到8,最後的聲音表現可能是60多。

別忘了,HIFI產品,一分錢一分貨,一塊錢兩分貨,一百塊三分貨,邊際遞減效應嚴重。

而蘋果的這個東西,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這麼個思路:我的聲音表現,可能只有4~5,甚至更低,不過沒關係,我通過複雜的演算法和設計來自動優化環境聲學表現,相當於把你原本只有3~4的聲學環境硬提高到了5~6,所以最後的表現可能要比很多價格更高的傳統HIFI產品更好,這是它的工作原理。

當然這個比喻和計算的方式很不嚴謹,不過意思是這個意思。某些杠精上來尬吹漫步者天下無敵……Emmmmmm……八項規定之後我的辦公室被砍了,只能在桌面上玩玩小箱子。我最開始換了一對cas-1,然後又換了一對SC203,中間還用過一段時間的密力Quantum Edelstein,放假前最後換成了Homepod,恕我直言,跟我講小空間里的近場聽音經驗,我就呵呵了……

PSS.我前面說的已經很明白了,這東西提供的是一個解決方案,解決方案,解決方案。

你非說把這玩意跟監聽箱子一起擺到消音室里做AB,廢話,那Homepod當然不行。

可問題是你家裡有消音室嗎?

退一步說,你測過家裡的聲學環境嗎?

你的箱子做聲學補償了嗎?

假如都沒有,那麼對不起,你那天下無敵的漫步者大概率是干不過這對箱子的。

但假如你本身就是近場的桌面聆聽、房間聲學環境還算OK,不追求超越一般箱體體積的下潛表現,那麼小箱子的好選擇有的是,也沒必要非用Homepod——不過我看評論區里的幾位,未必有這個認識。

PSSS.消費提示:我不推薦想用傳統近場模式進行聆聽的人買這玩意。我前後買了5個Homepod,是為了做全屋流媒體的,我有主音箱,有桌面監聽系統,這玩意只是為了解決我特定場景下的聲音需求,您要是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還是別買,尤其是別在買了之後來找我抱怨。

順便掛幾個睿智,我第一次聽說挑箱子不用考慮使用場景和需求無腦入手的。

iloudmm是個好箱子,不過人家開發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近場監聽,盡量用直達聲而避免反射聲,這種桌面監聽用過的人都知道,對擺位要求極高,因為甜點實在太窄了。而且稍稍拉開一些距離聲音就會散開——環境聲開始影響你的聽音了。

從趨勢上看,今年才發布的MTM顯然採取了一個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自帶了一個ARC的聲學校準,可問題是這玩意得到4月以後上市(上市之後我應該會搞一個),拿沒上市的東西來否定我,果然睿智。

你拿這玩意說事,還不如拿百里登的PW600說事。

還有這位

果然腦子是個好東西。


homepod不是藍牙音箱,即使投射也是Airplay,用的是WIFI。藍牙有是有,只能連接Homekit藍牙終端。不能用來放歌。


補充一下: 這個問題回答里出現很多拿傳統音箱出來比的。

我說三點

  1. 我們都拒絕雲評測,推薦傳統箱子所謂秒殺的,有多少人是真正買過兩個homepod組立體聲家裡聽過,然後你你傳統箱子比過的。優劣在哪裡。
  2. 退一步說,你的箱子音質不錯。但是你放歌方式,要麼要開電腦,要麼要接功放,接CD機,這種都是古老的方式,大家都是那麼走過來的。現在家裡聽音樂第一就是要方便,打開就有歌。歌曲庫要大。不要老聽重複的。這點上傳統音箱是硬傷。你得每次聽歌都要插U盤,找CD,聽時間長了都是那幾首歌,你就不想聽了。不聽重複的,你就得接電腦。。聽個歌你得先開機。開喇叭。。別人在家根本沒辦法聽你的喇叭
  3. 傳統藍牙音箱,看上去挺方便的,但是其實硬傷也不少,比如你要聽歌你得先開機,配對藍牙。你自己的也許配對好了,你不在家,別人要用喇叭聽歌,就歇菜了。還得配對,也許都不知道怎麼配對。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你還要先手機里找到播放app,才能開始播放。播放的時候你不能走太遠,走太遠,手機和音箱之間藍牙連接就會不穩定,斷斷續續。。體驗很不好。
  4. 最後補充一下愛否的評測鏈接 HomePod消費者報告


帝瓦雷


試過很多組合,sonos play5一對配對,甚至澎湃的膽機配丹拿,都不行,只有homepod一對,就算音箱再玄學也到頭了

「然後這是HOMEPOD的曲線測量部分,很奇疤的是這樣的一套組合它的曲線相當順直,關鍵是30-40部分可以抬起5db這是什麼概念呢,這個低頻已經是很多這個價位監聽音箱都不能做得到的素質。且才4寸的低頻單元的緊湊箱體設計,三頻偏差才2db這是要打破監聽音箱吃飯的碗呀!!」轉自《什麼值得買》

原文鏈接:

https://test.smzdm.com/pingce/p/8045530/?send_by=9238710427


BO B17可以關注一下,歐洲品牌的音響產品在音樂性方面是非常出色的,普遍音色細膩圓潤,高音悅耳。近年來的歐洲音響品牌,尤其是BO這種走時尚路線的品牌,為迎合年輕消費群體,在聲音取向方面也注意增加了低音的表現力,聽動次打次也沒有問題。之前很多次去一個熱狗店吃東西,小餐廳里老闆就是用這款B17播放音樂,感覺完全不像這麼小一台機器放出來的聲音,很有質感,很有力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