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誥是道教常用的一種讚頌類文體,諸多經典中皆有記載,在玄門羽士常誦讀的《早晚功課》的末尾處亦有刊載,是日常誦讀修習的必備。

  《清微弘範道門功課經序》雲:“金書玉笈爲入道之門,寶誥丹經乃修仙之路。得其門可以復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煉不壞之身。”

  入道之門,修仙之路(資料圖)

  寶誥又叫“寶號”、“號”、“誥”、“玉誥”,自道經丕傳,凡道教的神聖仙真很多都有寶誥。究其來源,或爲仙真垂示,或爲道家先師敬撰。

  是修行者與神仙聖真溝通的橋樑,誦讀寶誥時,猶如上帝臨之在上,使我輩罔敢戲渝褻越,由此虔誠之心日益,自此道心二心,修行也能更進一個臺階了。

  《說文解字》雲“誥,告也”。“誥”這一種傳統的文體形式,起源於《尚書》,是《書經》“典、謨、訓、誥、誓、命”六種文體之一。但是儒家文獻中的“誥”和道教常用的“寶誥”卻是有很大區別的。

  中國傳統的道儒釋三教中唯有道教採用“寶誥”的文體形式來讚揚聖神功德事蹟,而佛教則有“贊”無“誥”。故而可以說的上“寶誥”是道教特有的文體了。

  寶誥由前、後兩個部分組成,前面部分爲短篇的淺近駢文,後者則爲神聖仙真的聖號。

  “寶誥”這種文體溯源頭可至南北朝時期的《真誥》,但與我們目前看到的寶誥文體並不一樣。明《正統道藏》洞真部收錄有《諸師真誥》一書,載有道教聖真寶誥計41篇。

  這也是道藏對寶誥系統收錄的一篇,篇幅不多,但其中收錄有全真七子的寶誥,亦說明收錄該卷的時候該書成書並不久遠。

  而此書也標誌着“寶誥”文體的最終確立。除《諸師真誥》外,很多道書、經懺也零星分佈着其他神明的寶誥。

  明代後,聖真降示和後人撰寫的的寶誥數目更加繁多,但清代統治者對道教總體持排斥態度,並沒有重新編錄新的《道藏》來收錄這些誥文。

  致使很多寶誥形成後因爲流傳不廣而流失,甚爲可惜。

  修行能更進一個臺階(圖源:問道青城山)

  1

  歷代仙門羽士對寶誥的收集彙總

  寶誥從沒有到產生,從少數到品目衆多,後人對其也愈發重視。但由於元代統治階層大規模焚燬道藏,使得我們對明代以前的道藏難窺全貌。

  目前可知的較早的彙總收集便是《正統道藏》收錄的約出於元末明初的《諸師真誥》。雖收錄僅僅41篇,卻不失爲道教寶誥收集的一個重要開始。

  明後期至清代新道書層數不窮,道教寶誥也愈來愈多,雖然沒有官方支持出版新的《道藏》來收集這些經典,但是道士們也沒有放棄自力更生。

  清代四川青羊宮、二仙庵的《道藏輯要》便是道門人自發的道經收集,其中便收錄了兩種早晚課《清微宏範道門功課》和《太上玄門早晚壇功課經》。

  經卷的末尾處都大量收集了道教的聖號寶誥,總計達六十多篇,雖不是對“寶誥”的專門收錄,但是也是繼《諸師真誥》後的一次重要收集。而同時的出自四川的《懺法大觀》也在科儀經懺文中收錄了數十篇種寶誥。

  清末民國,寶誥的重要作用促使很多道士開始自發的參與到寶誥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去,市面上流傳的很多道教法本,其中就不乏寶誥類集冊,但是影響力卻很小,多數爲手抄本,錯誤率很高,傳播率很小。

  這一時期民間宗教蓬勃發展,很多民間宗教者也參考道教的寶誥,佛教的寶贊,開始爲撰寫屬於自己宗教的寶誥,有些也摻雜在了道教的法本中。

  造成了很對寶誥集水平層次不齊,真僞參半。小道爲研究寶誥,曾收集大量的清代寶誥集子,其中編纂水平較高,且收集篇目很多的印刷書目有《精一儒宗·卷九》、《傳枕咒誥》,分別收錄寶誥一百餘篇,其中很多屬少見篇目。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道衆對寶誥愈來愈重視,迫切需要一本收錄更加完整的寶誥經集,爲此羽士道流孜孜不倦,未知努力付出者不計其數。

  如書攤上見到的《三教寶誥》、《諸神寶誥》、《寶誥大全》具是道衆的努力的結果。近年來個別道長也在從事類似的收集工作,如辛道長所做得《道教諸真寶誥全集》、彭理福道長著作的《道教科範·第三篇·誥號禮請》。

  而筆者本人在研究道教“寶誥”的同時也在大量收錄之,目前已集寶誥計1408餘篇。然而由於其中有大量重複、訛誤、殘缺篇目,尚存完整篇目達到了785篇。

  另外港澳臺及海外地區,參與寶誥收集的個人和團體也很多,相對於大陸道教羽士道流的單打獨鬥。

  臺灣地區的寶誥彙編就更加有組織性了,組織參與的彙編工作其嚴謹性更強,收集的廣度也越大,其中的典型便是臺中縣南聖宮開啓的“道教列聖寶誥數據彙編計劃”。

  臺灣道教興盛,寶誥使用頻率很高,無論是道教宮觀或是民間鸞堂,誦讀寶誥都成了居士道衆的必修課之一。

  若將來有一天,兩岸四地能聯手彙編寶誥全集,定會讓我們看到更多卓越的寶誥篇章。

  從心底生出敬慕之心(圖源:問道青城山)

  2

  誦讀並學習寶誥的作用和意義

  寶誥作用很多,意義深厚,筆者在這裏簡述一二,希望和大家相互探討之。

  首先,寶誥聖號是成仙之津樑,度世之慈航,凡有所祈所求,即可誦持寶誥,自獲不可思議功德。更有精誠感天,誦持既久者,自有聖真現相,明示道要,點破愚迷,則成仙成真未爲不可也。

  其次,寶誥聖號記載了神明的功德、出處、生平、學問、願力、果位、神號、司職,方便了大家認識全面瞭解認識神明,避免訛誤。

  有利於信衆羽士破除迷信盲信,迴歸正信正念。再次,寶誥聖號記載了神明的由來,成道的歷程,更有聖人對後人的告誡,若人能虔誠誦讀之,從心底生出敬慕之心,明瞭祖師用意,自然可方便後來者沿着祖師的道路前行,堅定道心,同證真常。

  還有,很多寶誥聖號文體對仗優美,不但在日常道樂科儀道場中可以唱誦,還可以之爲當代道風音樂的創作提供源泉、思路和內容。

  最後,寶誥聖號記錄了祖師的修道行道經歷,爲後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參考,對祖師的行蹤,宗派的傳播都能提供很好的研究輔助功能。

  如《鐵師元陽寶誥》雲“東度函關,至聖宣尼問禮;西遊天竺。曩謨釋迦歸真。”從中可一窺道家三教合一思想和近些年不太提起的“老子化胡說”。

  從《祖天師寶誥》中“降縶十二天遊玉女,戰奪二十四治福庭”的句子,可瞭解祖天師創教之路上的鬥爭。

  而《金蓋山閔祖寶誥》雲閔一得祖師爲“東華密部開科初祖,太乙心法啓化祖師”,可進一步驗證由閔祖開創的“嗣龍門派”不但繼承了龍門的道統,亦傳承了西竺密部的鬥法。

  3

  結語

  筆者對寶誥的濃厚情感源自於《道德天尊寶誥》的句子:“隨方設教,歷劫度人。”是啊,神聖仙真隨訪設教爲我們開啓了修身修行之路,點開了我們的心靈之窗,迷霧由此變通途。若天之北斗,若海之燈塔。

  祖師以“誥”爲我們點亮了前行的路,我們後輩羽士道流自當勉之勉之。

  (編輯:西銘)

  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