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雖然《紫羅蘭永恆花園》這個譯法非常狗血,某種意義上破壞了人名之後觀眾自行品賞的韻味,不過我想不出更好的名字,那就槽到這裡吧。

批評分析

12年了,京都的片子我還是第一次看不下去

很優秀的作畫和演繹,有幾話很感人的單元劇,但整體劇情非常糟糕,對主角的性格和心理把握毫無原則,另一個尖端製作託不起垃圾腳本的例子。

傻逼魔改劇情,白瞎畫面

——怎麼說呢,降低兩分以示抗議。 ——結局了,除了畫面之外,並沒有任何手法上的突破不說,邏輯錯誤還不少(軍事描寫還不如既不是軍迷也沒什麼調查資源的原作者),敘事平淡如灰,整個劇情裏找不到稱得上高潮的東西,聯繫起來,根本沒有整個劇情結構上的起承轉合,還把那麼多時間用在無關緊要的地方…………構圖分鏡非常非常單調,美好作畫的感染力瞬間下降了好幾個檔次(沖著作畫來看的失望了。主線很亂,單元劇很出彩,如果能更好體現出violet的成長就好了,13集篇幅居然給人一種倉促的感覺……個人認為慢慢鋪墊好了再講故事不會差到哪裡去。總體來說至少感動過,就夠了。太子你快下來吧,花瓶裏裝了什麼東西,13集下來用了多少延時攝影,求求你還是回來老實原畫演出吧

這次bangumi評論太多,只選開頭幾個比較代表性的。

原著黨

結構黨演出黨作畫黨

短短几段話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動畫批評角度,並且相互之間直接衝突,那麼我們可以直接判斷其中必然有一方錯誤或者,他們都糾結在不合理期待。

一個觀眾不喜歡一部作品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觀念分歧,一個是技術分歧。前者我們很容易理解,有的人不喜歡榴槤有的人不喜歡香蕉,一般我們不追究他們為什麼不喜歡,但是他們這一喜好可能會隨著閱歷的增長而改變。後者更好理解,起承轉合小學語文課的內容,動漫嘛不就是會動的畫加上音樂嗎,於是也更容易誤解。

在分開兩種理由之後,我們可以暴論一句:99%對於京紫的批評本質上都是隱藏在技術批評之下的觀念批評。即使按你說的改,你也不會喜歡,甚至這部作品做出來根本上跟你沒啥關係。

例如這幾個明顯不合理期待的點:

邏輯錯誤(軍事描寫還不如既不是軍迷也沒什麼調查資源的原作者)

主線很亂很優秀的作畫和演繹,但整體劇情非常糟糕

邏輯?以工業革命為原型的架空背景出現人造機械手這已經是一定程度的蒸汽朋克風格了,這個設計居然不出現魔法。這纔是正確的邏輯批評姿勢好嗎。

主線?「單元劇」三個字敲黑板,這裡沒有主線謝謝,或者說所謂「主線」是你根本沒get到的東西。

作畫?優秀??抱歉,你不懂作畫。

可以推測,這些觀眾並不是惡意批評,只是胸內之意無處可泄,於是隻能抓一個反正也要被原著黨噴的角度跟著噴,但是反而變成「要是聽原著的話,你根本找不到主線」。我們換個角度看,如果本作改個名字,叫<傲天·瑪麗·蘇·龍>,或者叫<霸道少佐愛上我>,這些觀眾會噴嗎?他們根本不會去看。

故事內核

01「愛してる」と自動手記人形

02「戻って來ない」

03「あなたが、良き自動手記人形になりますように」

04「君は道具でなく、その名が似合う人になるんだ」05「人を結ぶ手紙を書くのか?」06「どこかの星空の下で」07「 」08-09「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10「愛する人は ずっと見守っている」11「もう、誰も死なせたくない」12-13 自動手記人形と「愛してる」

這一次我們不能直接談故事內核,因為我發現對於這個問題我和別人有所分歧。

故事內核就是故事在講什麼,實際上在講什麼的問題。「她還不知道 愛 的意義」這是官網上面給出的文案。我們首先可以想到它要講的是「少女尋找愛的意義」,但是我看到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

在 知乎用戶看來,本作的故事是講「少女的痛苦」隨著故事展開在觀眾面前。

故事的重點不是「薇爾莉特為何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而是「她陷入到這個局面裡面到底有多痛苦」。

可以看出,當對於故事內核產生分歧之後,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如果試圖展示「少女的痛苦」,那麼小說的處理手法懸吊懸念直到最後是值得肯定的,甚至有直接把抒情文字轉換成畫面語言的價值。原文如下。

小說的核心,就是用路人甲乙丙丁的故事帶出一個看似完美其實存在著神祕隱痛的薇爾莉特形象,在最後時刻再揭示她的真相,以及一直用第三人稱的側寫來讓大家猜測和揣摩她的心理,壓抑到最後才讓她哭出來。但是京都最終拋棄了這一個敘事手段,直接從薇爾莉特出院開始寫,而且直接就讓薇爾莉特成為主視角角色,我們能看到她的言行舉止,也能用比之前進的多的距離去揣摩她的心思,所有的遮蔽或者虛寫的技巧魅力全部被破壞了,而且內容日常瑣碎了許多,原作那種情愫鬱積的沉重感,被這個做法全都破壞了。

但是,我們需要這種「沉重感」嗎?如果無法在故事在講什麼這裡達成共識那麼後面都是廢話。首先講什麼內核比較高大上討喜這種是廢話,「少女的痛苦」和「少女尋找愛的意義」沒比較強行分誰高誰低,但是在製作的時候需要有重點。

為了明確這一點,我們扒出監督石立太一的談話:

進而,我們可以推測,主創團隊更加傾向以「少女尋找愛的意義」作為核心主題。那麼,故事的演繹手法自然應當有所取捨(雖然把原作全舍了)。

且不提原作的「用路人甲乙丙丁的故事」這個手法做成動畫會多混亂,我們看看另一個更加麻煩的手法「虛寫/側寫」

這部作品的大部分篇幅裏,對於它要刻畫的感情全部都是不動聲色的側寫

在本來就要用到大量比喻的文字小說裡面,虛寫側寫大概是可以吹的技巧,但是如果直接搬上屏幕會變成什麼樣呢?一般我們會認為這是技術上做不到的,無論是直接「畫」出還是借物喻情,如果強行去做不僅等同於要整本書重寫,而且可能反而破壞了主旨的情感導引出奇奇怪怪的東西。

這時候肯定有同學想說,不就是重寫嘛,寫啊。

。。。。

這時候倒是可以腦洞一下,先不說該不該「含蓄」,而是看看,在動畫裡面,含蓄能含在哪?

我們知道,電影裡面有許多「含蓄」的鏡頭,是做得很輕鬆的。「眼睛大特寫」「眉毛稍微動一下,中景拉遠景」。但是動畫由於沒有基本分形,單純的景別切換都會出現線寬問題(特指2維動畫)。而藏東西,因為光影問題,也很難藏住。藏顏色,上一個大幅度用顏色的魂狩撲街撲成什麼樣了來著。。。要用的影像語言基本上要麼考驗技術,要麼考驗撲街,最後就只剩下分鏡了。可是呀,有聽說很有意味的分鏡,但是很「含蓄」的分鏡。。emmm

小結

本作《紫羅蘭永恆花園》由於種種原因吸引了超乎尋常的大量根本不對頭的觀眾,從而引發了源於觀唸的結構性不滿。相比於隔壁骨傲天隨手捏死幾萬人,這邊紫傲天打場仗就痛苦確實是「小氣」了噢。可是拋開設定,這是標準的言情故事。更有趣的是,它通過改變主角的設定,使原本戲劇默認的「噢,原來我喜歡他」一個小片段,擴展成了變成了戲劇性的一整篇

——「原來這就是愛」。

另一方面,本作是否存在技術問題呢?個人認為依然存在。如ED《みちしるべ》是那種越聽越舒服的類型,但是這類配樂作為全劇的ED是否合適以及各處插入是否恰當又是一個問題。又如前半部分,各配角對女主看法的內心獨白插入還是有一點僵硬以及全景人物繪製問題。但是在這個時候,談這些瑕疵就實在是。。。

京紫本身並不是一次浪潮,但在大陸受到了浪潮般的關注。如果京都動畫是家中國公司,在本作實力經已夠硬的情況下,顯然可以旗幟鮮明地定位自身的類型,招徠反對批評者的觀眾。

PS:「violet」這個名字,概念其實是很模糊的,既可以指堇菜科堇菜屬,又可以指堇菜科堇菜屬三色堇,還可以指十字花科紫羅蘭屬。至於本作指代什麼嘛,自行判斷吧。

動畫源

三色堇 Viola tricolor

紫羅蘭 Matthiola incana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