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新買了一款手錶,自己覺得樣式很可愛,但有人吐槽這款手錶不好看。

這次提問主要希望萬能知乎盆友能給出大家對手錶錶盤設計的一些看法。

簡單的手錶有簡單之美,複雜的手錶有複雜之美。一些設計總能將複雜的功能濃縮於毫釐之間,呈現出複雜之美,一些設計有意在錶盤中留下大片空白,卻讓人感到愜意,呈現出簡潔之美。

不同的設計賦予手錶不一樣的風格與用途,一個好的設計能在保留手錶功能完整的前提下使錶盤感到舒適,被爭相模仿,一個不好的設計使手錶即使擁有著很高的性價比也無人問津。

Q:哪種手錶的設計會讓人眼前一亮,哪種設計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

記得之前看過知乎上一個答案:看到手錶,臥槽好醜,看到價格,臥槽真好看。

推薦好看的手錶文章太多了,希望大家多列舉一些難看的、失敗的手錶設計,最好是在常見的手錶裡面指出一些設計的亮點與不足,為何而覺得好看,為何而覺得醜。

雖然表的審美因人而異,但總是有一些手錶的出現會讓大多數人眼前一亮,總有一些手錶過於前衛使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希望大家能忽略價格因素,將自己對不同類型的表的想法說出來(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和多貴沒關係)。提這個問題不希望大家互相反駁,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美的看法

表的一些設計也同時受到功能的影響。例如之前我一直覺得潛水錶的設計很難看,誇張的熒光指針+誇張表面,後來瞭解了潛水運動後才漸漸明白了這種表的設計理念。

因為有人惡意攻擊,被誤認為是營銷,而且為了能更好滴討論手錶本身,而不是我買的這一塊,我刪去了本應附加的圖片。希望評論裏不僅僅針對我這一塊手錶進行討論,也不要因為品牌問題相互攻擊。

本人為大學狗一隻,最近才開始關注手錶,很多表達不當請見諒

謝謝大家

這是我在知乎上提的第一個問題,玩知乎很多年了,雖然第一次提問題是因為手錶,我卻對手錶瞭解頗少(例如在一個評論中認為鋼帶手錶纔是正裝表)

如果萬能的知乎盆友幫我補充一下手錶的知識我會非常感激


我把結論放在開頭吧,這樣一目瞭然一點。

綜上:1 表圈顏色虛浮

2 藍針做工粗糙,無光澤

3 針和刻度與盤面不匹配,針和刻度適合小表徑,盤面做大了,太空曠

4 為了把空曠的盤面顯得不那麼空,加了個月相。開窗離中心太近,歪得沒道理,沒有相應的元素與之中心對稱。

5 字體和logo草率,就是用的字型檔裏現成的,印刷水平也差,沒有立體感。

6 有限的角度看出去,皮帶質量也不好,皮質沒光澤,看起來很硬。

懶得ps,誰有閑工夫可以試試,把表徑p小,月相去掉。或者把月相往外移動,中心落在四等分處,日曆窗和它對稱,就沒那麼醜的厲害了。

4月3日——不用p了,今天朋友圈裡看到一塊現成的,證明我不是瞎扯。

——————————

1 盤面協調

盤面是一塊表的門面。

盤面有三大要素,表圈、字面、錶針。

表圈有素圈,有牙圈,有鑲鑽的表圈。

素圈要寬窄得當,弧度流暢。

牙圈要銳利,起伏硬朗,有立體感,不能糊成一片。

鑽圈則要選石精細,一般是鑽石,要均勻,白度高,單鑽大,彩鑽則要顏色生動明艷,如果是漸變的鑽圈,則要顏色過渡流暢。

字面和錶針可以一起講,要疏密得當,觀感協調。

一個盤一共就三十幾毫米,要呈現的視覺元素卻很多。錶針,刻度,logo,文字、日曆、月相,還有各種各樣形狀的開窗。

錶針要和刻度搭配,寶璣針要配什麼字體,柳葉針配什麼刻度,都是有範例的,約定俗成也經過歷史檢驗確實好看,瞎搞肯定看著彆扭。

還要拋光得當,乾淨利落。藍針的話,藍色要深邃,要均勻,最忌諱油漆一樣的光澤。

個人喜歡偏纖細的錶針,菱或者棒都可,也不算勞力士鐵粉,對賓士針無感。精工GS和歐米茄星座老款星座的針我比較喜歡,水準很高。

一般有人問我是買天梭或者買美度,我都會推薦他去看看二手的歐米茄老款星座,哪怕是石英的也好。無論是盤面的網格紋還是刻度錶針,比那兩個品牌要高不止一個檔,看習慣了之後再看天梭,簡直糙的沒法看。表最大用處就是看,盯著看怎麼都不厭纔是好看的盤。

勞力士星期日曆的盤面應該是教科書般的存在。

從日曆的字體到皇冠logo,再到幾行文字,字體的粗細、大小、疏密,是有一定錯落變化的,形成了非常好的視覺效果。

最怕的就是亂開洞。平地上有個洞,經過的人肯定抻脖子往裡瞅兩眼,別問我為啥,人就這麼賤兮兮。

盤面不管寫了啥,只要有個洞,肯定第一眼看洞,洞裏有啥。

洞裏一般放月相、陀飛輪、卡羅素、芝麻鏈,放鳥生蛋都可以,啥牛掰放啥,騷包的還可以開倆洞。

不要開個洞讓人好奇,仔細一瞧發現裡面啥技術含量也沒有,洞就是個洞。已經有很多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這種感受了,我就不明說了。

基本上腕錶都遵循從12點到6點,一條線貫穿下來,就跟北京中軸線一樣。把距離四等分,分割一下對稱挖洞是最穩妥的。

換地方挖不是不可以,非常難設計,弄不好就醜哭。

我不點名地說某國產腕錶,名字拼寫不中不西,字體難看還比例過大,還最喜歡亂開洞,洞裏還啥也沒有。

設計好看的錶盤難度不亞於設計好的汽車內飾,因為不好看、不耐看、不舒服、就等於難看。

2 色光高級

我挺想說顏色,後來又覺得不完整,加個光。

也就是說,顏色和光澤也起決定作用。

簡而言之,好表有兵器光澤,而不是餐具光澤。這是區分廉價表和高級表的一個最直接的手段。

好的材質加好的拋光才能呈現出好的觀感。其中金色一定是k金材質的本色,中古表包金也可以,那時候的包金真的是厚,跟套層金殼也差不多。鍍金或者化學金色我是不建議購買的,一是光澤不對,二是容易褪色。

無論是錶帶、夾板還是表扣。鋼材要精純,打磨要到位。所謂鍛刀師排隊求打磨師,高級的打磨費用甚至超過材料本身的價值,很多人不瞭解這一點。表大部分零件都可以代工,機芯也都是現成的,成本的波動在打磨,廉價表就廉價在打磨的工時費上。

登峯造極的就是下圖這種。

3 技藝魅力

機械腕錶的複雜功能或者黑科技,除了帶來更多的功用性,還能增加表的複雜度和美學屬性,挺像局座形容武器——好看就有殺傷力,有殺傷力的也好看。

同樣是計時機芯,往複雜里弄就會收穫惡魔的尾巴。

也不一定都是這種在機芯上搞得裏三層外三層的,卡西歐這個手工師父一錘一錘敲出來的錶殼也挺帶感的。

只要有一定技術含量,就有些視覺加成。當然了,用力過猛玩砸了的數不勝數,年年都有醜的辣眼睛的錶款。即便是超複雜錶款,還是有看起來不舒服的,這裡涉及到板路啊,設計啊,很多東西就不展開了。但是隻要包裝的好,故事編圓了,總有人壕氣衝天去埋單。

4 配合穿搭

有些表施瓦辛格戴叫硬朗,我們戴就像塊水錶。

沒辦法,趙老師說人是衣服馬是鞍,一看長相二看穿。冠希哥穿挎欄背心也穿出潮牌風格。穿得起一身傑尼亞的戴一塊小豬佩奇都不覺得違和,反而又俏皮還可愛。

英國土豪買了不同顏色勞斯萊斯,只為了搭配不同頭巾。

對於老百姓而言,最簡單的穿搭就是襯衫盤面顏色一致或對撞。

藍襯衫配藍盤,白襯衫白盤,黑襯衫也應該白盤,不然太悶。

條紋襯衫銀盤或鋼表,polo衫,短袖可以潛水錶,大褲衩子配卡西歐G。

實在懶得換,白盤海馬鋼帶,白盤勞探,是可以應付絕大部分情況的。

女生到了一定的穿搭水平,她早上起牀或者頭天晚上,並不是想我要穿哪件衣服,哪條裙,而是我想戴哪個耳環,想塗哪個顏色的口紅了,然後由點到面,把上身下身適合的衣服選出來,妝容化出來。

表也同理。

有些看似誇張造型的表,不去逆向適應它穿搭衣服,就是難看的。

表好不好看,要看人的生活狀態能不能讓腕錶成為穿搭的一個環節。


謝邀。

人的審美有差異,對外觀的評價通常都是很主觀的,美醜都是相對的,一般情況下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但是在腕錶界,既然有些表能純憑其外觀得到不符合其身價的銷量,不得不承認,外觀的美醜也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一個不置可否或者中立的答案似乎不足以回答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表很醜?

1)做工不好。

做工不好或者裝配有誤直接導致了一塊手錶失去了創造者最初賦予它的意義,在我的眼裡是醜陋的,一塊刻度歪斜的萬國歐勞(只是打比方,不太可能發生)在我眼裡不如一塊沒有做工問題卡西歐。

2)錶盤過於複雜。

錶盤過於複雜直接影響了時間的可讀性,機械錶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很多的透明skeleton鏤空錶盤,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定的玄學,像理查德米勒這種有很強的設計感和立體感,加上指針有比較明顯區分的表彷彿是可行的,漢密爾頓的jazzmaster的開小窗式的也是認可的,我點名的是像MK這種:

看著就頭疼,既欣賞不了機械錶的美感,也讀不了時間,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訴別人自己戴了一塊機械錶,當然,這並沒有什麼luan用。

西鐵城也有很多複雜到令人髮指的錶盤,讓人懷疑它把太陽系的所有時間都做進去了,如果你不是機長、船長和西鐵城的店長,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這樣的表好看:

一眼掃過去白花花的一片,難看的意譯是「Ugly」,這是真正地做到了直譯——「Hard to see」

3)尺寸過大或者過小。

手錶是個私人的物件,就像衣服和鞋子,同樣很考驗穿著的人的駕馭能力,過大過小尺寸不合都會顯得難看。私以為,G-Shock的高端系列MTG, MRG,如果不做這麼大,銷量肯定會比現在好很多。

4)外觀過於獵奇,沒法日常,沒法適應大多數場合。

不用多說,這種天外來物沒人會覺得好看,當然如果有人把收集怪表當做一種癖好,並記錄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還是挺酷的。(主要防止槓精擡槓一定說好看)

為什麼有些表好看?

1)比例好。

人的眼睛天生對比例很敏感,但是說不出個因為所以。比例好的表不但顏色尺寸適合大多數人和場合,錶盤上的排布也會有一定的節奏,有松有緊。這中間有很多設計方面的玄學,寫出來可以再寫五萬字,最終就是為了達成「看著舒服」四字,下面的例子能說明我的意思。

防止品牌影響太重,去掉了logo,證明還是兩塊看著很舒服的表

2)有故事。

有些表有為了戰場設計的鮮艷指針,有些表有為了潛水設計的強大夜光,有些表有為了太空的壓力變化設計的超厚凸起玻璃,有些表有為了極致精準設計的陀飛輪,有些表有為了展現人類極致工藝設計的精美機芯和錶殼打磨,等等。一塊表的故事能給他帶來生命,讓他的特點在你的眼中變得有意義,有光芒。

魚缸玻璃,折射變形的美感是由他的故事帶來的

3)做工精良。

一塊做工精良的表,包括了外在和內在,用圖說話即可,外觀就用大精工做代表:

冰冷,永恆,安靜,鋒利,簡約,不簡單

機芯就放可以用變態來形容的朗格吧:

這樣的打磨簡直無fuck說,我能坐著看一天

4)態度認真。

滿足以上幾點的表可能已經很貴了,但是好看的表與它的價格無關,一塊用心設計的表,是可以感受到的,無論貴賤,舉個兒童玩具表的例子

震驚!這是你們離朗格最近的一次!

拋開做工,不講故事,忘掉比例,每隻表都有花心思去設計錶盤來配合整體的效果。比如,凹凸曼的指針中心正好在能量燈上!小黃人的錶盤剛好是長大的嘴!小怪獸的指針正好在不可描述的位置ummmm..... 不管怎麼說!我就覺得很好看!

那什麼是態度不認真的做法呢?

莫過於臉上開孔了。(這裡實名心疼一波米妮)

5)最好有一點個性、情趣。

黑盤鋼帶,白盤皮帶的表看得太多了,難免會有點視覺疲勞。所以有些趣味點綴的表越來越受歡迎,有改盤面指針顏色的,有把鋼帶換皮帶、布帶的,有和卡通人物合作的,有互聯網思維加持的。

紀念史努比獎的史努比限量款speedmaster,超多彩蛋

比如,富二代標配的Hublot宇舶和Richard Mille理查德米勒,機械蘋果表——七個星期五,橙盤雪花盤的精工,橙針的電阻歐米茄,以及綠盤的水鬼,這些表都是在沒有打破上述共識的情況下做出來的。

可以這麼說,有趣的表是錶廠冒著變醜的風險走鋼絲,做出了正確的變化,才變成了爆款。

綜上所述,一塊好看的表一定滿足了態度認真這點,按照價格的攀升會滿足越來越多的點,也就是為什麼勞力士綠水鬼這樣滿足所有爽點,而且完美避開所有雷區的錶款能人氣爆棚,成為超公價的理財爆款。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答主的表是一塊很寶珀積家風格的依波路月相錶,沒什麼致命失誤,除了logo有點太複雜了,月相略大,別的都比較正常,說醜的大都是戴著卡西歐漢密爾頓甚至松拓佳明的運動風愛好者,無孰對孰錯,張口即醜只能說不是愛表之人也。個人也是卡粉,不會噴任何認真做出來的表,不同的表只是多了些不同場合的選擇罷了,不是嗎,我的唯蘋果表朋友們?


我覺得挺好看的,可是很多人覺得很難看。

所以我同時擁有我自己認為好看的,別人覺得難看的表。


醜怎麼定義?

比如我上一塊表,西鐵城的ANA-DIGI TEMP,BEAMS聯名特別款,熊貓配色,估計好多人都覺得我傻的吧

然後最近看錶,又看上了這塊,沒錯,就是前面同學說醜的那塊,西鐵城的CC-9015-03E

和經典的54E的區別,除了鈦鏈皮鏈之外,就是騷氣的小紅針了,大愛小紅針,特別像汽車的儀錶盤

當然,這塊30週年也不錯

當然後來還是放棄了,選擇了Casio的海神

手錶沒有什麼醜與不醜,只有合不合適

錶盤大小,厚度,正裝表還是運動表,是不是經常出國需要調時差,等等

我就覺得題主那塊挺好看的

最後大海神鎮樓


夫妻雙雙把家還牌表除了月相開窗離中心太近以外,日曆窗也一樣,細想,也是無奈之舉,誰讓成本有限用小統芯還得跟上潮流配個大錶盤呢。當然這麼做的也不止它一家,低端美度,高端寶珀(6651)都在這麼幹,小機芯,大錶盤,導致幾個災難性結果:空曠極不協調的錶盤,過於靠中心的日曆窗,mini時標另外附送金剛肚臍背透。

反過來,GS,特別是石英GS,還是蠻實誠的,為37mm和40mm兩種錶盤特意設計兩款不同大小機芯,夾板還破天荒的有倒角,更貴的機械卻沒有這待遇,看來誰是親兒子,嘿嘿。。。一目瞭然

最後,談一點自己的個人觀點。很多人分析手錶,經常侷限在錶盤錶針刻度之間的比例,配色,材質,樣式等,卻忽略了手錶本身和佩戴者之間的關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今手錶無論運動正裝,一味追求大錶盤,厚錶殼,以大為美,以厚為傲,放到歐美人身上問題不大,因為別人腕子粗,汗毛多,身材更是魁梧,但戴在亞洲人那小細腕上,極不協調。大錶盤犧牲的可不僅僅是佩戴舒適度了。

自己小細腕,選表有自知之明,下面一塊37,一塊33,佩戴極度舒適,宛如無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